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地面 | |
---|---|
地面(英語:ground ),多指建築物內部和周圍地表的鋪築層,也指樓層表面的鋪築層(樓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地面[1]
拼音 dì miàn
解釋 地表面 [2]
參考 《元史·天文志一》
基本解釋
[Ground;The earth's surface]∶地球的表面。例:離地面8000米的高度
[District;Region]∶地區(多指行政區域)例:先頭部隊已經進入江蘇地面
[Local;In the locatity]∶當地例:他在地面兒上很有名望
[Ground structure]∶建築物內房屋的底部結構例:水泥地面。
引證解釋
1. 地表面。
《元史·天文志一》:"混天儀也,其制以銅為之,平設單環,刻周天度,畫十二辰位,以准地面。"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這裡近來熱極了,我寓的室內九十二度,聽說屋外的空中百另二度,地面百三十餘度雲。"
2. 房屋等建築物內部及周圍的地上用某種材料鋪築的表層。
《通雅·宮室》:" 照陽殿 以金為仰陽,銀為地面。"如:方磚地面;水泥地面。
3. 地區;地方。
元 楊景賢 《西遊記·女王逼婚》:" 大唐國師,去西天取經,從俺地面過,俺索接他去。"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操大喜,令軍馬且行,問:'前面是那裡地面?'"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這樣鄉村地面,夜深時分,還有人苦功讀書,實為可敬!"
4. 當地;本地。
曹禺 《日出》第一幕:"告他們!告誰呀?他們都跟地面上的人有來往,怎麼告?"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 元茂屯 的自衛隊留下十二棵大槍,保護地面,其餘都歸馬連長帶走。"
拓展
沿革據《考工記》記載,中國古代有用草蓆鋪地,稱"筵"。後來,也曾取獸毛紡線織毯鋪地,稱"地衣",即地毯。自從大量使用水泥以後,出現各種人造石地面,如水泥磚、水磨石等。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歐洲製造出一種輕軟、美觀、耐磨又可用水洗滌的油地氈鋪材,但價格高昂,使用不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着化學工業的發展,地面鋪築層材料品種日增,如用合成材料製造出聚氯乙烯等為原料的塑料地氈或地磚,性能同油地氈相似,具有耐化學侵蝕的性能,價格低廉。
自流平地面
由工廠預製的包括水泥基膠凝材料、細骨料和填料以及其它粉狀添加劑等原料拌合而成的單組分產品,使用時按生產商的使用說明加水攪拌均勻後使用。
1.1 產品按包裝形式分為單組分(S)和雙組分(D)。
單組分(S):由工廠預製的包括水泥基膠凝材料、細骨料和填料以及其它粉狀添加劑等原料拌合而成的單組分產品,使用時按生產商的使用說明加水攪拌均勻後使用。
雙組分(D):由工廠預製的包括水泥基膠凝材料、細骨料、填料以及其它添加劑和聚合物乳液等組成的雙組分材料,使用時按生產商的使用說明將兩個組分攪拌均勻後使用。
1.2 產品按其抗壓強度等級分為C16、C20、C25、C30、C35、C40。
1.3 按其抗折強度分為F4、F6、F7、F10。
注意事項
1.濕度:地基含水率應小於3%(自流平廠商要求保持施土前地表乾燥)。使用CCM水分測試儀。
2.表面硬度:用鋒利的鑿子快速交叉切劃表面,交叉處不應有爆裂。使用硬度刻畫器。
3.表面平整度:用2米直尺檢驗,空隙不應大於2MM。使用平整度測試儀。
施工工藝
素地處理
①基礎素地以水泥粉光面或磨石地為準;
②素地需養生28天以上,水份需8%以下方可施工素地如有不平或空鼓需加以除去;
③用環氧 砂 漿補平地面;
④素地之油污需澈底清洗乾淨;
⑤施工前需保持施工素地之乾燥和清潔;
底塗層
①施工前需保持乾淨如有雜物粘附需清除依照正確比例將主劑及硬化劑混合,充分攪拌;
②需視地面情況調整適當粘度混合完成材料需4小時以內施工完成
③底塗層養生硬化時間約8小時以上。
中塗層
①施工前需要保持乾淨如有雜物粘附需清除依照正確 比例將主劑及硬化劑混合,充分攪拌;
②將混合完成的樹脂適量加入石英砂;
③使用鏝刀將材料均勻塗布;
④混合完成材料需30分鐘以內施工完成;
⑤施工交接處做好交接處理;
⑥中塗層養生硬化時間約8小時以上。
批土層
①依照正確比例將主劑及硬化劑混合,充分攪拌;
②使用批刀將材料塗布均勻;
③混合完成材料需30分鐘內施工完成;
④批土養生硬化時間約8小時以上;
⑤視實際需要施工數道要求達到平整無孔洞,無批刀印及砂磨印為準。
面塗層
①施工前需保持乾淨如有雜物粘附需清除;
②使用前主劑先攪拌均勻;
③依照正確比例將主劑及硬化劑混合,充分攪拌;
④使用滾筒或鏝刀將材料均勻塗布混合完成材料需30分鐘以內施工完成;
⑤施工交接處需做好交接處理;
⑥施工完成後,24小時後可上人,72小時後方可重壓(以250C為準,低溫時開放時間需適度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