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船政風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船政風雲》是由宋業明、黃港執導,王朝柱編劇,巍子夏天鮑國安、許還山、韓再芬、劉勁、孫飛虎等參加演出。共三十二集。

《船政風雲》以船政興衰為載體,深刻揭示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大篇幅地展現了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寫出了共和革命的前奏。

這部電視劇獨特於取景在福建省連江縣琯頭鎮川石村[1]。這部電視劇獨特於取景在福建省連江縣琯頭鎮川石村。

該劇於2007年5月8日在中國大陸首播!

劇情簡介

故事將發生在福州獨具特色的,自虎門銷煙之後到甲午戰爭之前(1866年到1885年)的近20年中國近代史歷程。

劇中既有對清廷官場各色人物的描摹,也有對近代軍工業萌芽的寫照,同時還有壯烈的中法海戰的再現,漢族、畲族、高山族等民俗生活的描寫。除了再現沈葆楨、左宗棠等人勵精圖治、籌建海防、開辦船廠,也勾勒了從船政學堂中走出的鄧世昌劉步蟾、張成、嚴復等傑出的海軍將士和第一批中國近代工業的優秀人才。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王朝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西方列強不斷進行侵略和恫嚇,1856年英法兩國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王朝更是國力日衰。面對列強的威脅,朝廷中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改革派提出開展洋務運動,走富國強兵之路。

1866年,以左宗棠、沈葆楨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慈禧太后、倭仁為代表的保守派進行了反覆、激烈的鬥爭,他們頂住了來自各方的壓力,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在福州馬尾建造了造船廠,開設了船政學堂[2],造出我國第一艘具有當年先進水平輪船,培養出我國第一代海軍。

32集電視劇《船政風雲》真實地再現了這一階段的歷史,謳歌了左宗棠、沈葆楨等一批愛國者的歷史功績,突出表現了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這一主題,以及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1866年春左宗棠就在福州設廠造船一事給朝廷上書,慈禧太后在恭親王奕訢的力勸下同意左宗棠在福州設廠造船。8月,左宗棠親至福州,購買民田200多畝做為廠基,又聘請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為正、副監督。正當籌備工作緊張進行時,清政府調左宗棠任陝甘總督,去西安鎮壓捻軍起義。突然的變化使處於初創階段的船政局工程面臨夭折的危險,左宗棠表示決不半途而廢,他向清廷保舉原江西巡撫沈葆楨出任「總理船政大臣」。沈葆楨上任後積極籌備造船廠,設立船政學堂,以培養自己的造船工程師和海軍軍官;設置船政衙門,總理船政事務。面對來自至上而下守舊勢力的干擾、破壞,英桂、沈葆楨等船政官員團結一致,共同奮鬥,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為了懲治以閩浙總督吳棠、布政使鄧延楠等反對船政的貪官,沈葆楨果斷處決了吳、鄧的下屬蘇利和李有才,達到了以儆效尤的效果。洋監工日意格帶領十幾位專家和技工到來,馬尾船廠正式開工造船。1869年第一艘具有先進水平的兵商兩用輪船——萬年清號成功下水,實現了船政大業。

沈葆楨拒絕了法國人駕駛輪船出海試航的要挾,親自帶領船政學堂培養的第一批中國未來的海軍軍官,登上「萬年清」隨船試航。並委託吳大廷隨船北上天津衛接受朝廷檢閱。

視頻

船政風雲 相關視頻

船政風云:巡撫上街做小買賣,但他卻不知道大清發生了一件大事
船政風云:左宗棠殺了幾個鄉民,部下卻說他做的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