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孤立國》,全名《孤立國對於農業及國民經濟之關係》,區位論的創世論著,農業區位論的奠基著作。馮·杜能著。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中譯本分上、下2卷,約35萬字 (下卷未完),主要內容:上卷副題為 「穀物、土地、資源及賦稅影響農事之研究」,以下分3章,第1章孤立國之形成,第2章孤立國與實際之比較。第3章賦稅對於農業之作用。下卷副題為 「合符自然之工資及其與利率及地租之比例」,以下分為導言和第1章—孤立國四境皆為可施耕作之原野其對於工資及利率之關係。第1章中又分21小節。中譯本附作者詳介和第2版序言。杜能的農業區位論屬於首創。他認為不同地方對中心城市距離遠近所帶來的運費差,決定着不同地方農產品純收益 (杜能稱之謂 「經濟地租」)的大小。純收益成為市場距離的函數。隨着市場距離增大,運費增高,該種農產品純收益下降,到一定距離後,它將讓位於純收益比它高的另一種農產品,即一種土地利用類型被另一種類型所取代。由此,將形成以城市為中心,由內向外呈同心圓狀分布的6個農業帶。從而創立了環繞中心市場的農業帶概念。「孤立國」理論是以具體事實為依據,並經過他本人的理論抽象推理出來的。杜能作為區位理論的始祖,把研究區域和個別主導因素孤立化的研究方法,為後來的韋伯工業區位理論、克里斯泰勒中心地學說的創建開闢了道路,至今仍不失為經濟地理和區域地理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本書的農業圈層集約化程度不同的理論,至今仍為農業區劃的理論基礎。但是,此理論也存在某些缺陷,「孤立」地強調了運輸費用,勢必導致忽視其他因素、如自然條件和資源狀況、土地所有制形式、國家經濟政策、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因素。(參見第788頁)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孤立國 相關視頻

國民經濟行業有哪些
國家統計局:一季度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農業生產形勢較好 工業生產總體穩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