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杆子,雜談(許衛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杆子,雜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杆子,雜談》中國當代作家許衛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杆子,雜談

當下讀書人不多,一口氣讀完一本書的人更是不多。我是兩口氣把《老杆子》讀完的。也是少見。說廢寢忘食也可以。

《老杆子》面世,我認為是一掃那些冒充「文學的貴族,詩歌的洋人」們那種裝腔作勢,忸怩作態的烏煙瘴氣,它以一股清新,自然又帶有幾分難得野性的民族之風,讓南京這座古老城市「風吹草低」,找到真正的文化之根。當然,這將不限於南京。

就作者王曉華的文筆而言,使我想起吳敬梓、蒲松齡、老舍、張恨水、趙樹理以及柳青、浩然等這些「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的文學大家。作為一個知名學者的王曉華,能寫出這樣雅俗共賞,民族氣派的小說,我不能不說他是一個學養深厚又能接地氣,又善於創新的複合型人才,而不是那種埋在書堆里鑽不出來,食古不化的腐儒。

這麼多年來,人們對文學津津樂道的是人物形象,語言,情節,節奏什麼,那麼我們從《老杆子》裡邊看人物,個個都是活的,個個都有特點,都是每一個生活在人間社會的人似曾相識的,書中不少人仿佛就在身邊、眼前。要說語言,俗得令人擁抱,雅得令人親吻,無論掌故,無論經典,無論民謠俚語,其信手拈來,點石成金又恰到好處的功夫出神入化。這些語言簡潔,利落,形象、生動且精準,對於那些故弄玄虛的人說了半天還不得要領,而《老杆子》當中,往往一個詞,一句話就說的十分準確到位,還能餘味無窮。而那些情節,沒有編造的痕跡,既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來自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正是如此。說到節奏,更是流暢明快,懸念不斷,但不拖沓賣關子。使讀者猶如蕩漾在山溪流動的輕舟上面,那種愜意和舒適全在這本書里。

從歷史來看,老杆子這類人物都是歷史的產物,是社會無法消除的一員,乃至一個群體。他們的存在正是人類社會多元化的體現,也無意中豐富了人類社會的文化色彩,他們的所作所為有時令人不解,有時令人扼腕,有時令人憤恨,有時又令人同情。以老杆子為例,南京曾經是農民乞丐出身的皇帝朱元璋統治地方南京的城鄉文化為一體的風格至今猶存,老杆子就是在這樣的城市的底層家庭出生,成長。他不是書香門第,也不是貴族家庭,市井的風土人情是他人生第一課,逞強鬥狠,行俠仗義都是窮人出人頭地的捷徑,老杆子浸染較深,從知青時代,到經營生意,從致富到墮落,從偷雞摸狗到刀光劍影,都是歷史惡俗的遺風,而商品經濟大潮時代,他們照樣如魚得水,弄潮一樣如閒庭信步。即便險灘翻船,也能撈回幾塊船板,稍加整理又能下水。這種人幾乎是不死貓和滾刀肉。那麼問題在哪裡,這正是本書的重要的部分一一它不是休閒小品,也不是快餐讀物,它有深刻的思想和社會哲學。

本書具有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社會效應。有人會問,書中沒有一句歌功頌德的話,更沒有「就是好啊就是好!」讚美聲,哪來的正能量和主旋律?我告訴你,書中揭露的醜惡黑暗,就是作者從另一個方面體現的正能量。免疫學、中醫學中的「以毒攻毒」理論在本書的體現,使廣大善良、天真的人們看清社會現實,明辨真善美和假惡丑,豈不是弘揚主旋律?有的人總是把偉大的思想教條化,抽象化,庸俗化,這必須引起注意,這是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的最大障礙。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自覺與人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着人民的歡樂,憂患着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是文藝唯一正確道路文化自信源於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創新。江蘇人民出版社無疑在這方面邁出重要一步。其膽識和用心、意義,將在《老杆子》等一系列有血有肉有溫度有高度的作品中體現出來。

此為雜談。勿要計較。[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