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詹天佑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詹天佑紀念館位於中國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特區,為紀念中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而建,隸屬於中國鐵道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簡介

196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在青龍橋站設立詹天佑臨時陳列室。1984年,鐵道部成立了詹天佑紀念館籌建委員會。1987年11月6日,詹天佑紀念館正式建成並開館[1],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為該館開館剪彩。

1992年,該館獲評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該館獲評為鐵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該館對展陳進行改造。2008年,該館被評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基建和展陳進行了全面改造。2009年,該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北京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基地。2010年,該館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京張鐵路

清政府準備興建連接北京至張家口的京張鐵路。由於這條鐵路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英國俄國都希望得到建造權而相持不下。然而,在英國、俄國的鐵路高級計劃測量師和工程師在經過多次的探勘之後,紛紛打退堂鼓。因為燕山山脈群中有不少的陡峰,其中被選為「第二隧道」的燕山二號峰其大部分的構成材質多為花崗岩以及玄武岩,很難使用一般的「炸隧開道」的方法。結果在袁世凱在1905年決定不用外國資金,亦不使用外國人,全部由中國自行修建京張鐵路。詹天佑被任為總工程師,之後更兼任鐵路總辦。京張鐵路全長約220公里,由於要經過長城內外的燕山山脈,需要興建不少隧道及橋樑,工程相當複雜。當時有部分外國人質疑中國人自行建造這條鐵路的能力;詹天佑亦明白工程艱巨,並關係到中國工程師的聲譽,但仍然堅持努力嘗試。詹天佑從三條他親自勘定的路線中,選擇成本較低的一條。另一條他認為較好,但因造價較高而被迫放棄的路線(後來在1949年後建成為豐沙鐵路)。最終京張鐵路在四年後的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車,施工時間比原定縮短了兩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來預算節省三十五萬兩白銀。鐵路上有四條隧道,其中八達嶺隧道長1,092米,採用豎井方法挖掘;另外有二百米長,鋼架結構的懷來大橋;此外還在八達嶺段(儘是懸崖峭壁)則使用了「人」字軌道攀斜,解決了地勢險要的問題。京張鐵路的成功建造,不單是中國近代工程史上的重要成就,對正掀起民間自辦鐵路風氣的中國亦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鐵路之父和逝世

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期間,厘定了各種鐵路工程標準,並上書政府要求全國採用。中國現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標準軌、鄭氏自動掛鈎(Janney Coupler,亦稱姜坭車鈎、鄭氏車鈎,美國人Eli Janney所創,但常被誤以為是詹天佑所發明而稱為詹氏鈎,其實只有些微修改而已)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議。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鐵路人才的培訓,制定了工程師升轉章程,對工程人員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規定,並且定明工程師薪酬與考核成績掛鈎。京張鐵路堷訓了不少中國的工程人員,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為其他中國鐵路的模仿對象[2]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獲宣統賜工科進士,任留學生主試官等職。1910年,任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工程師,1912年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負責興建粵漢及川漢鐵路。此後一直定居在漢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號(今洞庭街51號)。同年成立「中華工程師學會」,並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民國成立後,於1913年獲政府委任為交通部技監,1914年獲頒授二等寶光嘉禾章。1916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參崴和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中國代表。4月因病回漢口,4月24日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詹天佑與其妻譚菊珍埋葬在京張路青龍橋火車站附近。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紀念館。

視頻

詹天佑紀念館 相關視頻

認識廣州詹天佑故居紀念館
紀念詹天佑誕辰157周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