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翻車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翻車魚 原圖鏈接

翻車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珍稀魚類,它的形狀就好似切掉後半部的河豚魚,所以美國人又叫它「頭魚"。

翻車魚有陰天沉人水下生活、晴天浮上水面生活的.習性,因此,日本人叫它「浮木」,美國人叫它「太陽魚」。

英美地區稱海洋太陽魚、西班牙稱月魚。德國人稱它「游泳的頭」。日本人稱為「曼波魚」,法國人叫它「月光魚」。

翻車魚的樣子有些滑稽,龜體高而側扁,身體好像後面被削掉了一半,只有前半部,看不出魚尾。它的頭很小,眼睛很小,最可笑的是它的嘴巴也很小,這麼大的一條魚長着一個像鸚鵡一樣的嘴巴,尖尖的。

最大體長可達3.0~5.5 m,重達1400~3500 kg。單獨或成對游泳,有時十餘尾成群,攝食海藻、軟體動物、水母、浮游甲殼類及小魚等。懷卵量極多,可達3億粒,是魚類中懷卵數最多者。幼魚被瘤狀棘突,隨年齡增長而漸消失,身體變為卵圓形。[1]

 翻車魚1 原圖鏈接

形態特徵

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也是形狀最為奇特的魚之一。最大體長可達3.0-5.5 米,重達1400-3500千克。一般體形側扁,頭上生有兩隻明亮的眼睛和一個小小的嘴巴,背部和腹部分別長着一個又高又長的背鰭和臀鰭,在身體的最後邊,有一個鑲着好像花邊的尾鰭。

體型外觀呈橢圓扁平狀,像個大碟子。身型偏短而兩側肥厚,頭小、嘴小,尾鰭也退化無尾柄,很短;沒有腹鰭,但背鰭與臀鰭發達,且相對較高。體側呈灰褐色、腹側則呈銀灰色。翻車魚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樣。

因此,它的普通名稱也叫頭魚。口小,眼小;鱗片特化為粗糙的表皮。體灰褐色,腹部銀灰;胸鰭短小,無腹鰭與尾鰭,背鰭與臀鰭高大且相對。在翻車魚的家族中,各成員的體形並不完全相同。[2]

特殊習性

翻車魚常飄浮到水面曬太陽以提高體溫。屬大洋中、表層魚類,隨黑潮洄游靠岸,嗜食水母。生活於1~300公尺海域,靠強而有力的背鰭與臀鰭擺動前進,但成魚偶會平躺在水面上,或躲在海上漂流物下隨海流漂移。肉食性,以水母、浮遊動物為主。雌魚可產下約3億顆的浮性卵於大洋。[3]

生活習性

翻車魚屬大洋中、表層魚類,隨黑潮洄游靠岸,肉食性,以水母浮遊動物為主,此外也攝食海藻、軟體動物、小魚及浮游甲殼類等。翻車魚游泳速度較緩慢,當天氣較好時,它會將背鰭露出水面作風帆隨水漂流,曬太陽以提高體溫;天氣變壞時,就會側扁身子平浮於水面,以背鰭和臀鰭划水並控制方向,還可用背鰭在海中翻筋斗而潛入海底。儘管其形狀笨拙,但有時也會躍出水面。

翻車魚性情溫順,它生活在熱帶海洋中,身體周圍常常附着許多發光動物,它一遊動,身上的發光動物便會發出亮光,遠看就像一輪明月,故又有「月亮魚」之美名。翻車魚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很適宜潛水,它常常潛到深海捕捉深海魚蝦為食。在海洋中表層生活的它們,竟可以下潛到600米以下的深海,有時一天多達二十次。翻車魚屬大洋中、表層魚類,隨黑潮洄游靠岸。

生活於1-300公尺海域,一般生活在30-70米的海水中,適宜溫度為12-25℃,靠強而有力的背鰭與臀鰭擺動前進,但成魚偶會平躺在水面上,或躲在海上漂流物下隨海流漂移。它的身體像鯧魚那樣扁平,利用扁平體形悠閒地躺在海面上,藉助吞入空氣來減輕自己的比重,若遇到敵害時,就潛入深處,用扁的身體劈開一條水路而逃之夭夭。[4]

繁衍

翻車魚既笨拙又不善游泳,常常被海洋中其他魚類、海獸吃掉。而它不致於滅絕的原因是其所具有強大的生殖力,一條雌魚一次可產三億個卵,在海洋中堪稱是最會生產的魚類。

翻車魚的繁殖過程也非常有趣。每當生殖季節來臨時,雄魚則在海底選擇一塊理想的場地,用胸鰭和尾巴挖開泥沙,築成一個凹形的「產床」,引誘雌魚進入「產床」產卵。雌魚產下卵之後,便揚長而去。此時,雄魚趕緊在卵上射精,從此就擔負起護卵、育兒的職責,直到幼魚長大。

有幾項醫學實驗表明,翻車魚能分泌一種奇特的物質來改善四周的環境,可以用來治療周圍魚類的傷病,科學家也沒發現這種奇特現象的原因,但無可厚非,翻車魚的的確確可以算的上是魚裡面的大夫。[5]

產卵最多的魚類

翻車魚在身體的最後邊,有一個鑲着好像花邊的尾鰭,雌性翻車魚一次可以產3億多粒卵,是海洋中戶卵最多的魚。翻車魚雖然常常被其他魚類、海獸吃掉,但是其強大的繁殖能力讓它們躲過了滅絕的災難。 

翻車魚的繁殖過程也非常有趣。每當生殖季節來臨時,翻車魚的雄魚則在海底選擇一塊理想的場地,用胸鰭和尾巴挖開泥沙,築成一個凹形的「產床」,引誘雌魚進入「產床」產卵。雌魚產下卵之後,便揚長而去。此時,雄龜趕緊在卵上射精,從此就擔負起護卵、育兒的職責,直到翻車魚的幼魚長大。[6]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