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這是優質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能高越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能高越嶺道橫跨能高與奇萊山系間的中央山脈東西兩側,原是賽德克族原住民遷徙及交通貿易的社路。日據初期,日人為開發獲取內地資源、並進一步確保對山區的控制,遂於1907年(明治40年)由當時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提出「五年計畫理蕃事業」,展開設置圍堵原住民的隘勇線系統。「太魯閣征伐戰」事件後,為考量「利於蕃地開發與蕃人撫綏」,日人便開始研議開鑿能高越嶺警備道路。

1915年(大正6年),花蓮港廳與臺中州廳分別修築花蓮初音至中央山脈主脊的東段路線與南投霧社至中央山脈的西段道路,全長合計81.2公里(東段48.6公里、西段32.6公里)。此段越嶺道於隔年(1916)完工,並於道路沿線設置16個駐在所,命名為「初音奇萊橫斷道路」,亦即能高越嶺線的舊道。

能高越嶺線舊道一直沿用到1925年(大正14年),因鑒於東段道路所經的山區海拔太高(最高點的聯帶山鞍部海拔為3,307m),冬季經常積雪、難以通行,於是當時的花蓮港廳遂重新修建越嶺道東段部份路線。

廢除聯帶山至奇萊溪畔的路段,改往南面山坡下修約四、五百公尺海拔高度,形成後來穿越能高主、北峰間鞍部(2,802m)的路線(完成後總里程數亦縮短為76.8公里)。 新線完成後,隨之將曲水、萬兩林、天長山、奇萊溪、朝日、森中、聯帶山等警官駐在所廢除,並新設東能高(檜林)、奇萊、坂邊(磐石)、桐里等駐在所,即是現今大家所熟悉的能高越嶺道。

1950年時期後,能高越嶺道進入所謂的保線路時期,延續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於1944-1945年期間東電西輸的努力,在當時臺電總工程師孫運璿的指揮監督下,進行鐵塔組立、越嶺人行步道拓建、及電話線路架設等三大工程。東西向輸電聯絡線路於1953年9月竣工,共計完成兩大輸電迴路、300多座電力塔、60公里的獨立電話線及93公里的保線巡視路,使全臺東西電力系統得以相連,對臺灣西部工業發展與生活品質的提昇有極大貢獻。為紀念這項工程創舉,臺電公司特別在能高鞍部設置紀念碑,碑上並有當時總統蔣介石「光被八表、利溥民生」的題字。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是一條兼具自然與人文資源特色的歷史道路,行走其間除可欣賞名山百岳、山巒谷壑、高山草甸、雲海嵐靄、鐵杉巨檜、時季花海、清溪高瀑、雲瀑之勝與豐富的野生動物等自然景觀之美外,日據時期的警備道路、昔日的駐在所(尾上、能高、東能高)、當年的木炭窯,以及慶祝臺灣東西向輸電線路完工的光被八表紀念碑等,均提供了登臨者憑古弔今的最佳歷史見證。 [1]

能高越嶺地圖

3.6萬平方公里的台灣,有超過250座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而面積有台灣7倍大的紐西蘭20餘座,10倍大的日本也只有10餘座。台灣山林之美的《MIT台灣誌》導演麥覺明即如此形容台灣:「老天爺不小心撒落了一盤棋,讓兩百多座高山挺立在小小的海島台灣。」[2]

穿越台灣屋脊

在擁有數以百計三千公尺高山的台灣,想要從島嶼中央穿越崇山峻嶺,似乎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而走上能高越嶺古道,兩天之內就能從南投走到花蓮,完成橫斷寶島的壯舉。 一條越嶺山徑,往往歷經幾代開拓,能高越嶺古道自日治時期為征伐太魯閣原住民而興築(1914),直到台電公司完成東西向輸電工程(1953),見證了一世紀以來的台灣發展史,如今藉由汽車接駁之便,自南投屯原登山口入山至花蓮奇萊登山口,步道全程26.5公里,花兩天時間健行即可走完,然而以中央山脈上的光被八表紀念碑為界,西段與東段的路況、自然生態皆大異其趣,旅人誌邀請一起登上台灣屋脊。[3]

西段

為了探索『能高越嶺古道』上的兩座百岳山頭,我們得先長途步行十幾公里的山徑,只要做好了十足的準備,以及需要一點運氣,登上頂峰並不困難。 海拔2860公尺的『天池山莊』,氣溫只有1~2度,從『天池山莊』後方的步道開始步行,沿路都是陡上坡,時而鑽箭竹林時而爬陡坡,來到『南華山』。 再依循『奇萊南峰』的步道,順利登頂,『奇萊南峰』標高3357公尺,站在頂峰輕易的就可以見到多座百岳名山,遠方的『雪山-主峰』『合歡山-東峰』『奇萊-北峰』『奇萊-主峰』以及『能高山-主峰』等等山頭,就連台14甲公路上行經『武嶺』的車輛都非常明顯。 [4]

天池

四周柔美箭竹草原披覆群峰,海拔3,100公尺的天池坐擁其間,雖無溪流注入,但湖水仍終年不涸。天氣清朗之時,奇萊天池像一想清靈秀氣的鏡子,明淨清柔地映照山景天色;午後從山谷峰巒撫來的雲霧輕煙繚繞於湖面之上,若隱若現,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讓湖面千變幻化,景致渾然天成。 [5]


木炭窯遺址

松原駐在所遺址位在雲海、天池之間7.8㎞處,海拔2,600公尺,是霧社事件之後為加強山地控制於1931年增建的,遺址分三層,依稀可辨疊石平臺屋基、武器彈藥庫和砌石駁坎。松原駐在所東方150公尺處步道左側有一個保存完整的木炭窯,木炭窯內部砌石,高1.5公尺,直徑2.1公尺,多依地勢設置於傾斜的坡地上,這是便利堆送木炭與順應熱空氣往上升的原理;如今牆上還依稀可辨燒黑的痕跡。再前行約100公尺,步道右方的箭竹林內,還有一座高0.6公尺,直徑2.5公尺的夯土炭窯。木炭窯是常見鄰近於駐在所的設施,以相思樹、九芎來燒製木炭,以供應駐在所警備員煮水烹食、冬季烤火取暖之用。 [6]

三疊瀑布

能高瀑布位於塔羅灣溪上游,海拔約2,800公尺,是臺灣著名的高海拔瀑布之一。總落差約200公尺的水瀑,層次分明的懸掛在崖邊,山友們也稱它為三疊瀑布。由於水瀑自中段分為兩道水流,猶如夫妻並肩而立,日治時期又稱夫妻瀧。 [7]

光被八表

為了紀念臺灣東西輸電之創舉,先總統蔣公親題的界碑「光被八表、利溥民生」的巨大石碑矗立在花蓮與南投的縣界上,因意義非凡而氣勢萬千。向著台灣東側的「光被八表」,象徵著電力傳遞如同從太平洋的朝陽,晨曦灑落傳遞著萬丈光芒;入夜之後西部平原的燈通透著天空,隱隱映照著西側的「利溥民生」,正是感念光明被帶至八方地表,便利了城市發展,奠定了文明生活的基礎。[8]


東段

能高越嶺道全長26.5公里,越嶺道里程數計算是以西段南投屯原登山口(0公里)開始,至東段登山口26.5公里處為步道終點,而光被八表碑位於越嶺道15.5公里處,是越嶺道經中央山脈的越嶺點,也是越嶺道西段與東段的分界點。 故能高越嶺道東段是指從東段登山口海拔1582公尺至光被八表碑海拔2787公尺,全長11公里,海拔爬升1205公尺,途中經五甲崩山、檜林保線所及上檜林吊橋等路段。[9]

行程建議

利用三天兩夜走完全段, 沿途可觀賞壯麗自然景觀及豐富的人文歷史遺跡。

第一天由西側屯原登山口起登,沿途經富士見駐在所遺址、雲海保線所、尾上駐在所遺跡、松原駐在所遺址、松原木炭窯遺跡及能高瀑布等景點, 夜宿16公里處之天池山莊,海拔 2860 公尺

第二天往東續行 經中央山脈越嶺點, 可以看到寬闊的高山箭竹草坡與光被八表碑,再下行能高越嶺道東段,此段風景相當壯麗,經過跨越丸田溪的上檜林吊橋 ,之後古道穿行在檜木森林中 ,輕鬆地到達原為東能高駐在所的檜林保線所。檜林保線所附近步行於溫帶闊葉林,以之字路緩緩下降至五甲崩山高繞起點,上升兩百公尺公尺後即達山頂,展望良好時可清楚看見奇萊連峰 。五甲崩山位於能高北峰東稜稜尾,因丸田溪與柴田溪在此匯流,強大的侵蝕力造成劇烈崩坍,原本橫越五甲崩山的能高越嶺道已無跡可循,故在此是利用台電乙線保線路高繞過五甲崩山下至東段登山口,能高越嶺道全段至此共 26 .5 公里。

台電保線道奇萊路是越嶺道東段的連外道路,奇萊路至東段登山口總長19公里,然而在奇萊路5.5公里處嚴重崩坍,故目前車輛無法通行需再走一段約9.5公里的距離至奇萊路5.5公里故下到登山口後續走約5公里經萬善堂後在奇萊山莊,宿營一晚第三天從奇萊山莊離開,走過 1.2公里之天長隧道至行車終點奇萊路5.5公里處結束步行程。

第二 、 三 天的行程幾乎為下坡, 然而越嶺道東段加上奇萊路車輛無法通行的。

最好是在出發前向銅門派出所了解道路開放情形 。[10]

天長隧道

天長隧道位於能高越嶺古道的東段,早期是原住民往來於山區所利用的山徑,後來台電在積極開發東部之水力發電後,並架設東西輸電電塔,將東部多餘電力傳送至西部,於是便沿著能高越嶺古道修築了保線道路。這條能高越嶺古道,曾被規劃為連貫東西部的橫貫公路,也就是台14號省道,不過由於公路中段的五甲隧道在地震崩塌後,因損毀得太過嚴重無法修復,而放棄這原本也是橫貫公路的計劃。不過從東部的花蓮進入這頗有歷史的越嶺古道東段,可以到達有中央山脈分水嶺號稱的奇萊山莊與奇萊保線所,沿途會經過近20個隧道,且瑰麗景色絲毫不遜於太魯閣[11]

天長大斷崖

 從龍澗往奇萊方向前進,行約十二公里,可遇一叉路,右轉可通往龍溪電廠,續行則過叉路不久,即是眺望天長斷崖的絕佳地點。由此處所見之斷崖,氣勢是壯觀磅礡,只見崖峰隱沒白雲間,縹緲且神秘;崖下又深淵絕壑,氣勢懾人,直令人讚嘆不絕。 續行約七點五公里,一道幽長深遠的天長隧道已在眼前迎接。天長隧道由天長斷崖下方貫穿開鑿,長一點三公里,於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貫通。 隧道內十分狹窄,兩側是凹凸的山石,迂於其中,前方一片幽暗寧謐,彷彿是永無盡頭的黑洞,是條充滿原始氣息的隧道。因受地震影響,天長隧道至奇萊路段,因多處坍方,且路況差,遊客可在此打道回府,劃下能高道之旅的句點。[12]

視頻

全台最受歡迎之越嶺道-能高越嶺古道

【MIT台灣誌 #411】逆風而行能高越嶺 踏雪競攀奇萊南 part1

奇萊南華之能高越嶺古道西段

20181103能高越嶺西段|奇萊南峰|南華山

能高越嶺古道1-屯原登山口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原森旅行網
  2. [2]背包客棧網
  3. [3] travelerluxe旅人誌網
  4. [4] jason 百岳行
  5. [5] 天池山莊網
  6. [6] 天池山莊網
  7. [7]天池山莊網
  8. [8]天池山莊網
  9. [9]台灣山林悠遊網
  10. [10] 台灣山林悠遊網
  11. [11] roadtest 網
  12. [12] 自由電子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