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舟山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舟山戰役為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於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對浙江舟山群島進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包括對舟山群島部分島嶼的登陸作戰以及奪取制空權後迫使國軍從舟山群島撤退。最終,解放軍成功控制全部舟山群島[1]

背景

解放軍前期準備

1949年5月26日上海解放前一天,三野副司令員粟裕電令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上海)敵87軍有向定海撤退企圖。蔣匪圖以定海為其殘餘之海空軍基地。如讓其企圖實現,則今後對我滬杭沿海之安全危害甚大,你們應乘滬敵主力尚未撤退之前,迅速以足夠力量占領定海及其各個重要島嶼。」1949年7月7日,毛澤東致電粟裕等:「...舟山群島是否利於攻擊,你們是否已令譚王準備奪取該島...請考慮電復。」

第二次國共內戰至1949年8月,解放軍已經在中國大陸取得全面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即。在東南沿海,解放軍開始攻占國軍占據的一些沿海島嶼,陸續攻占平潭島廈門等島嶼。1949年7月,解放軍開始籌劃攻占浙東沿海的舟山群島,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承擔了這個任務。7月下旬,7兵團正式接到了三野司令部命令其攻占舟山群島的命令。

1949年8月,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宋時輪任司令員,王必成任副司令員,姬鵬飛為政治委員。浙江省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組建浙東支前司令部,司令員來光祖(22軍參謀長),政委蘇展(寧波市市長),領導寧波紹興台州三地區的支前工作。第七兵團統計共運送軍糧3739萬斤,其他軍需物資150萬斤。

當時三野7兵團還同時承擔了剿滅當地土匪和負責警備的任務,因此分散了兵力,實際能抽出來參與舟山戰役的部隊為其總兵力9個師中的4個師,即第22軍第64、第65、第66師,第21軍第61師,共計5萬人,統由第22軍軍長孫繼先、政委丁秋生指揮。兵力相比駐守舟山群島的國軍並不占優勢,甚至少於駐守舟山群島的國軍總兵力。同時,解放軍此時的海空軍尚不發達,主要只能依靠木帆船渡海且沒有空軍掩護。因此,三野7兵團經過研究,決定以先攻占舟山群島外圍島嶼,再進攻舟山本島的戰略奪取舟山群島。

國軍對沿海地區的襲擾

國軍在中國大陸全面敗退後,在東南沿海,國軍還占據一些島嶼,國軍利用這些島嶼為立足點,不斷對大陸沿海進行突襲。舟山群島,就是國軍其中一個立足點,國軍利用舟山群島為出發點,對大陸長江口地區不斷進行襲擾,定海機場建成後,國軍利用其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進行了猛烈轟炸。其中以上海遭受轟炸尤其嚴重,使得這一工業城市幾乎陷入無法生產的境地。其中1950年2月6日國軍空軍對上海的轟炸,使上海市民死傷1400人,上海喪失90%的電力。國軍對大陸沿海地區的突襲,造成了華東軍區攻占舟山群島的決心。

解放軍戰前準備

為了進攻舟山群島,三野7兵團4個師部隊進至鎮海穿山半島象山港兩側、舟山群島對面的沿海地區進行臨戰訓練,同時徵集船隻,改造木帆船等,開始進行舟山戰役的臨戰準備[2]

視頻

舟山戰役 相關視頻

舟山戰役中決勝關鍵時刻,解放軍為何突然選擇停止進攻?
真實檔案記錄舟山戰役,老蔣竟親自坐鎮,鼓舞士兵士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