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菁寮聖十字架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菁寮天主堂
圖片來自台南旅遊網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位於臺灣臺南市後壁區天主教教堂,「後菁寮聖十字架堂」,座落於後壁鄉菁寮國小斜對面,隸屬「聖方濟各教會」一系,民國五十五年(1956)以「十字聖號」在本地傳教。

天主教菁寮人文關懷與建築藝術協會是以支持菁寮天主堂推動及發展各項人文關懷與建築藝術為宗旨,希望能發揮正面力量,帶領台灣社會攀向真、善、美、聖的高峰。

緣起

建於1955-1960年,最初為方濟會管理,在1991年後轉交管理。教堂建物由德國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所設計。[1] 在波姆於1986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後,該教堂在臺灣的建築價值與時代意義更加受到重視。而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該建築被票選為第23名。該教堂主保為聖魯德克主教。聖堂左側的壁龕為朝拜聖體堂,內有鑲有極小片真十字架纖維的十字架以及聖瑪利亞·葛萊蒂的聖髑。

於1955年,聖方濟各會的德國藉神父楊森(Eric Jansen)被派到台南縣後壁鄉創立菁寮教區。神父透過新營教區德國神父的引薦,由出身德國南部的建築世家,其家族以設計教堂聞名。哥特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的建築師。在1955年底完成設計圖,教堂則在1960年完工啟用。

1986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建築界的諾貝爾獎)得主–德國建築師"哥特弗萊德 ̇波姆(Gottfried Böhm) "設計,國際級建築設計師,1986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的桂冠——普立茲獎,普立茲獎被喻為建築的諾貝爾獎,波姆第一件國外作品,落在台南縣純樸的後壁鄉後菁寮,也是在亞洲唯一的作品。夙負「天國的倒影」、「台灣建築史地標」的盛名,深受台灣建築學界、業界與愛好文化藝術人士所關心注意的建築聖地。

建築特色

十字架堂的建築1960年,由德國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ehm)所設計的「台南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2] ,有四個角錐尖頂組成,分別為「鐘樓」、「聖洗堂」、「聖殿」、「聖體小堂」,其最大特徵是其外觀均為包覆鋁皮角錐尖頂,圓錐頂上各有不同的基督信仰標記,分別為公雞鴿子十字架王冠,特殊的錐尖建築設計,呈現當代禮儀空間意涵與信仰標記,也代表著「天主居住在人間的帳幕」。狀似秋收之後田間稻草堆的四個尖錐建物,也形似帳幕,意指「天主居住在人間的帳幕」。教堂深紅色木質門窗與不規則紋樣的花玻璃,均使得這座建築與當地傳統紅牆紅瓦建築形成強烈對比,並成為當地的著名地標。

資訊

地址:台南縣後壁鄉菁墨林村294-1號

電話:(06)662-2975

影片

台南尖頂教堂 小教堂裡的法國佬 TVBS一步一腳印 20161030
走訪現代主義建築系列-台南市後壁區菁寮聖十字架堂
 

參考文獻

  1. 整修菁寮教堂 找到95歲德國原建築師,自由時報電子報,2015-12-04
  2. 教堂,變!變!變!,籟論辨月刊,2009-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