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坡遺址,是一個位於河南省靈寶市陽平鎮西坡村西小澗河東岸的台地上的遺址,與南澗村接壤。北距黃河約8公里,南距秦嶺北坡約3公里。
概述
西坡遺址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650米。斷崖上暴露文化層厚達4米,有小口尖底瓶、夾砂紅陶鼎、鬲、泥質紅陶缸、罐;紋飾以繩紋為主,彩陶次之。彩陶以黑彩為主,紅彩較少,有少量黑紅並施的復彩和白衣彩。在晚段白衣彩和復彩有增多趨勢;出土有一件筒形器以紅黑復彩通體繪上中下三組「西陰紋」,每組分四個單元按二方連續方式排列。
石器有斧、刀、鏟,屬於仰韶文化,該遺址被認為可能與黃帝有關。1979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考古發掘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
廟底溝類型
從考古學上看,黃帝時代對應的文化遺址分期是廟底溝類型以及大河村類型,黃河三角地帶為中心區域的廟底溝類型在其所處的時代(距今約 6000年至5300年)居於領先的強勢地位,廟底溝類型彩陶[2]蓬勃擴張,分布範圍北過長城、東臨大海、南越長江、西至甘青,成為中國史前時代第一個繁盛期的最絢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
但是長期以來,因為缺乏考古學證據,對於廟底溝類型的社會結構一直沒有明確的認識。河南西部的靈寶地區是廟底溝類型的中心地帶。發現的廟底溝時期大型中心性聚落多聚集於靈寶境內,西坡遺址面積達40萬平方米,是其中保存最為完好者之一。為了探明廟底溝類型的社會發展狀況和社會複雜化特徵,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組成聯合考古隊,從1999年開始對西坡遺址進行了六次發掘,連續發現特大房址、壕溝、墓地、大型墓葬,屢次受到學術界和公眾矚目。
探源工程
國家啟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是解決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夏朝以前1000年的文化紀年問題。靈寶黃帝鑄鼎塬聚落遺址群正處在這一時期,因此,靈寶鑄鼎塬才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從史料和遺物看,黃帝出生、建都、立業主要集中在廣義的中原地帶,也說明中原地帶是當時最適宜人類生存繁衍的地方。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偉大民族的先人,曾在這片黃土地上,「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創造了當時燦爛輝煌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為後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視頻
西坡遺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靈寶西坡遺址考古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圖),中國網, 2008-02-29
- ↑ 廟底溝類型彩陶,360個人圖書館,201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