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能源危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能源危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能源危機

涉及範圍: 石油、電力或其他自然資源

導致後果: 經濟衰退

解決辦法: 節能、研發新能源

能源危機是指因為能源供應短缺或是價格上漲而影響經濟。這通常涉及到石油電力或其他自然資源的短缺。能源危機通常會造成經濟衰退

消費者的觀點,汽車或其它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產品價格的上漲降低了消費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們的開銷。市場經濟的能源價格是受供需關係的影響,而供需關係中的供或需改變都可以導致能源價格的突然變化。[1]

經濟影響

雖然一些能源危機是由於市場應對短缺的價格調節而產生,但在某些情況下,危機可能是市場的流通不暢通、缺乏自由市場而導致。一些經濟學家的觀點認為價格控制是1972年的能源危機的重要因素。

歷史事件

世界

1973年能源危機 - 原因:石油輸出的主要力量為阿拉伯國家,他們因不滿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而採取石油禁運。

1979年能源危機 - 原因:伊朗革命爆發。

1990年石油價格暴漲 - 原因:波斯灣戰爭

2000 年加州電力危機 - 原因: 電力管制政策失敗,加上供給小於需求。

英國石油抗議活動 - 原因:英國油稅已高居不下,而原油價格卻又上揚。

與2005石油價格上揚 - 原因:供需關係失調。

中國

我國能源危機是能源政策的危機

我國當前正逢能源高消耗期來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國有石油巨頭紛紛"走出去"開發國際市場,我國政府也積極開展能源外交。不過,在全國政協委員、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看來,我國的能源政策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之處,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我國的能源危機是能源政策的危機。

王玉鎖表示,每遭遇停電、氣荒、油價高漲等能源危機時,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無不為之焦急,但是當我們坐下來冷靜地思考會發現,如果能源政策能有所改變、如果相關配套政策能真正促進現有能源政策落地,那麼我們會減少很多危機。他列數現行能源政策的不合理之處,例如:"非公經濟三十六條"中已經明確鼓勵非公經濟進入能源相關領域,國家在堅持"立足國內,開拓海外"的原則下也鼓勵企業"走出去",由於沒有明確的配套政策出台,致使非公經濟既不能在國內進入更寬的能源業務領域,也不能與國外機構進行實質性的合作或投資,錯失了很多獲取國際能源的機會;國家為了改變能源結構,大力倡導發展包括煤基醇醚燃料等在內的新清潔替代能源,但是對於這些新清潔能源的准入及相關支持政策一直沒有出台,導致新清潔能源的推廣進程大大減緩。

"政策直接主導着產業的方向和進程,能源政策同樣影響着能源危機的緩解或加劇。"王玉鎖向全國政協提案組提交了《關於建立市場傳導機制,調整能源政策,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危機的建議》提案。提案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加快非公經濟准入進程。發改委應牽頭抓緊制定這方面的配套政策,尤其是行業進入許可方面。在堅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則下,應加快非公經濟進入到能源領域的速度和擴大能源產品的經營範圍。在能源的國際化業務上,如石油、液化天然氣的進口和海外能源領域的投資等,國家應儘早出台政策支持非公經濟進入,讓企業用市場行為到國外獲取能源。第二,簡化報批操作程序,加快能源政策落地。在落實能源配套政策的操作上,要以創新方式簡化常規的流程。建議由發改委負責總協調,企業只需將各種申報資料提交給發改委下屬的能源主管機構,由其去協同相關部門,減少企業的協調部門和成本,從而加快政策的落地速度,提高企業運轉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第三,推進新清潔能源產業化,加快行業標準與產品標準的出台。

能源戰爭

綜述

眾所周知,自從三次科技革命以來,能源成為了國家經濟的命脈.而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於是在各個大國之間引發了一些與石油有關或純粹是為了石油的戰爭.為了爭奪對世界資源與能源的控制權,導致了兩場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戰中31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了戰爭,傷亡人數達3100萬,其中死亡1000萬人,軍費支出與戰爭損失共計3877億美元.二戰中這個數字成倍增長.7年的戰爭中有60個國家參與,總傷亡人數達9000萬人,死亡了5000萬人,直接軍費支出1117億美元,物質損失3萬億美元.二戰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爭奪資源與能源展開了40多年的冷戰.中東石油,南非的黃金金剛石,扎伊爾的銅礦……石油戰爭永無寧日!刀光劍影,能源博弈將愈演愈烈……

石油戰爭

前言

中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區,每一次的中東戰爭都會導致石油危機.

第一次石油危機

1973-1974第一次石油危機產生於第四次中東戰爭.為打擊以色列與西方國家,阿拉伯國家使出狠招:10月16日提高石油價格,第二天減少生產,並實施對西方國家的禁運,使油價從3.01美元每桶增加到11.651美元.隨着阿拉伯國家1100億美元的巨額收益,伴隨着的是西方國家(包括日本)的經濟衰退.保守估計,此次石油危機至少使全球經濟倒退2年.

第二次石油危機

1979-1980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則由兩伊戰爭引起的.兩大產油國的戰爭造成國際油價飆漲,再次使西方國家遭受打擊.以美國為例GDP增長率由1978年的5.6%下降到1980年的3.2%,直至1981年0.2%的負增長.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日本由第一次石油危機吸取經驗,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業調整,增加了節能設備的利用,提升核電發電量,在第二次石油危機中保持了3.35%的增長率.一舉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日本的經驗值得我們深思啊……

1990年的海灣戰爭是一場徹徹底底的石油戰爭.當時美國總統老布什曾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權落到薩達姆手中,那麼美國人的就業機會,生活方式都會遭受大毀滅性的災難.於是聯合西方國家發動海灣戰爭.期間油價曾飆升至40美元每桶.不過由於國家能源機構的及時運作,再加上沙特阿拉伯的支持,很快便渡過了這次石油危機.

伊拉克戰爭名為反恐戰爭,實為石油戰爭.美國經濟當時已經放緩,急需大宗商品來刺激.聯合英國發動石油戰爭.結果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不僅造成恐怖組織的大量泛濫,也直接導致了08年的經濟問題,是一場全球的噩夢.

總結

總的來說,這幾次石油危機都具有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都對處於上升循環末期,即將盛極而衰的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歷史上的幾次石油價格大幅度攀升都是因為歐佩克供給驟減,使市場陷入供需失調的危機中.

由於石油的特殊性,因此石油可以作為武器.2006年的俄烏油氣之爭是這個最好的例子.04年烏克蘭發動顏色革命,妄圖從獨聯體內分離出去,在俄羅斯看來這是不可原諒的,便停止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使烏克蘭在冬天極不好過,這也影響到了歐洲歐盟就對俄羅斯的油氣依賴會變為政治風險進行了多場辯論.這場不見血的戰爭讓"某些政治家會感到脊背上冷汗直流",讓西方感到了一個"油氣沙皇"的崛起……這場戰爭對於中國更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未來展望

預計到了2010,2015和2020年,中國石油淨進口率將達到55.4%,57.4%和59.7,超過了石油安全的極限.如果真的發動戰爭,美國與一些西方國家很有可能會以能源來打擊中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