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崑劇表演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紅松林》,崑劇《紅松林》現代小戲。

目錄

劇目介紹

上海市戲曲學校第一屆崑劇班編劇,辛清華作曲,1960年4月8日首演於該校小劇場。

劇情敘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撤離江西革命老根據地後,游擊隊長洪勝虎奉命下山聯絡群眾,準備殲滅地主萬富貴的反動武裝。老獵戶郭春生和女兒冬梅為掩護洪勝虎,被萬富貴燒毀了房子,懸吊在紅松林中。游擊隊在張大媽母女的指引下及時出擊,救下獵戶父女,消滅了土匪,紅旗復又飄揚。由衛如瑾飾冬梅,計鎮華飾郭春生,邱奐飾洪勝虎,王君惠飾張大媽,王芝泉飾小蘭,劉異龍飾萬富貴,嚴喬琪飾白毛鼠。

上海市戲曲學校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簡稱上海市戲曲學校,成立於1954年3月。2002年,學校劃歸上海戲劇學院,成為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它是位於上海市閔行區蓮花路211號的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學校的戲曲表演專業為上海市重點專業。2008年,學校被確立為上海首批傳統戲劇綜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紅松林 相關視頻

上海戲曲學校老師,帶領學生表演韻律操,希望推廣用於健身
中國戲曲的魅力,水袖表演國色天香,太美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