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荒漠草原退耕地植被重建技術應用案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荒漠草原退耕地植被重建技術應用案例荒漠草原植被退化後主要表現為土地風蝕沙化,草原生產力明顯下降。為了補充冬春飼草不足,該區域陸續在有地下水的地帶開墾了一些中、小型飼草料地主要以種植青玉米為主。

一、應用場景

這些中、小型飼草料地在牧區家畜過冬渡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於乾旱缺水區域多年灌溉引起水位下降等生態問題,荒漠草原開墾的耕地不允許再種植一年生飼草料。退耕後的飼草料地地表裸露、土壤[1]風蝕嚴重、白色垃圾(地膜)較多,一些修復技術受水的條件制約而難以實施,適宜的旱生牧草品種很少,植被靠自然恢復非常緩慢。華北駝絨藜是藜科駝絨藜屬多年生旱生半灌木,根系發達,植株高大,具抗旱、耐寒、耐瘠薄,放牧、打草兼用等特點,是用於荒漠草原退耕地修復較為理想的植物。2016年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蘇尼特左旗荒漠草原退耕地開展重建植被技術應用。

二、主要解決的問題

該技術通過栽植華北駝絨藜解決荒漠草原退耕地地表裸露、土壤風蝕嚴重、白色垃圾(地膜)較多、自然恢復非常緩慢等問題。

三、技術要點

1、小面積育苗技術華北駝絨藜種子細小

頂土能力弱,並且帶有絨毛易粘連,不宜直接機械播種,目前主要採取育苗移栽的種植方式,春季移栽成活率72.6%,秋季移栽成活率85%以上。

(1)選地育苗場地應選擇在交通方便、平坦開闊、有水源的沙壤土或沙質土地,肥力適中、土層深厚、坡度小於10°,便於機械作業。

(2)整地整地前施入底肥,農家肥25000kg/h㎡~35000 kg/h㎡或氮肥100kg/h㎡~150kg/h㎡。缺磷、缺鉀地區,磷鉀肥用量150kg/h㎡~200 kg/h㎡。在秋季和翌年春季,深耕20cm~30cm,耙碎土塊、耱平地面,清除雜草根系,土壤鬆緊適度,利用蓄水保墒。在灌溉條件下,帶寬80~100cm,帶長15~20m。(2)種子處理華北駝絨藜種子播前需摩擦過篩、無風天可直接播種,有風天可用細沙1:1拌種處理後播種。播種前兩小時以涼水噴灑種子或涼水浸泡,使其潮濕並拌以同體積的細沙土。

(3)播種方法播種時間宜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播種量40kg/h㎡~60kg/h㎡。採用人工撒播或條播的播種方式,條播行距25cm~30cm;撒播以條帶方式,帶寬80cm~100cm。播深2cm,播種後利用草耙或干樹枝淺覆土,覆土厚度≤1 cm,腳踩鎮壓即可。

(4)灌溉與施肥灌溉條件下,播種前灌足底水,灌水2天後即可播種;噴灌條件下,不需灌底水,直接播種,播種後立即噴灌,播後3天出苗。在幼苗生長15cm~20cm時,噴施尿素375kg/h㎡。

(5)起苗春季育苗當年苗高可達60~80cm,秋季10月中旬亦可起苗,或翌年春季4月中旬起苗。以條帶方式建植的育苗地可採用機械起苗。

2、大面積栽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荒漠草原退耕地,地表裸露,基本沒有植被,急需進行生態修復和植被重建的撂荒地。對已選的退耕地的地膜等垃圾利用拖拉機進行摟耙清理。

(2)苗木選擇選擇當年或二年生、無病蟲害的華北駝絨藜健康苗木,主根長度為15—20cm左右,苗高30—60cm左右。

(3)調運與假植將待運苗木打成捆,每捆200株。把紅粘土或黑粘土和成稀泥漿,充分蘸根,防止根系脫水,提高成活率。苗木運至目的地及時進行假植,方法是溝植法,溝深30cm,根部朝下排放,假植後及時灌溉

(4)栽植時間可在春季或秋季栽植,春季一般4月中旬—5月中旬,秋季一般10月末—11月初。

(5)栽植方法機械栽植法:採用灌木栽植機開溝或打孔進行機械栽植,栽植前剪修側根,栽植深度20cm,株距50—60cm,行距100—120cm,將苗木直立栽植後及時灌水1次~2次。人工鑽孔或鍬栽法:一般土壤含水量較低,墒情差的情況下採用。採用手提式汽油或柴油鑽孔機進行鑽孔或鐵鍬挖孔,孔徑10—20cm,深度20—40cm,株距60—80cm,行距120cm左右,栽植時剪修側根,使根系全部埋入土中,將周圍挖出來的土回填後注意踩實,苗木直立栽植後及時灌水1次~2次。

(6)管護栽植的駝絨藜苗木在成活生長期間,如遇乾旱年份,最好採用節水灌溉措施;要採取圍封禁牧保護3年以上,一般3年後即可打草利用。

四、應用成效

經過5年的荒漠草原生態修複試驗示範,華北駝絨藜成活率70—80%,植株平均高度達到了60—80cm。駝絨藜株行距之間原本裸露的地塊不僅生長出虎尾草、狗尾草[2]、畫眉草、冠芒草等一年生植物,且伴有較多的小針茅、短花針茅、隱子草、苔草、冷蒿、多根蔥、叉枝鴉蔥等多年生牧草,修復效果非常明顯。通過小面積育苗大面積移栽模式栽植華北駝絨藜,可快速恢復植被,降低了地表風速和土壤侵蝕量,增加了冬季積雪。華北駝絨藜營養價值較高,各種家畜均喜採食,在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可刈割利用,每畝產乾草300kg。種植一次,可利用30年以上,因此,通過科學管理,大面積栽植駝絨藜可作為放牧或優良的打草場進行利用,經濟效益可觀。

五、適用範圍

該技術適宜在荒漠草原退耕地人工建植灌木飼草地,也適於在退化荒漠草原生態修復中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