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河州財經學校

紅河州財經學校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財經學校的前身是成立於1961年9月的紅河州財貿幹部學校,「文革」期間停辦,1979年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並改建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999年州屬學校優化結構改革,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紅河州財經學校與紅河州民族中專學校合併,組建成新的紅河州財經學校。

新組建的紅河州財經學校集兩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為一體,是一所以培養財經、文秘、旅遊、管理、藝術建築計算機應用技術等中等專業人才為主的綜合類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

目錄

教育教學

1999年州屬學校優化結構改革,教育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和充分合理利用,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顯著提高。一是辦學規模從改革前的1200人發展到1700多人;二是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學校資產增加近2,000萬元,校園占地增加20畝,校舍增加6000多平方米,教學專用設備增加260多台套;三是招生專業得到進一步優化和改造。從單一財經類專業逐步發展成為集財經、文秘、計算機、旅遊、藝術、建築、管理類專業為一體的全日制綜合性中等專業學校;四是形成了「全日制與函授教育並舉,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並重」的辦學思想,學校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辦學信譽顯著提高。除了堅持全日制中專主渠道辦學外,多層次、多形式辦學實現新突破,開闢了成人中專班,函授大專班、本科班、遠程教育、短期培訓等多種辦學渠道。現有函授和遠程教育專本科生1200多人,中華會計函授中專生1000多人;五是人才培養突出了素質、技能和創新教育。在學校中開展了計算機等級、珠算等級、秘書資格、導遊資格、英語等級等10個等級證書的考核,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了增強;六是重視骨幹教師[2]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七是堅持「建章立制,以章治校;分級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到位,獎懲分明」的學校管理原則,建設和發展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學校以「治校嚴、校風好、教學質量高」而得到社會的普遍好評。

展望未來,學校全體教職工決心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與時俱進,積極而又穩妥地探索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大膽實驗,認真探索和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辦學新機制,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德育教育,強化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圍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來設計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建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機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積極的智力支持。

辦學成果

學校現有各類在校學生4000多人。建校以來,已累計招收普通中專生1.2萬人,向社會輸送合格畢業生1萬餘人。學校畢業的學生大多數已成長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幹,有的已走上領導崗位,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效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視頻

紅河州財經學校 相關視頻

紅河州財經學校2018年招新專題片
紅河州財經學校2017年招生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