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角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角樓是歷來建築物中常見到的一種輔助建築。這種建築主要設於防守式建築物的稜角轉彎之處,故名「角樓」。角樓多為防禦設施,結合牆、台、塔、堡壘等其他的防禦設施,起到了防守作用。其中中國境內較著名的角樓包括西安平遙和北京故宮的角樓。

故宮角樓傳說

紫禁城城牆四角各有一座造型非常奇特的角樓[1],有軍事瞭望之用設計亦十分精巧,共有3層屋檐9梁18柱28個翼角72脊。角樓坐落於厚城牆之上四周圍以漢白玉石欄杆,台基樓梯分上下兩層。

相傳明成祖朱棣(1404~1424年)曾夢見一座9梁18柱72脊的角樓,並下令於9天之內照樣設計,否則工匠便要殺頭。工匠均想不到如何設計。就在這時有一老人手提個設計精巧的蟈蟈籠走過,該籠恰巧共9梁18柱72脊,匠人們靈機一觸按這個蟈蟈籠設計了角樓,匠師們並認為老人就是魯班師傅下凡指點。

後來明朝滅亡時李自成焚毀故宮,但是角樓並未被毀。

保護措施

建國後城牆逐段拆除,東南城角一帶亦因1958年新建北京火車站受到影響,只保留了角樓城台和迤西近百米的一段城牆,當時由文物管理部門作了一些簡單的保護措施,殘留的角樓和城牆並未遭到破壞。只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人為的破壞,再加年久失修,圮敗日趨嚴重。1981年由政府拔款修繕,1983年修竣。根據不改變原狀的修繕原則,恢復了民國年間修繕後的舊貌。並設立了保管所,籌備展覽,對社會開放遊覽。

1958年文物管理部門對角樓以及城牆採取了一些簡單的保護措施。1981年國家撥款對角樓進行了全面修繕,1983年竣工,並設立了保管所。

城牆結構

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邊長39.45米,上邊長15米,樓高17米,通高29米,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磚垣,重檐歇山頂。樓體外側向東、向南兩闊面和向西、向北兩側面均辟箭窗(射孔),共4層144孔。樓體內交金柱20根,是角樓的主要承重結構。角樓高大峻拔,形式特殊,是明清城防和城樓建築的獨特例證。

主要景點

在建國門南大街和崇文門東大街相交處的內側,北京火車站東南殘留的一段城牆上,矗立着一座雄偉的建築物,俯視着乘火車進出北京的旅客,形成象徵北京的明顯標誌,它即是建在北京明、清城垣東南角上的角樓[2]

原北京有內城外城之分,內城建築較早,是明代初期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改建的,除於九門興建城樓、瓮城和箭樓外,為了加強城垣的防衛,於城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樓一座、其名稱應是城角箭樓,簡稱角樓。

此處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北京城東南角的角樓,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垣角樓。

視頻

角樓 相關視頻

《文化大百科》故宮角樓
北京故宮角樓建造全過程演示!古人太有智慧了

參考文獻

  1. 紫禁城角樓 精巧複雜的古建瑰寶,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2018-4-2
  2. 北京城東南角樓,搜狐,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