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丁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丁茶,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Holly, leaf of Broadleaf Holly,是冬青科冬青屬苦丁茶種常綠喬木,俗稱茶丁、富丁茶、皋盧茶,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及華南地區(江西、廣東、福建、海南)等地,是純天然保健飲料。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維生素C、多酚類、黃酮類、咖啡鹼蛋白質等200多種成分。成品茶清香有苦味、而後甘涼,具有清熱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等多種功效。[1]

苦丁茶
苦丁茶
原圖鏈接 來自360百科
苦丁茶

歷史發展

苦丁茶屬冬青科冬青屬苦丁茶冬青種,中國古書多稱之為"皋盧茶",為藥、飲兼用之名貴保健珍品,已有2000多年的飲用歷史。苦丁茶還是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早栽培茶葉的主要證據之一。東漢一書中載曰:"南方有瓜盧木(即皋蘆),亦似茗,至苦澀,取火屑,茶飲。而交廣(即兩廣和越南一帶)最重,客來先設,乃加毛茸(綠茶的一種)。"

苦丁茶作為宮廷貢品始於北宋皇佑五年,當是廣西萬承縣有一個名叫許朝烈的半族首領為討好宋仁宗,以求封官封州,遂以苦丁鄉譚贊河邊的一析千年野生古茶樹春天的首批嫩芽精心製做成干茶為貢品進獻皇上,仁宗飲用了幾個月後,覺得此茶先苦後甘,提神舒心,健胃消滯,通腸利便,身體健康善大為好轉,心裡十分高興,以為是長生不老之藥,便要求許朝烈年年進貢,不得或缺,還在萬承設州,任許為第一任土官,世代相襲,許朝烈受封后,十分高興,更積極地進貢苦丁茶了。

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也載曰:"苦,平,無毒。南人取作茗,極重之。.今廣人用之,名曰苦登,...。.煮飲,止渴明目除煩,令人不睡,消痰利水(即利尿),通小腸(即治結腸炎),治淋,止頭痛煩熱,噙咽(即去痧利喉),清上膈(即清肺)。"由此可知,在古代中國嶺南一帶的老百生已有飲用苦丁茶習慣,並以之治病。

據明代史書記載,明太祖先朱元璋患有"結宮"的疾病(即今天所說的結腸炎便秘等,通便有困難),太醫用了很多藥,均無明顯效果,遂向全國征尋良方,嶺南有一中草藥醫生乃以苦丁茶進貢,飲用方法是:選用已長出第七片嫩葉的茶芽,摘取製成干茶,每天沖飲四支茶芽,連飲七天。明太祖遵醫囑服用後果然治癒了頑疾,從此將苦丁茶列為宮廷貢品。苦丁茶因此又被譽為"貢茶"。當時滿朝文武爭相飲用苦丁茶,一時成為風習。

據滿清野史記載。驕橫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中年以後曾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太醫試遍了各種方劑,均無明顯效果,遂向民間徵求良方。當時兩廣一帶有一獵人根據當地百姓有用苦丁茶治糖尿病的實例,乃大膽向朝廷進獻苦丁茶,慈禧試後病情大為減輕,龍顏大悅,問獵人何處求得,獵人遂奏請降旨保護苦丁茶樹,以免因過度採摘而瀕於滅絕。太后乃准其所請。

鴉片戰爭後英國殖民者也曾趕清廷飲用苦丁茶的時髦,曾在廣州沙面十三行租界設點收購苦丁茶,"換谷三十擔,值銀六十兩",有"片片新芽片片金"詩句,可見苦丁茶在當時是很珍貴的。

20世紀,兩廣一帶的許多百姓都有用苦丁茶治病的風習,甚至家畜瘟疫亦用苦丁茶防治,尤其是夏天必以苦丁茶消暑防病,窮人家尤其如此。遺憾的是,由於過度採伐及其自身難以繁殖等原因,苦丁茶至本世紀初葉開始滅絕失傳,人們只能從史書上了解到其驚人的功效和神奇傳說,卻再也見不到苦丁茶的活體樣本了。

1999年春季,從海南省澄邁縣澄邁萬昌苦丁場引種大葉冬青進行大棚栽培,通過4年多的時間,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積累了一定的栽培經驗。

自然地理

摺疊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長江下游至華南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上饒、上海、南昌武漢、沙市、黃石宜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都江堰、綿陽、內江、宜賓、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廣州、佛山、順德、東莞、惠州、汕頭、台北、柳州、桂平、個舊)。

熱帶季雨林及雨林區(主要城市:海口三亞瓊海高雄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門香港南寧、欽州北海、茂名、景洪)。

生長習性

苦丁茶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根系發達,生長迅速,喜溫喜濕,喜陽怕漬,適合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灌良好,土壤pH5.5~6.5,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上種植;適應在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上,≥10℃以上的年有效積溫4500℃以上、長年平均絕對最低氣溫不低於-10℃.降雨量在1500mm以上,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的生態條件下生長。

苦丁茶生長環境條件,無論是溫度、光照、還是空氣濕度,都能在保護地環境條件下實現,因此,苦丁茶能在中國北方進行保護地生態模擬栽培。

品種分類

苦丁茶的植物有十多種,由於種類不一,品質也大不相同。苦丁茶主要分為大葉冬青苦丁茶和小葉苦丁茶。大葉冬青苦丁茶又名甜茶葉,為常綠喬木,因其汁清香可口,回味甘甜而得名。其種類又可分為長葉種、卯葉種、小葉種。其樹生於陰濕的山谷雜木林中或溪邊,高可達數米,樹皮赭黑色或灰黑色,枝條粗大,平滑,新枝有角棱。葉厚革質,螺旋狀互生,長8-25cm,寬4.5-8.5cm,邊緣疏生銳齒牙,兩面均無毛,葉柄粗。花雌雄異株,或單性花與兩性花並存,黃色或白色,花期4月,果期11月。

加工工序

採摘來的鮮茶葉,要及時進行加工處理,切勿層積堆漚,以免葉落腐爛。

萎凋

萎凋主要有三法: (1)加溫萎凋:藉助電熱、柴炭進行人工加溫,速度快,效率高,但如火候掌握不好,質量不易保證。 (2)室內自然萎凋:主要是在通風透光室內進行。即用竹墊將茶葉均勻攤開,須經15~20小時左右,並均勻翻動數次,使水分蒸發達50%~60%,葉柄、葉芽柔軟後即完成萎凋。此法蒸發緩慢,易於掌握。 (3)日照萎凋:將鮮葉攤散在竹墊上或放到陽光下曬,晴天只需30分鐘即可,陰天則看其柔軟程度而定。總之,萎凋的標準是:葉形萎縮;粗梗失水而柔軟,不易折斷;青味減少。

殺青

殺青是提高茶葉品質的關鍵措施,總的要求是殺青要均勻要透,掌握"高溫、葉少、拋炒結合"的原則。手工殺青,通常用鐵鍋,徑寬宜大,鍋溫要在150~200℃之間,先高后低,鍋炒葉一次2公斤左右,機器加工加倍。殺青的標準:外觀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手緊握茶葉稍帶粘性,粗梗折而不斷,青氣消失,有茶香味。

揉捻

苦丁茶一般芽葉粗,梗大,多採用熱揉。揉捻時用慢火隨炒隨揉,溫揉亦須在熱灶上進行,冷揉一般少用。熱揉做法是在茶葉粘附力大時,將它捲成團塊,出鍋做成形,或抓住每個芽的主梗,一葉一搓或數葉一搓成條索形。亦可將數葉捲成方圓形或三角形等,使它玲瓏雅致,沖泡後還原為綠色,呈現出色、香、味、形來。要求嫩葉成形率在80%以上,過老化的芽頭成形率僅60%~70%。

乾燥

鮮葉經萎凋、殺青、揉捻、定形後,立即抖散在竹墊、簸箕或曬場上蔭涼,切勿被烈日直射。待葉片可研碎、粗梗折斷後有藕斷絲連狀時,則表示茶葉的含水量在3%~5%,這時,茶葉就達到乾燥程度。如採集後遇陰雨天氣,加工後必須用低溫慢烘,直至乾燥為止。

品質特性

葉呈卵狀長圓形,革質,不皺縮,有的縱向微捲曲,上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味微苦。

故事傳說

苦丁茶嫩芽呈紫紅色,傳說是被茶女阿香的鮮血染紅的。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阿香的茶女,因為長得美,官府欲將其選進宮中,但阿香死活不肯,被送進宮那天,她趁人不備,跳崖而死,鮮血濺到苦丁茶芽上,茶芽遂從綠色變成紫紅色,味道也變得甘甜香濃,後來人們把苦丁茶稱為紫筍茶

又傳說,唐代安舒城有個名叫松詩人,文採過人,但年過半百卻屢試不第,遂南遊隱居西樵山,教山民種茶。為了尋找苦丁茶種子育苗方法,他先給仙鶴餵吃茶果,再從其糞便中出茶籽育種,未獲成功,後經仙人指點,取蓬萊閣仙水浸泡,乃獲成功,使西樵山成為遠近聞名的茶區。松在山中種茶賦詩十年,在70高齡時才考中進士。後來人們在山上修建了一座茶仙廟,以紀念他的功德。

貯存方法

苦丁茶
苦丁茶、
原圖鏈接 來自360百科
苦丁茶

貯存苦丁茶跟貯存茶葉方法大同小異,貯存方法主要有冰箱貯存法、熱水瓶貯存法、塑料袋貯存法、鐵罐貯存法及瓦壇貯存法。具體操作如下:

冰箱貯存法

將新茶裝入密度高、高壓、厚實、強度好、無異味的食品包裝袋或真空包裝袋內,然後置於冰箱冷凍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時間長、效果好。春天放入,冬天取出,茶的色、香、味基本不變,宛如新茶。

熱水瓶貯存法

將熱水瓶內壁的水分擦乾,有條件也可買新的熱水瓶,如果家中有用過多年又乾燥保溫的熱水瓶也可以把它利用起來,關鍵要保持瓶內乾燥,然後將茶葉倒進去,把瓶塞蓋緊即可。

塑料袋貯存法

取兩隻無毒無味無孔隙的塑料食品袋,將乾燥的茶葉用軟白紙包好後裝入其中一隻內,並輕輕擠壓,以排出空氣,然後用細軟繩子紮緊袋口,再將另一隻塑料袋反套在第一隻外,同樣擠出空氣紮緊、放入乾燥、無味、密閉的木箱內即可。

鐵罐貯存法

選幾隻鐵罐,如果家中有閒置的裝過食品的鐵箱更好。新茶買來後用干布把箱內擦乾淨,然後將包裝好的新茶放入鐵罐,將鐵罐密封即可。

瓦壇貯存法

用乾燥、無異味、無裂縫的瓦壇,將茶葉用牛皮紙包好,置於壇中,在瓦壇中放置一袋生石灰,用棉花團將壇口蓋住,每隔1~2個月換一次石灰即可。

相關視頻

苦丁茶因太苦遭嫌棄,而它的「三降」功能有很多人不知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