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敏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稱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十六世紀也曾被稱為約克宮或懷特霍爾宮,是英國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位於英國倫敦西敏市,西敏宮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接近白廳範圍內的其他政府建築物。西敏宮是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西北角的鐘樓就是著名的大笨鐘所在地。
今天用作重大的公共典儀,如國葬前的停靈等。它既是英國政府機構的代表建築,也是倫敦當地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
簡介
儘管今天的宮殿基本上由19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歷史遺蹟,如西敏廳 (Westminster Hall)(可追溯至1097年),該建築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長的走廊。
1965年,通過與王室達成協議,上下兩院獲得控制權。但也依然有個別紀念廳室繼續由掌禮大臣管理。
在1834年發生的火災幾乎將西敏宮完全燒毀。
於1830年代開始,宮殿由建築師查爾斯·巴里爵士和他的助手奧古斯塔斯·普金設計完成,並在此後進行了30餘年的施工。該方案也將西敏廳和聖斯蒂芬堂遺蹟也納入其中。進入20世紀,西敏宮進行過陸續的修繕,二戰期間,曾遭到德軍轟炸,部分建築結構受損,此後又陸續進行過維修和小規模的結構調整。
歷史
初建
由於西敏宮位於泰晤士河畔的獨特位置,在中世紀時期就已成為一處戰略要地。
西敏宮在中世紀是王室的主要居住地。後來的議會(皇家委員會)設於西敏廳。英格蘭第一所正式議會模範議會於1295年在此設立;[1]此後幾乎所有時代的議會都設立於此。
1530年,亨利八世從失寵權臣托馬斯·沃爾西樞機(Thomas Wolsey)手中得到約克宮。[3]將其更名為「懷特霍爾宮」,並作為自己的寢宮。儘管西敏宮依然保留皇家地位,卻已被議會兩院作為法庭使用。
由於此前一直作為皇家寢宮,西敏宮並未為兩院設置廳室。下院則一直未有屬於自己的獨立廳室,有時在西敏寺禮堂舉行辯論。直到亨利八世的繼任者愛德華六世時期,下院才在宮中獲得了一處永久性廳室:聖斯蒂芬堂(前皇家禮拜堂)。
1605年,為王室開闢通往繪廳以及白廳的新通道,曾經火藥陰謀的目標:中世紀上院廳在索恩的改造工程中被拆毀。同時最初的圓頂地下室(火藥陰謀計劃中蓋伊·福克斯和數桶火藥的藏匿地)也被拆除。
焚毀和重建
1834年10月16日,財政部一座用於銷毀帳目棍(tally sticks)存貯的爐子點燃了上院的鑲板,從而引發大火。整個議會廳與宮殿裡的其他廳室遭到焚毀,在努力搶救下,威斯敏斯特廳才得以倖免。寶石塔和迴廊成為宮殿中其它兩處在大火中保存下來的部分。
大火後,1835年,委員會宣布,重建的國會大廈將會採用哥特風格或伊麗莎白時代的建築風格[4]。
1840年奠基儀式啟動;1847年上院完成,1852年下院完工,巴里也在此期間被授予騎士勳章。儘管大部分工程都在1860年前得以實施,但整個工程卻在此後持續了數十年。同時,A.W.普金承擔了大廈內豪華並且獨特的哥特風格內飾的設計,如牆紙、浮雕、彩色玻璃和御座、檐篷等陳設布置。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威斯敏斯特宮在倫敦大轟炸中遭到過14次炸彈襲擊。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41年5月10日,下院遭到摧毀,3人遇難。[5]在賈萊斯·吉爾伯特·斯科特的主持下於1950年完成修復工作。[1]
參考文獻
- ↑ 1.0 1.1 A Brief Chronology of the House of Commons [下院信息] (PDF). House of Commons Information Office. 2006年11月 [2008-05-3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2-22) (英語).
- ↑ Jewel Tower [寶石塔]. English Heritage. [2008-05-31] (英語).
- ↑ Fraser, Antonia. The Wives of Henry VIII [亨利八世的妻子們].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92. ISBN 0394585380 (英語).
- ↑ David Watkin. An Eloquent Sermon in Stone. City Journal Summer 1998. [2008-05-31] (英語).
- ↑ Bombed House of Commons 1941 [1941年下院遭到轟炸]. UK Parliament. [2008-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31)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