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主管,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中國宇航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和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學術期刊,創刊於1979年,為月刊。

本刊的報道內容包括:系統科學、系統建模與仿真、軍用系統分析、飛行器控制、C3I、雷達、信息系統工程、機器智能、人工神經網絡、信息獲取與處理、空間電子學及相關領域。設置了電子技術,傳感器與信號處理,系統工程,制導、導航與控制,通信與網絡,可靠性等欄目。

長期以來,本刊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度與廣度相結合的方針,努力反映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兩大領域及相關學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進展,為推進理論創新、促進學術繁榮、推動科技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已被美國工程索引(EI)、EBSCO、英國科學文摘(INSPEC)、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期刊多種著名檢索系統收錄,並獲得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等多項殊榮。

辦刊歷史

1979年,為推動航天系統內外的學術交流[1],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創辦了《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中文版。

1980年,該刊為月刊。

1990年,為進一步推動中國學術界廣泛參與國際交流,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學術影響力,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創辦了《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的英文版《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報道內容:《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報道內容包括系統科學、系統建模與仿真、軍用系統分析、飛行器控制、C3I、雷達、信息系統工程、機器智能、人工神經網絡、信息獲取與處理、空間電子學及相關領域。

主要欄目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設置了電子技術、防禦電子技術、系統工程、軍用系統分析、計算機開發與應用、控制理論與實踐、軟件、算法與仿真、可靠性等欄目。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11年第1期啟用新的欄目設置。優化調整後的欄目分為:航天電子技術、傳感器與信號處理、系統工程、制導、導航與控制、通信與網絡、軟件、算法與仿真以及可靠性7個基本欄目。

人員編制

據2018年9月《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編輯部官網顯示,《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第九屆編輯委員會編委有91人,顧問14人。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8年9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共出版文獻12851篇。

據2018年9月1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2]顯示,《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載文量為9302篇。

據2018年9月官網顯示,《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為進一步增強刊物的時效性,縮短出版時滯,刊物數次擴版,中文版從80頁擴充至240頁左右,英文版則增加到240頁。

收錄情況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被EI Compendex、CSA、INSPEC、Zbl MATH、科學文摘、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2004、2008、2011、2014)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9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總被下載2167489次、總被引105827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125、(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04。

據2018年9月1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被引量為76063次,下載量為657383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影響因子為0.85,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194種)中排第1086名,在自然科學總論、無線電電子學與電信技術、工業技術(1848種)中排第231名。

榮譽表彰

Caj-cd規範獲獎期刊;獲全國第一、二屆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

2001年,被確定為首屆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

2002年,獲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科技期刊獎」。

2011年,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2012、2014、2017年,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2015年,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8年,獲第四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視頻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相關視頻

最全面網絡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技術講解
機房系統工程:傳統機房建設解決方案講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