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織田五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織田五德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徳姫
假名 とくひめ
平文式羅馬字 Tokuhime

德姬(1559年-1636年),織田信長之女,原名織田五德。德姬的生母為信長側室生駒吉乃,因此德姬與織田信忠織田信雄皆同母所生。人稱岡崎殿[1]

簡介

桶狹間之戰過後,德川家獨立,並且與織田家友好。1563年時兩家同盟,並約定兒女婚約;在1567年時,信長將五德送往德川家,與家康的嫡子竹千代結婚。1570年,竹千代元服,並拜領信長名中一字,正式改名為松平信康。家康在信康元服後,便移居濱松城,讓信康成為岡崎城的城主。[2]

五德和信康之間,生有兩名女兒。由於她是織田家的女兒,使得由今川家出身的婆婆築山殿對她並無好感;再加上五德接連生下的都是女兒,造成婆媳與夫婦之間多有齟齬。1579年,時年二十歲的五德寫了一封記載丈夫與婆婆共十二條罪狀的書信回娘家,指出築山殿疑有與武田家密通、行為不檢,以及信康素有暴行等事項。信長為此非常不滿,要求家康處置築山殿母子。最後家康命家臣野中重政處決築山殿於濱名湖畔,年三十七歲。而信康也被家康賜死切腹,年二十一歲。

築山事件翌年1580年,家康送五德出岡崎城,讓她返回娘家。五德便住在美濃岐阜城,接受兄長織田信忠的照顧(時信長已移居安土城,岐阜城為信忠領);1582年,信忠死於本能寺之變後,便由二哥織田信雄照顧。以後她被稱為「岡崎殿」,原本在小牧長久手之戰時被信雄當做講和條件,準備送給秀吉當政治人質,但這件事後來作罷。1590年,信雄被改封到別處,她則回到母親娘家在尾張的領地居住。[3]

她晚年移住京都並在那裡過世,葬在大德寺總見院。法名見星院香岩壽桂大姊

織田五德的使命

雖然戰國時代的女性普遍早婚,然而9歲出嫁無論如何都是太過早了。德姬臨走前,信長就吩咐她說:"監視好你的丈夫公公。"德姬就是帶着這個使命嫁往了德川家。

1579年,德姬突然向信長傳遞消息,說自己的丈夫與婆婆內通武田家意圖不軌,信長大怒,下令家康處死信康與築山殿。德川家康不敢違抗信長的命令,隨下令處死自己最鍾愛的兒子信康與自己的結髮妻子築山殿。

對於這段事件,後世有幾種說法。一說是信長深知信康是一個出色的人才,而信長知道自己的兒子無法與信康比較,害怕將來自己死後信康將取代自己,所以就讓德姬捏造藉口,藉機除去信康;一說是因為德姬與婆婆築山殿關係惡劣,德姬盛怒之下捏造消息,借父親之手一解心頭的怨氣;最後一說則是信康等真的是內通武田被德姬知道報告信長。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前兩種說法均有一定可信度,而最後一種說法是最不可能的。或許築山殿還會聯合武田,然而德川家與武田家素來不和,信康又怎麼會聯合武田呢?

然而不管真相如何,德姬最終還是害死了自己的婆婆跟丈夫,德川家自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德姬回到自己的本家--織田家。

然而織田家最終在本能寺一事後沒落,織田家的後人淪為秀吉的家臣,本末倒置,德姬則在兄長織田信雄的勸說下前往豐臣處做人質,以保存織田家名,終於在寬永十三年正月死於京都,享年78歲。[4]

織田信長為什麼要德川家康逼死兒子德川信康?

築山殿:養父今川義元,自從今川義元被織田家逆襲以後,今川家衰落,她也失去了地位。恨織田家的人是很正常的。本來婆媳就不和,何況兒媳婦還是織田信長的女兒。她一介女流又沒受過什麼教育,恨了就表達出來了很正常。

織田五德是她兒媳婦,連續生了兩個女兒都沒有一個兒子。築山殿便迫不及待的給德川信康找了個小妾。小妾的父親是原來武田家投降過來的武將。

另外有傳聞說築山殿內通武田,具體是她的私人醫生(一個旅居日本的中國醫生),平時是在武田家的地盤上行醫的,負責來往溝通。

這點我們以常理推測一下:首先德川信康和母親築山殿被殺的事情發生在1579年,3年以後就發生了舉世聞名的本能寺「燒烤大會」,織田信長被燒死。這時是織田家勢力的頂峰,天下已經沒有任何一家諸侯可以跟織田家對抗,可以說已是「天下人」。武田家在3年後就徹底滅亡了,此時的武田已經是風中殘燭。就算築山殿她一個不識時務也沒有遠見的女流真心想要拉攏武田家,發動政變搞掉德川家康,扶持兒子德川信康,然後聯手武田,對抗織田——試問有別人會跟她一起發昏麼?真要這麼做,她也就想想而已,本身的生活圈子就窄小,還指望串通其他武士來搞政變,怎麼可能。

所以她真的只是恨而已,又不像德川家康那樣懂得隱忍,於是就表達出來了。織田五德(織田信長之女,德川信康之妻)又不能忍受家婆築山殿長期的各種刁難。

織田五德:織田信長的女兒,在織田德川兩家結盟的時候,就嫁過來做德川信康的老婆,但那時兩人年紀還小,後來才過門。跟德川信康只生了兩個女兒。因為娘家勢力大,所以平時在岡崎城作威作福,頤指氣使。德川家康對她非常恭敬,簡直完全不像是個長輩。但是家康的老婆築山殿各種地方都看不慣她,最後釀成了這次慘事。她老公德康信康切腹自盡以後,她被德川家送回織田領地,後來跟着自己的哥哥們度日,70多歲後老死。

織田五德給老爸的信都控訴了些什麼呢?有12條罪名。

1. 築山挑撥我(指德姬,下同)和信康之間的關係

2. 因為我只生女兒,所以築山經常當面嘲笑我沒用,甚至還毆打我

3. 築山殿和唐人(明朝人,也就是中國人)醫生減敬搞外遇

4. 築山殿在岡崎城內花天酒地,鋪張浪費,濫用開銷

5. 築山曾經說過,要讓武田家滅了織田家和德川家

6. 築山曾經拜託武田勝賴,讓他在滅了德川家之後給自己找個老公

7. 武田勝賴答應了築山的要求,並且推薦了家臣,是一個姓小山田的人

8. 岡崎城的城下町最近流行歌舞,乃是信康所帶動起來的,影響很壞

9. 信康曾因手下不會跳舞而將其射殺

10. 信康曾經因打獵回來心情不好而將一個和尚毆打致死

11. 信康曾經以我從尾張帶來的侍女「太吵鬧」為由將其殺死

12. 信康曾多次和其他女子勾搭,並且娶側室。

以上,就是這全部罪狀了。 前面說築山殿的,都是婆媳不和的瑣事,哪家沒有。至於築山有沒有可能串通武田……前面已經分析過了,哪怕築山真的在吵架中說過「你看我不叫武田勝賴帶兵來砍死你」之類的話,武田勝賴也來不了。

就算織田五德寫的信不都是這12條,想想也知道大抵不會相差太遠。首先德川家的決策中心是遠江國的濱松,那是德川家康的據點。三河國的岡崎是原來德川家康起兵的地方,現在已經是大後方,不會有什麼核心的軍國內幕可以給織田五德探聽匯報了,也只有一些閨房中女人之間的矛盾可說。再者戰國時候女人的地位也比較低,本來就沒有太多參與大事情的機會。能有什麼可說呢。

築山殿事件或者說信康事件是個謎,在日本史學界常年爭論不休,且說法不一。大體上有主流說、內紛說、甚至酒井忠次說等。所謂的築山殿事件的主流說法是大久保彥左衛門在《三河物語》中提出的,織田信長的女兒織田五德因為織田家出身,加上多年未誕下男嬰,使得今川家出身的婆婆築山殿與受母親影響頗深的丈夫信康之間對她多有怨憤。

1579年,織田五德寫了一封記載丈夫與婆婆共十二條罪狀的書信,派遣德川家家臣,東三河旗頭酒井忠次送往織田信長,指出築山殿疑有與武田家密通、行為不檢,以及信康素有暴行等事項。信長為此非常不滿,而酒井忠次也沒有對信康進行庇護性的解釋,再加上信長畏懼信康的能力,恐他勝過自己的兒子織田信忠。於是便要求家康處置築山殿母子。家康首先派遣家臣在濱名湖刺殺了築山殿,隨後令信康離開岡崎城,然後再令其於二俁城在服部正成的介錯下自殺。石川數正進入岡崎城任城代,事件結束。

但這個觀點很難站得住腳。首先信長一定沒有下過處死信康的命令。作為整個事件發端的所謂德姬《十二條訴狀》、無論是德川家還是織田都未留下資料,個人覺得真實度不是很高。而德姬晚年被尾張德川家作為本家人鄭重的保護起來,絲毫看不見德川家對五德有任何怨恨。如果說真的是家康被信長逼迫殺死了嫡子信康,那麼德姬作為整個事件的罪魁禍首,怎麼想也不會被德川家保護起來。

另一方面織德兩家的資料種都沒有信長後續對德川家謀反人員肅清的記錄。如果說整個事件真的是築山殿內通武田,那麼顯然不是築山殿和信康兩個人就能做得到的,信長這樣的人物,斷然不會犯下除掉首謀放過余犯的錯誤。並且信長武田侵攻前後的表現來看,信長作戰前後對德川家都十分信任,可以說毫無防備。如果真是信長逼殺了德川家嫡子的信康,即使信長不擔心德川家康作亂,也一定要擔心那些忠於信康的臣子們是否會做出過激的舉動,而信長毫無擔心的態度,顯得不合情理。最重要的是,信康因信長之命被殺死僅僅是大久保彥左衛門一家之言而已,在德川幕府對「東照神君」的造神運動中風靡起來。當時的有力史料無論是《信長公記》還是《當代記》還是《家忠日記》,都沒有人提出這樣的主張。

近幾年三河物語因為其傾向問題史料價值已經大大折扣,被很多日本學者棄之不用。對信康抱有同情的曲筆很多。而信長覺得信康勝過秀忠而殺之的說法簡直無稽之談。且不說信長會不會為這種事冒着破壞織德同盟的風險逼死信康,單從秀忠在武田征伐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來看,也根本談不上信康能勝過他。且根據《當代記》以及《信長公記》原本,即《安土日記》的說法,信長對此事的意見是「父家康公の命を常に違背し、信長公をも軽く奉られ、被官以下に情け無く行われ、非道の間かくのごとし、この旨を去月酒井左衛門尉を以て信長へ內證を得られる所、左様に父臣下に見限られぬる上は、是非に及ばず。家康存分次第の由、返答あり。」意思是(信康)常常違背父親家康公的命令,輕慢信長,行事無道等,家康派遣酒井忠次去和信長交談,說了信康種種無道之舉後,信長說一切就按家康的意思辦吧。

也就是說信長並未說過要殺死信康母子二人,要殺死信康完全是家康自己的意思,而事前和信長交流完全是因為信長是信康的岳父,有必要和他說明。其次也很難說信康真的內通武田過。按地理因素來看,信康的居城在三河岡崎城,和武田勝賴的領地中間間隔了整個遠江,而離信長的老家尾張則十分靠近,況且信康還是織田信長的女婿,信康名字里的信字就拜領自信長。即使信康真的有取代父親家康之意,無論是從親緣還是地緣上都應該向信長求助,而非路途遙遠且在長筱合戰後已逐漸衰敗的武田家。《信長公記》《當代記》里也沒有很清楚的記載過信康內通武田之事。

事實上不僅如此,有人提出整個事件徹頭徹尾就是一場陰謀,也就是這幾年被常常提及的內鬥說。

天正七年八月三日,也就是信康自戕前一個多月的時候,家康率軍返回岡崎,隨機就迅速的在翌日便令信康出城移居大浜城。然後又讓信康移居遠江的堀江城,最後幽閉二俁城。即使信康如前文《信長公記》所說的因行事跋扈而被被家康處分。前一日入城第二日便被勒令離開岡崎也實在是快的過分了。而多次調換信康的居城,實際上是層層抽調了信康在岡崎經營多年的勢力,最後幽閉信康的二俁城位於遠江,離家康多年親鎮的濱松城不到二十公里,可以說是德川家康本人勢力最強的地方。其後的九月十五日,再確認好一切無誤後,家康終於下令信康自殺。

家康若是真的受到信長的脅迫,恐怕不會有時間處理這麼多。這樣果決且縝密的手段,反而像計劃好了一樣。追溯原因,當時岡崎派家臣團和濱松派家臣團彼此之間存在着相當大的矛盾,濱松靠近武田德川戰線的前線,奪取戰功的機會較大,而進行後勤提供的三河武士則機會不多,常年和武田家的作戰對三河造成了非常大的經濟壓力,而岡崎派家臣在付出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後卻得不到相應的獲取戰功的機會,這種只出不入的情況下岡崎一系家臣憤懣漸生,常年留守岡崎的信康逐漸成為岡崎派家臣的首領。德川家康為了維護德川家內部的統一不得已必須要將岡崎派旗幟性的人物,也就是信康殺死。

而《松平家忠日記》中則記載了,在事件發生前的天正六年家康就已經發出了企圖分解信康與岡崎派的命令,甚至向三河派家臣要求了「和信康沒有關係,只向家康一人盡忠」的誓書。信康自害後,家康便立即着手肅清流放和信康關係相近的三河派家臣,這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石川數正雖然任命岡崎城代,但實際上喪失了西三河旗頭的地位,被對家康忠心耿耿的石川家成取代。這也可能是幾年之後石川數正突然出奔的理由之一。而信康的墓所即使在信長死後也沒有改葬,日本古時戴罪被斬首之人為防止復活身首要分開埋葬,而信康的身首至今被濱松岡崎兩地分開埋葬,也可以說明家康對信康的態度。

至於酒井忠次說。酒井家在三河原本是和松平家同樣的家格,類似於武田家內部的原本和武田家勢力持平甚至略勝一籌的穴山家,小山田家。家康也很不放心忠次的忠誠。實際上在長筱合戰中忠次便曾越過家康直接向信長提出了襲取鳶巢山的作戰方案,獨立性很強,地位類似於毛利元就手下的權臣井上元盛。《三河物語》中也說忠次未對信康進行人和辯護。可能是在長期在三河的共事中忠次對信康頗有怨意,又或者為了酒井家再起故意削弱德川家力量。

關於忠次說有很多說法。比如忠次不但未替信康辯護,反而添油加醋和信長通報情況。或者忠次再向信長訴說時故意曲解了家康的意思,向信長表達了家康一定要殺死信康的意思,使得信長沒辦法說了句「隨家康的意思吧。」忠次再把信長願意殺死信康的意向告訴家康,從而害死了信康。甚至有說法乾脆說是忠次拿着謀反書向信長直接告發。無論如何,事情的結果是後來酒井忠次的嫡子家次僅獲封臼井3萬石,相比起德川四天王其餘三人為10萬石的規模顯得十分寒酸。有明治時期的逸話說,為此忠次請求家康增加兒子封賞,卻被家康反諷「你有善待我的兒子嗎?」,忠次無言以對黯然退下。當然這只是逸話,但實際情況是後來德川家多位重臣先後請求加封酒井家,家康均未理會。

實際上築山殿和信康確實內通武田,這是德川家面對強大武田家和不明戰況做出來的無奈之舉,即讓信康母子暗地和武田家聯絡,並讓信康在岡崎組建自己的領導集體。若是有一天武田壓過織田形成優勢,就讓信康反水,這樣即使自己身亡濱松城破,德川家的血脈仍舊可以延續下去。類似於後來真田一家的犬伏會議。但當長筱合戰結束後織田家已經明顯占了上風,武田家前途暗淡的情況下這一招後手不僅毫無用處反而會威脅到家康自己的地位,因此家康痛下殺手。

參考資料

  1. 織田五德簡介_織田五德為何害死丈夫_織田五德怎麼死的_織...-趣歷史 織田五德(1559年11月11日-1636年2月16日),又稱為德姬,織田信長之女,母親是側室生駒吉乃。桶狹間之戰過後,德川家獨立,並且與織田家友好。1563年時兩家同盟,並...
  2. 信長死後,烏龜為什麼不砍了織田五德替信康報仇?【信長之野望吧】_... 2019年9月13日 - 信長死後,烏龜為什麼..家康開幕之後都沒說要給信康追加點什麼,更不提是信長剛死的時候。外加上五德此後無災無難的,也沒有吃過什麼苦,說明家康並不恨她...
  3. 織田五德的介紹_百度知道 2016年5月27日 - 回答:織田五德(1559年11月11日—1636年2月16日),又稱為德姬,織田信長之女,母親是側室生駒吉乃。桶狹間之戰過後,德川家獨立,並且與織田家友好。1563年時兩家同盟,...
  4. 織田信長為什麼要德川家康逼死兒子德川信康? – 鐵血網 2017年6月17日 - 德川家康的長子德川信康在織田信長的壓力下,德川家康逼兒子德川信康切腹轉載知乎織田信長為什麼要殺德川信康?在看《德川家康》。有評論認為這本書可以對比《三國...
  • 奧野高廣「岡崎殿―徳川信康室織田氏―」、『古文書研究』13號、1979年。
  • 岩沢願彥「岡崎殿異聞」、『日本歴史』404號、1982年。
  • 渡辺江美子「織田信長の息女について」、『國學院雑志』89巻11號、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