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級差地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級差地租
圖片來自優酷

級差地租是指由於耕種的土地優劣等級不同而形成的地租,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於社會生產價格的那部分超額利潤的轉化形式。有資本主義級差地租社會主義級差地租。資本主義級差地租是租種優等地和中等地的農業資本家所獲得而轉歸於大土地所有者的超額利潤,來自農產品個別生產價格低於社會生產價格的差額。在農業中,土地存在着好壞差別。在不同等級的土地上投入同量資本,會有不同的生產率。經營生產條件較差的土地,勞動生產率低,產量少,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高;經營生產條件較好的土地,勞動生產率高,產量多,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1]

簡介

級差地租是等量資本投資於等面積的不同等級的土地上所產生 的利潤不相同,因而所支付地租也就不同,這樣的差別地租就是級差地租。級差地租又可分為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產生的級差地租I和因投資的生產率不同而產生的級差地租Ⅱ。

級差地租是一個相對於絕對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較好土地的農業資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繳納的超額利潤。這個超額利潤是由優等地和中等地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於按劣等地個別生產價格決定的社會生產價格的差額決定的。

不同土地或同—土地上由於土地肥力、相對位置及開發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別地租

地租=市場價格—生產成本—平均利潤。

杜能在《孤立國》一書中,認為除土地肥力是決定地租支付能力的要素外,區位也是決定地租的重要因素。

主要特點

構成級差地租實體的超額利潤

構成級差地租實體的超額利潤,來源於支配着一種被壟斷自然力的個別資本的個別生產價格和該部門一般資本的一般生產價格的差額。也就是說,它的來源是土地產品農產品)社會生產價格超過它的個別生產價格的差額。由於土地的有限性,特別是好的土地更是有限,因而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即社會生產價格,必須由劣等土地的個別生產價格決定,否則劣等地就得不到平均利潤,就沒有人耕種劣等地。這樣,優等、中等生產條件的土地就能夠獲得一個超額利潤。

級差地租的產生

級差地租的產生,是由於個別資本利用了有利於提高生產力的自然條件,而比其他一般資本具有相對較高的生產率。因為土地這種生產條件的自然力是有等級差別的,等量資本投在相等面積土地上的生產率也是有等級差別的,從而由此產生的超額利潤和由它轉化的地租也是有等級差別的,所以這種地租便叫作級差地租。可見,由土地的自然力的等級差別性而引起的資本生產率的等級差別性,是級差地租的形成條件。

自然力

自然力是特別高的勞動生產力的自然基礎,從而也是超額利潤產生的自然基礎,而不是超額利潤的源泉。級差地租的實體是超額利潤,它是僱傭工人為產業資本家創造的平均利潤以上的部分,其實質是僱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

超額利潤產生的原因

超額利潤產生的原因是個別資本對土地自然力等有利生產條件的經營壟斷。因為有利的自然條件是有限的,對它的經營壟斷會阻礙競爭,使它產生的利潤不參加社會資本的利潤平均化,因而獲得的超額利潤具有穩定性。

超額利潤轉化為級差地租的原因

超額利潤轉化為級差地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權壟斷本身。土地所有權並不是這個超額利潤創造的原因,而是使它轉化為級差地租的原因。

馬克思把級差地租分為兩種形式:級差地租I和級差地租Ⅱ。

級差地租I是等量資本和等量勞動投在等面積不同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土地上所產生的不同級差生產力帶來的級差超額利潤的轉化形態。

級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追加投資,每次投人資本的生產率不同而產生的超額利潤所轉化的地租形態。

級差地租
圖片來自優酷

(二)絕對地租

不管租種什麼土地都必須繳納的地租,就是絕對地租。絕對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憑藉對土地所有權的壟斷所取得的地租。

(三)壟斷地租

壟斷地租是由產品的壟斷價格帶來的超額利潤而轉化成的地租。比如,具有特殊風味的名酒就是用某些特別地塊出產的原料(包括水)釀製而成的。又如,我國某些地區出產的特殊乾鮮果品,只能在一些地區種植。這些產品就可以按照不僅大大超過生產價格,而且也超過其價值的壟斷價格在市場上出售。這種壟斷價格產生的超額利潤,由於土地所有者擁有對這種具有特殊性質的土地的所有權,因而轉化為壟斷地租,落人土地所有者手中。

(1)級差地租形成的條件就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產條件的差別。

(2)形成級差地租的原因是對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①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使得經營優等和中等地的農業資本家都能獲得形成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②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使資本主義農業中可以長期穩定地獲得形成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所以,經營優等和中等地所獲得的超額利潤,可以長期地和穩定地存在,成為一種固定的收入,因而這個超額利潤便能穩定地形成級差地租。

(3)土地是一種自然資源,不能創造出任何價值和剩餘價值,因而級差地租不是來源於土地本身。形成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是耕種優等地和中等地的農業僱傭工人所創造的超額剩餘價值。這些農業僱傭工人的勞動是一種具有較高勞動生產率的勞動,它是作為加強的勞動起作用的,能夠在一定的勞動時間內創造出較多的價值,從而可以創造出形成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

級差地租,絕對地租與壟斷地租的聯繫與區別

分類

級差地租由於其形成的條件不同分為級差地租I和級差地租Ⅱ

級差地租I的形成條件

一是不同地塊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別。

具有不同肥力的土地,首先是自然歷史的產物,其面積又是有限的。由於肥力的差異,在同等投資的情況下,其產量和收益也會出現差異,肥力較高的土地因其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而獲得超額利潤。

二是不同地塊的地理位置的差別。

即指距市場遠近的差別。即使土地肥力相同、產量相同的地塊,由於距市場遠近不同,其運費和收益也會出現差異。由於距市場較近的地塊運費較少,因而可獲得超額利潤。

級差地租Ⅱ的形成條件

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追加投資,每次投資的勞動生產率必然會有差異,只要高於劣等地的生產率水平,就會產生超額利潤。這種由於在同一塊土地上,各個連續投資勞動生產率的差異而產生的超額利潤化為地租,即為級差地租Ⅱ。

級差地租I與級差地租Ⅱ,雖然各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它們由個別生產價格與社會生產價格之間的差額所形成的超額利潤轉化而成的。在二者的關係上,級差地租Ⅱ要以級差地租Ⅰ為前提和基礎,馬克思指出:「級差地租Ⅱ的基礎和出發點,不僅從歷史上來說,而且就級差地租在任何一個一定時期內的運動來說,都是級差地租Ⅰ。」

形式特點

級差地租第一形式(級差地租Ⅰ)它產生於兩種情況:①土地肥力的不同,耕種肥力較優土地的工人能創造出高於平均利潤以上的超額利潤;②土地位置的不同,經營距離市場較近的土地的農業資本家能獲得高於平均利潤以上的超額利潤。

在第一種情況下,把同量資本和勞動投入肥力不同的土地,會有高低不等的產量;最優、次優和中等地的產量依次高於劣等地,單位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依次低於劣等地。各級土地的產品都按由劣等地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決定的同一的社會生產價格出售,就會出現收入上的差額,有的就出現高於平均利潤以上的超額利潤,形成歸土地所有者占有的級差地租Ⅰ。

在第二種情況下,土地位置距離市場遠近的不同,會造成收入上的不同。假定土地肥力和產量都相同,距離市場較遠的土地,農產品運往市場銷售必須耗費較多的運輸費,農業生產所必需的農機具、燃料、電力、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從市場運到農場,也得耗費較多的運費。土地距離市場愈遠,農產品個別生產價格中包含的運費愈多,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也就愈高;反之,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就愈低。農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是由距離市場最遠的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決定的。經營距離市場較近的土地,因其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於社會生產價格,便能獲得平均利潤以上的一個餘額即超額利潤,從而就形成級差地租Ⅱ。這種情況可用下表說明:

級差地租第二形式(級差地租Ⅱ)級差地租Ⅱ雖與級差地租Ⅰ有不同的表現,但二者的實質是一致的,都是由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同社會生產價格之間的差額所形成的超額利潤。級差地租Ⅱ的形成,必須以級差地租Ⅰ為前提條件。二者的不同點在於:級差地租Ⅰ是以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別為條件;級差地租Ⅱ則以對同一塊土地連續追加投資而有不同的勞動生產率為條件。

假定農業資本家在劣等地上最初投資100元,僅生產出8石糧食,平均利潤為20元,農產品價格為120元,既無超額利潤(撇開絕對地租不說),也無級差地租。如果在這同一塊土地上追加投資100元,採取某些技術措施,提高土地肥力,便可多生產出10石糧食。在農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這10石糧食可得50元利潤(把最初投資100元和追加投資100元合攏起來計算也一樣),撇開兩者各自20元平均利潤外,尚有30元的超額利潤。這就是級差地租Ⅱ的源泉。假定對中等地、次優地最優地追加投資增產的數量與初次投資的產量相等。

以上按農業土地說明的級差地租規律,對建築和礦山土地的級差地租,一般也是適用的。但後兩者又各有其特點:在建築方面,位置對級差地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礦山方面,對礦山使用的後果與農業土地大不一樣,後者在使用時只要善於養地會愈用愈好,前者因被採掘而必將使其礦藏量愈來愈少。

單從級差地租Ⅰ的角度看,劣等地是不產生級差地租的。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將級差地租Ⅰ和級差地租Ⅱ兩者結合起來考察,就會出現一些複雜的情況,原屬無租的劣等地也可能產生級差地租。

相關對比

級差和絕對

級差地租

由於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別,因而同量資本投入生產條件不同而面積相同的土地,勞動生產率和產量收益也不相同。而農產品必須按照由條件較差的劣等土地生產的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所決定的社會生產價格出售,只有這樣,租種劣等土地的農業資本家才能獲得平均利潤,從而才肯於租種劣等土地。投資於較好的優等土地和中等土地的農業資本家,其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本來低於社會生產價格,但仍按照社會生產價格出售,就可以獲得超額利潤,這個超額利潤便作為級差地租繳納給土地所有者,農業資本家自己則獲得平均利潤。而租種劣等土地是不繳納級差地租的。

絕對地租

絕對地租形成的條件是農業資本有機構成低於工業,或低於社會平均資本有機構成。農業資本有機構成較低,同量資本在農業中可推動更多的活勞動,在剩餘價值率相同的情況下,農業部門所創造的剩餘價值高於工業部門,從而農產品的價值便會高於其社會生產價格。農產品的價值高於社會生產價格而產生的超額利潤,便形成農業資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繳納的絕對地租

視頻

政治經濟學名詞解釋 級差地租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