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年人肺膿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肺膿腫(abscess of lung)是中央含有空腔的、局限的肺化膿性及壞死性病變,可由多種化膿性細菌引起,臨床上以高熱咳嗽、咳大量膿臭痰為特徵,X線胸片顯示肺實質內有空腔形成。本病多見於壯年,男性多於女性,青黴素被廣泛使用後,肺膿腫的發病率明顯下降,約占所有肺炎的2%,但繼發於支氣管肺癌的肺膿腫卻有所上升,應引起高度重視。[1]

病因

 肺膿腫病因為各種化膿性細菌、分枝桿菌、真菌或寄生蟲感染,最常見病原菌為厭氧菌(anaerobe),如消化鏈球菌、梭形桿菌、產黑色素桿菌、脆弱類桿菌、紫質單胞菌等;其次為多種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如大腸埃希菌、克雷白桿菌、陰溝腸桿菌、弗勞地枸櫞酸桿菌、洛菲不動桿菌、流感嗜血桿菌、副流感嗜血桿菌、軍團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糞腸球菌,少見細菌有銅綠假單胞菌、肺炎鏈球菌等;此外,在糖尿病患者和免疫功能抑制者某些真菌感染可引起空洞,如奴卡菌、放線菌;寄生蟲如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為一種重要的、但並不常見的肺膿腫病原菌,主要引起下葉基底部位的膿腫;分枝桿菌如結核分枝桿菌、鳥分枝桿菌及細胞內分枝桿菌等亦可引起肺膿腫。在院外獲得的肺膿腫中,厭氧菌感染占60%~85%,且多為幾種厭氧菌混合感染。新近的研究顯示,在分離的厭氧菌中,10%~15%的脆弱類桿菌、60%的非脆弱類桿菌以及40%的梭形桿菌可產生β內酰胺酶,因此耐青黴素的厭氧菌感染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院內獲得性肺膿腫中,常為革蘭陰性桿菌及陽性球菌混合感染。[2]

臨床表現

1、症狀

(1)起病:急性肺膿腫患者可有口咽部感染灶及引起誤吸的危險因素,或有受涼及勞累史。起病可急驟,患者畏寒、高熱,8~14 天后肺內空腔形成,患者咳大量膿性帶臭味痰,體溫明顯下降。在少數病人也可隱匿起病,乏力、咳嗽和低熱可持續數周,甚至更長時間。繼發於肺炎的肺膿腫可在疾病發生後2~3 周出現,此時肺炎本應治癒,卻再發高熱,膿痰量增加,常有乏力症狀。

(2)咳嗽、大量膿性痰:初期咳黏液或黏液膿性痰,經8~14 天肺內空腔形成後,40%~70%的病例咳出大量膿臭痰,臭味痰提示為厭氧菌感染。

(3)咯血:並不少見,偶可引起致命性大咯血

(4)胸痛:炎症病變累及胸膜引起,在呼吸時疼痛加重。如膿腫破入胸腔,可形成膿胸(empyema)、膿氣胸(pyopneumothorax),也可因纖維素包裹形成包裹性膿胸(encapsulated empyema),患者呼吸運動受限,氣促加重。

(5)其他: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血源性肺膿腫多先有原發病引起的症狀。貧血等消耗症狀常見於慢性肺膿腫(chronic lung abscess)及膿胸病人。

2、體徵 膿腫較小、部位較深時常無陽性體徵;如膿腫較大,局部可有肺實變體徵,如膿腫靠近胸壁可出現空瓮聲;膿胸患者在患側出現胸腔積液的體徵;杵狀指在發病幾周之內即可出現,慢性肺膿腫者常可見到,有時也提示有支氣管肺癌的可能。血源性肺膿腫因病變較小、分散,常無肺部陽性體徵。[3]

檢查

檢查項目:血常規、痰液細菌培養、痰液細菌塗片檢查、胸部平片、白細胞數、痰培養、血紅蛋白、胸部CT檢查

1.血象 血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核左移,可有中毒顆粒。血紅蛋白下降多見於慢性肺膿腫患者。

2.細菌學檢查

(1)塗片:痰塗片革蘭染色鏡檢,如見到多量中性粒細胞,且胞內外有大量細菌,而痰培養陰性,提示厭氧菌感染。

(2)培養:痰培養是使用最廣的、了解感染病原菌的無創性方法,但易被上呼吸道細菌污染。對於厭氧菌,因接觸空氣常影響培養的陽性率。採用氣管吸引和經纖維支氣管鏡保護性毛刷採集標本或經胸液穿刺採集胸腔膿液,立即進行厭氧菌與需氧菌培養更有意義。由於病原菌培養的陽性率不太高,一些新技術如氣相色譜檢測細菌代謝產物鑑定細菌、DNA探針雜交技術等正研究用於細菌的快速鑑定。血培養可用於血源性肺膿腫的診斷。

X線檢查:一般X線胸部平片可獲得肺膿腫清晰影像,肺膿腫的X線影像特點(表1)。

CT檢查可進一步發現壞死性肺炎時出現的多發的小膿腔。[4]

診斷

由於肺部空腔樣病變見於多種疾病,需注意鑑別診斷,主要為:

1、支氣管肺癌 某些腫瘤中央組織由於血供不足可發生液化壞死形成空腔,此類病變多單發,呈偏心性,壁較厚,內壁呈結節狀或不規則,多無液平,周圍無明顯炎性浸潤。患者常有咯血,但無急性感染症狀,與肺膿腫鑑別不太困難。癌組織也可阻塞支氣管引起繼發感染,遠端形成肺膿腫,此時尤需與肺膿腫鑑別。在年齡>40 歲的患者,如肺內出現孤立的空腔樣病變,尤應引起注意。痰腫瘤細胞學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對診斷有重要價值。胸部CT 可協助診斷。

2、肺結核 常有低熱、乏力、盜汗等結核中毒症狀。浸潤性肺結核或乾酪性肺炎多在上葉呈大葉實變,其中有透亮區,為無壁空洞,不伴有液平,同側或對側可有播散的斑絮狀影。痰塗片抗酸染色可發現結核桿菌。

3、肺囊腫合併感染 在X 線胸片上肺囊腫表現為含液囊腫或含氣囊腫,呈圓形或卵圓形,界限清晰,含氣囊腫內有時有氣液平面,透視下囊腫可隨呼吸改變大小。繼發感染時可有高熱、咳嗽及大量膿痰,需與肺膿腫鑑別,如原有X 線胸片進行比較將易於做出診斷。

4、肺隔離症 是指由於肺臟發育畸形使部分肺組織與主體肺分離形成囊性肺塊,特別是葉內型,腫塊的支氣管可與機體的支氣管系統相通,常在局部繼發感染。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咯血及發熱等,如反覆感染可出現營養不良、貧血等症狀。X 線表現為囊腔周圍炎性浸潤比肺膿腫輕,多在下部,可通過主動脈造影、磁共振顯像顯示來自主動脈的異常動脈。[5]

治療

1、抗生素治療

(1)藥物選擇:對吸入性肺膿腫,主要為厭氧菌感染。

對於非厭氧菌感染引起的肺膿腫治療,應根據感染病原體選擇用藥,如革蘭陰性菌感染可選用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呋辛、頭孢西丁)或第三代頭孢菌素(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哌酮)、氟喹喏酮(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必要時可聯合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如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引起,可選用萬古黴素;如為阿米巴原蟲引起的肺膿腫,應選用甲硝唑治療。

(2)藥物治療時間:為4~8 周,或更長,至X 線胸片顯示膿腫癒合。

2、痰液引流 對一般情況較好者,可採用適當的體位引流,輔以霧化吸入。纖維支氣管鏡吸痰對引流有一定幫助,但不能反覆使用。

3、其他治療 支持療法,加強營養,糾正貧血,以及支氣管擴張劑、祛痰劑解痙祛痰。

4、外科治療 經有效的抗生素治療,大多數患者可治癒,少數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治療。外科手術適應證主要為:病期超過3 個月,經內科治療無好轉;慢性肺膿腫突發大咯血,經藥物治療無效;有支氣管阻塞,感染難以控制以及不能排除肺部腫瘤者。伴有支氣管胸膜瘺或有膿胸,反覆抽液沖洗療效不佳者,也應行手術治療。[6]

預後

急性肺膿腫以往病死率為34%,抗生素使用後,病死率已在5%以下。吸入性肺膿腫或繼發於肺炎的肺膿腫,經及時合理的治療,7~21 天體溫可正常,但膿腔閉合需數月。慢性肺膿腫可合併腦膿腫、其他轉移性膿腫,澱粉樣變、致命性大咯血及支氣管胸膜瘺等併發症,目前已不常見。[7]

預防

針對厭氧菌引起的肺膿腫的預防措施有限。對意識障礙者加強護理,防止分泌物及嘔吐物的吸入;應注意口腔衛生,治療口腔及牙周疾病和及時正確使用抗生素治療肺部感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