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吉党家岔地震滑坡堰塞湖遺址

西吉党家岔地震滑坡堰塞湖遺址原圖鏈接來自 西吉縣震湖鄉党家岔村 的圖片

西吉党家岔地震滑坡堰塞湖遺址,是一個位於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的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

此處遺址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水利文化及地質遺址,党家岔震湖流域面積為80平方千米,由党家、蘇堡、堡玉和河灘等水堰組成,是世界第二大震湖、中國第一大震湖和寧夏第二大湖泊

目錄

地質背景

西吉党家岔地震堰塞湖位於西吉縣城西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部,屬黃土高原中心地帶,境內土地遼闊、類型多樣、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海原縣深居內陸,年均氣溫5.3℃,年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海拔1688至2633米。

海原大地震發震[1]的海原活動斷裂帶處於歐亞板塊內部,位於青藏高原西北邊緣地區。海原活動斷裂帶是一條左旋走滑斷裂,亦是該地區規模最大、活動最強烈的一條斷裂帶。該斷裂帶由11條次級剪切斷層組成,呈現垂直位移較大、水平位移較小的格局。截至1976年,在黃土高原及其相鄰地帶共記載和監測到6級以上破壞性地震51次,其中7級以上22次,8級以上6次。

遺址歷史

1920年12月16日,甘肅省海原縣發生了里氏震級7.8級、矩震級8.5級的強烈地震,震中烈度達中國地震烈度表XII(12)度。據北洋政府調查組負責人翁文灝估計,此次地震「震動範圍延及甘、陝、蜀、鄂、皖、豫、晉、燕、魯、察、綏、青等12省區,面積約170萬平方千米……震災最重者,在海原、固原、靖遠、隆德、靜寧、通渭之間,而尤以海原、固原間為最烈」。據翁文灝統計,震中區域內,土房窯洞一律塌平,即磚築牆垣及建築較固之衙署祠墓等,亦受重大損壞。是次地震估計造成至少273,400人死亡,傷者不計其數。

2008年,經中國地震局批覆同意,西吉党家岔地震滑坡堰塞湖遺址定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2]

地質遺蹟

党家岔震湖流域面積為80平方千米,水域面積為186.6萬平方米,堰容為1 600萬立方米,蓄水1 120.00萬立方米,長3110米,寬600米,平均水深12米,平均年徑流深26.40毫米,地表水資源量為0.83億立方米。震湖由党家、蘇堡、堡玉和河灘等水堰組成,依次呈串珠狀分布,湖面寬廣,湖岸曲折,三面環山。震湖流域周邊有西吉縣震湖鄉、王明鄉、馬建鄉、興平鄉、田坪鄉等鄉鎮。當地地質滑坡屬層間、順層和切層大型滑坡群,谷坡坡高30至40米,坡型較為平緩,滑坡體長2500米。

生物資源

党家岔震湖形成了獨特的湖泊生物圈,動植物資源豐富。生物學調查表明,震湖內存有的植物種類數量占全寧夏植物種類的13.4%,遺址內分布的植物有22科44屬62種,其中維管束植物62種,蕨類植物1科1屬2種,裸子植物2科3屬3種,被子植物19科40屬57種。景區內有豬毛菜屬沙蓬屬蟲實屬棘豆屬蒺藜屬植物,反映出景區生境的乾旱特點。

同時,震湖內有大量珍稀動物分布。遺址內有脊椎動物5綱24目49科116種,其中魚類2目5科16種,兩棲動物1目2科2種,爬行動物1目3科5種,鳥類14目28科69種,哺乳動物6目11科24種。湖區內有國家I級保護動物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3種,國家II級保護動物斑嘴鶉鵬大紅腳華等11種,地域特色物種西吉彩螂等。湖區內有多種珍稀候鳥,是區域候鳥和留鳥的重要棲息地

党家岔震湖屬黃土丘陵地貌,地下水資源貧乏。党家岔堰湖水礦化度高、硬度高、味苦咸,水質偏鹼性,人畜無法飲用,不宜用於灌溉,宜養魚。湖區內有數十座天然水堰,形成了大型堰塞湖

視頻

西吉党家岔地震滑坡堰塞湖遺址相關視頻

專家查閱資料探索党家岔湖裡魚群消失之謎
專家認為党家岔湖中的水質可能發生了變化 導致魚類死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