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童年的菠菜(內長文)

童年的菠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童年的菠菜》中國當代作家內長文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童年的菠菜

春風和煦,細雨濛濛。園地里,一片片的青翠沐浴在細雨之中,那是菠菜。走近看,嫩紅色的菜根微微露出地面,細長的葉柄頂着卵圓形的葉片泛着青春的光彩,在微風中輕輕搖動着,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氣,生命的活力。一棵棵菠菜密密的緊挨着,形成了一幅充滿着生機的畫卷,它們和鄰近的韭菜畦、小油菜畦共同妝點着春天的大地。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遠一點,這一切和還帶着淺綠中鵝黃的麥苗,清凌凌的河水一起,活生生的告訴我們春天的消息。

菠菜就是最先給人們帶來春的氣息的蔬菜之一。

菠菜不僅是春菜,夏天有,秋末還有。春菠菜清新鮮嫩,夏菠菜肥美碩大,秋菠菜凌寒不凋,一年四季都是家中常吃的。菠菜的做法一般就是涼拌、熱炒、煲湯。菠菜的親和力極強,適應和各種主輔料搭配,所以一般的家庭,一般的廚藝都足以駕馭它,並且因為出生大眾,因而菜品五花八門精彩紛呈。夏天,當菠菜大量上市時,人們用菠菜來調色和面做成菠菜面。菠菜面的做法很簡單,將菠菜洗淨去根切碎(也有先焯燙的),放入榨汁機中加水打碎,製成菜糊,然後再加入鹽和少量的水一起和面。其他的做法和一般麵條的做法一樣。煮好的菠菜面色彩翠綠,吃起來爽滑筋道,如果搭配上西紅柿炒雞蛋,紅的柿子黃的雞蛋綠的麵條,那真叫一個賞心悅目,既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生活就是最美的藝術。

秋冬時節,把收穫的菠菜綑紮成把,埋在潮濕的土中。嚴寒的氣候會將土和菠菜凍起來。在沒有恆溫庫的時代,這是常用的冬儲菠菜的方法。需要食用的時候,將凍結起來的菠菜取出,放在屋子裡讓它自然解凍,菠菜又會恢復它原有的翠綠鮮嫩。沒有綠意缺乏鮮菜的寒冷的冬天,這是普通人家最易得到的新鮮食材。

菠菜是中國蔬菜中來源最清楚的一種。《唐會要》有明確記載: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1年)尼泊爾國王那拉提波派使者將出產於西域波斯國的這種蔬菜入貢於唐太宗,從此,開始了在中國的栽培歷史。因為古代中國又將波斯稱為「菠薐國」於是將這種出產於「菠薐國」的蔬菜稱為「菠薐菜」,簡稱為「菠菜」。潮汕人稱為「飛龍菜」,因為菜根是紅色的,所以也有人稱為紅根菜。不過,正是因為菠菜菜根是紅色的,加上菜根味甜面糯,一般食用菠菜時都不去根,菠菜就有了一個很詩意的名字——「紅嘴綠鸚哥」,而且將這個名字和清朝那個浪漫風流雲遊天下的乾隆皇帝聯繫在一起。

說到養生,菠菜就不僅僅是一道菜,那是一個複雜的話題。喜愛的人將其譽為「營養模範生」,謂其富含胡蘿蔔素等種種維生素,能治痔瘡便秘等各種各樣的病,還能補血潤燥清潔皮膚抗衰老等等。挑剔的人說它富含鐵質鈣質,所以不能和黃瓜、豆腐、豬肝、牛奶等等的食材同食。

鮮嫩青翠的菠菜,帶給我們生命的滋養,帶給我們豐富的生活,帶給我們浪漫的詩意,可是,我並不十分喜愛這種人人稱道的蔬菜。這與菠菜本身無關,而是幼年艱難的生活給我留下的記憶

那已經是冬天了,田地上的莊稼早已經收盡,我們家的自留地上的菠菜還未收,不是因為菠菜耐寒,而是父母都沒有時間。生產隊裡的農活一天緊似一天,「三春不如一秋忙」,要一直到冬水灌完,人們才能稍稍歇口氣。更何況父親還要參加大隊的會議,「反擊右傾翻案風」。忙不過來的父親給星期天放假的我們交代,把自留地上的菠菜鏟回來。地很硬,菠菜因為缺水,不再像平時那樣根根直立,都披散着葉片蹋在地上。只有十一二歲的我和妹妹鏟不動,只能緊貼着地面把菠菜鏟起來。

整整一個下午,算是把自留地里的菠菜鏟完了。把菜背回家不久,父親就從大隊開會回來了。一見我們鏟回來的堆成一堆的菠菜,氣不打一處來,二話不說,揮起牛鞭,將我們趕出了家門。初冬的季節,天轉眼就黑了,月亮亮亮地掛在天上。我們兩個又冷又餓,貼着莊牆緊靠在一起,不敢哭,不敢喊,也不敢回家,兩人誰也不說話,只是緊緊挨着擠着,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很晚很晚,不知道是媽媽,還是小妹妹叫我們回的家。

後來才知道,鏟菠菜要帶根。不帶根的菠菜別說換個錢,就是送人都讓人嫌。後來才知道,父親在大隊開會被當作「右傾翻案」批鬥了一個下午。

從那以後,即使是嚴寒的不見綠意的冬天,見到桌上的菠菜,能不搛就不搛。就連家裡的人到現在為止,也沒有看出來。多少年過去了,一見到菠菜,就總能想起童年的那個晚上,那一輪圓圓的亮亮的月亮……

嬌艷青翠鮮嫩爽口的菠菜啊,給人們帶來綠色帶來春光,也留下了抹不去的童年回憶。

[1]

作者簡介

內長文,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