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節日禮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節日禮儀是指到了一定的節日進行禮俗禮儀活動或舉行的儀式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多民族國家,在不斷向前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1]。節日禮俗是社會生活和民族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從中反映了我們民族的生產、生活和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文化智慧等各方面內容,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2]

節日的起源

相傳,古代有黃帝、顓頊、夏、商、周、魯六家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經有了曆法紀年,《尚書·堯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節氣的劃分,戰國時代發展為24節氣。

中國古代先後推行過100多種曆法,其中(漢)太初曆、()宣明歷、()授時曆、()大統歷、()時憲歷,都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這些曆法根據氣候變化的特點,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24節氣,72候,約365天,從而構成了歲時節日的計算基礎。中國主要節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


如臘月初八,有喝臘八粥習俗;臘月二十三是傳統意義上的祭灶日;除夕年夜飯的主食必須吃麵食餃子禮節,過春節拜年的禮數已延續至今,它是人們相互拜訪、祝賀節日,表示辭舊迎新的一種形式,也是人們利用節假日交流思想、聯絡感情、通融關係的一種手段。拜年是一種傳統節日禮節禮儀。

農曆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便迎來了新的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3]。這一天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掛,地上懸燈結彩,形成了中國獨具特色的元宵節。

史書記載,元宵節的起源[4]西漢年間元月十五日漢文帝平定叛亂有關。漢文帝規定每逢此夜,官民都要出遊同樂。正月十五這一晚,家家戶戶盛飾燈彩,到處燈火通明,熱鬧非凡,成為名副其實的「燈節」。元宵節的娛樂活動也越來越豐富,除了張掛彩燈,還有耍龍燈、扭秧歌、跑旱船、猜燈謎[5]、放焰火等活動,燈火鑼鼓,熱鬧非凡。另外,過元宵節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也叫做元宵。「正月十五鬧元宵」的開始標誌着慶祝新年的活動進入了高潮。

視頻

節日禮儀 相關視頻

人民大學教授金正昆講禮儀之節日禮儀
微課我看傳統節日與禮儀習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