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陝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舌尖上的陝西》是一部介紹陝西美食的紀錄片[1],陝西地處中國內陸腹地,縱跨三個氣候帶,自然形成了陝北、關中、陝南三大區域。陝西的物種是豐富而樸素的。勤勞質樸的陝西人享受着自然的饋贈,用智慧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陝西美食。
分集劇情
第1集:自然的饋贈
小米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距今已有8千多年的歷史。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國傳出去的。在中國,最為有名的是陝北延安一帶的小米。那裡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因此,那裡出產的小米色澤金黃、顆粒渾圓,蛋白質含量高達13%。用小米熬製的粥黏糯芳香,營養豐富。小米可以單獨熬製,亦可添加大棗、紅豆、蓮子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粥。在中國北方,許多婦女生育後都用小米加紅糖調養身體,因此,小米粥亦有着「代參湯」的美譽[2]。
蕎麥餄餎
在陝西,除了「小米加步槍」,還有一種極具個性的穀物——蕎麥。蕎麥在所有穀類中被稱為最有營養的食物,唐朝時,蕎麥由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現今蕎麥麵條在日本十分流行,因其豐富的營養和特殊的健康成分而頗受推崇。回到中國,陝西人將蕎麥用到極致。除了把蕎麥製作涼粉、煎餅、碗砣等風味美食外,最出名的當屬蕎面餄餎。製作餄餎的時候需要一種特殊的器具——餄餎床子。
用這種器具壓制的餄餎口感筋道,涼拌起來十分爽口。
除此之外,還可以灌上幾勺溫熱的羊肉湯,再加上辣子、蒜茸、麻油、香醋、青菜,至此,羊肉與餄餎便達到了和諧如一的境界。
定邊鹽
陝西北部的定邊縣有一個鹽湖。那裡的食鹽開採,始於秦漢,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歷史。每年的三伏天是打鹽的黃金時刻,鹽農們常常頭頂烈日,腳下的滷水兩天就腐蝕爛一雙膠鞋。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八路軍359旅來到定邊鹽湖採鹽。當時的定邊鹽被譽為中央第一財政,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了大功。
定邊鹽是自然贈與定邊人的財富。數千年來,定邊鹽湖養育了一代代以打鹽為業的鹽農,也成就了人們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
視頻
舌尖上的陝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紀錄片的拍攝意義,能夠體現什麼價值,搜狐,2019-05-17
- ↑ 舌尖上的陝西第1集分集劇情,電視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