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竊符救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竊符救趙

中文名稱 : 竊符救趙

時       期 : 戰國時期

類       型 : 成語典故

出       處 : 《史記·魏公子列傳》

主要人物 : 信陵君魏無忌、如姬

竊符救趙,是戰國時期著名歷史典故。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國圍困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魏國,魏國懼怕秦國,不敢出兵救趙。情急之下,信陵君魏無忌聽取侯贏之計,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竊得兵符,奪取了魏國兵權,不僅成功擊敗秦軍、救援了趙國,也鞏固了魏國在當時的地位。信陵君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生死榮辱為輕的優良品德自古以來,飽受稱頌。[1]

信陵君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於他,侯贏是他的食客之一,獻計借魏王如姬手竊得兵符,奪取兵權,完成了救趙的使命。[2]

侯嬴

當時魏國有個隱士,叫侯嬴,已經七十歲,因家貧,做着大梁夷門的守門小吏。魏無忌前往拜訪,並想饋贈一份厚禮,但侯嬴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來修養品德,堅持操守,終不能因我看門貧困的緣故而接受公子的財禮。」

魏無忌宴飲賓客。親自到東城門去迎接侯嬴,侯嬴整理了一下破舊的衣帽,就徑直上了車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貴座位上,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想藉此觀察一下魏無忌的態度。可是魏無忌手握馬韁繩更加恭敬

侯嬴又對魏無忌說:「我有個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場,望能委屈一下公子的車馬載我去拜訪他。」魏無忌立即駕車前往街市,侯嬴下車去見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縫着眼觀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裡,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時暗暗地觀察公子臉色。魏無忌的面色更加和悅。

此時,酒席上魏國的將軍丞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貴賓坐滿堂上,正等着魏無忌舉杯開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魏無忌手握韁繩替侯嬴駕車。魏無忌的隨從都暗地責罵侯嬴。侯嬴看到魏無忌面色始終不變,才告別了朋友上了車。

到家後,魏無忌領着侯嬴坐到上席,並向全體賓客恭敬地介紹侯侯嬴,滿堂賓客都十分驚異,大家酒興正濃時,魏無忌站起來,走到侯嬴面前舉杯向他祝壽。

侯嬴趁機對公子說:「今天我為公子盡力也夠了。我只是個城東門看門插關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車馬,親自在大庭廣眾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該再去拜訪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訪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聲,故意讓公子車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訪朋友來試探公子,結果公子愈加謙恭。街市上的人都認為我是小人,而認為公子是高尚的人,能禮賢下士啊!」在這次宴會散了後,侯嬴便成了魏無忌的上客。

具體過程

公元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形勢非常危急。趙國丞相平原君趙勝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趙勝多次向安釐王和魏無忌送信,請求魏國救援。安釐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前去救趙。

秦昭王得知此消息後就派使臣告誡魏王說:「我攻下趙國,只是早晚的事,諸侯中有誰敢救趙國的,拿下趙國後,一定調兵先攻打它。」魏王聽了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晉鄙再進軍,讓他把軍隊留在鄴城紮營駐守,名義上是救趙國,實際上是採取兩面倒的策略來觀望形勢的發展。

趙勝使臣的車子連續來到魏國來告急,責備魏無忌說:「我趙勝之所以自願依託魏國跟魏國聯姻結親,就是因為公子的道義高尚,能幫助別人解脫危難。如今邯鄲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國,可是魏國救兵至今不來,公子能幫助別人擺脫危難又表現在哪裡!再說公子即使不把我趙勝看在眼裡,拋棄我讓我投降秦國,難道就不憐惜你的姐姐嗎?」魏無忌為此事十分焦慮,屢次請求安釐王趕快出兵,又讓賓客辯士們千方百計地勸說安釐王。安釐王由於害怕秦國,始終不肯聽從魏無忌的主張。魏無忌估計終究不能徵得安釐王同意,就決計不能自己偷生而眼看趙國滅亡,於是請來賓客,湊齊戰車一百多輛,打算帶着賓客趕到戰場上去同秦軍決一死戰,與趙國共赴死難。

魏無忌率領車隊經過東門時,去見侯嬴,把自己決計同秦軍血戰到底的情況告訴了他。然後向侯嬴訣別準備啟程,行前侯嬴說:「公子努力干吧,老臣不能隨行。」魏無忌走出幾里路,心裡不痛快,自語道:「我對待侯生算是夠周到的了,天下無人不曉,如今我就要死難,可侯生竟沒有片言隻語送我,難道我對待他有什麼不周到之處嗎?」於是又乘車返回,想問問侯嬴。

侯嬴一見公子就笑着說:「我本來就知道公子會回來。」又接着說:「公子好客養士,聞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難,想不出別的辦法卻要趕到戰場上同秦軍拚死命,這就如同把肥肉扔給飢餓的老虎,有什麼作用呢?如果這樣的話,還用我們這些賓客幹什麼呢?公子對我情義深厚,公子前往我卻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惱恨我,會返回來的。」魏無忌連着兩次向侯先生行拜禮,進而問對策。

侯嬴就讓旁人離開,同公子秘密交談,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常放在魏王的臥室里,如姬最受魏王的寵愛,她出入魏王的臥室很隨便,只要盡力是能偷出兵符來的。我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了。如姬有復仇的志向,魏王以下的臣民都想為如姬報仇,但均未如願。為此,如姬曾對公子哭訴,公子派門客斬了那個仇人的頭,恭敬地獻給如姬。如姬要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辭的,只是沒有行動的機會罷了。公子果真一開口請求如姬幫忙,如姬必定答應,那就能得到虎符而奪了晉鄙的軍權,北邊可救趙國,西邊能抵禦秦國,這是春秋五霸的偉業啊。」魏無忌聽從了侯嬴的謀略,請求如姬幫忙。如姬果然成功盜出晉鄙的兵符,將其交給了魏無忌。

魏無忌拿到了兵符準備上路,侯嬴說:「將帥在外作戰時,有當機立斷的權力,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聽從,以利於國家。公子到那裡即使兩符相合,驗明無誤,可是晉鄙仍不交出兵權給您而要請示魏王,那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這個人是個大力士。如果晉鄙聽從,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他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擊殺他。」魏無忌聽後,便哭了。

侯嬴見狀便問他:「公子是怕死嗎?為什麼而哭?」公子答道:「晉鄙是魏國勇猛強悍、富有經驗的老將,我去他那裡恐怕他不會聽從命令,必定要殺死他,因此我難過得哭了,哪裡是怕死呢?」於是魏無忌去請朱亥一同前往。

朱亥笑着說:「我不過是市場上揮刀殺牲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門問候我,我之所以不回答報酬您,是因為我覺得小禮小節無甚大用。如今公子有了急難,這就是我為您殺身效命的時候了。」就與魏無忌一同上路。

魏無忌去向侯嬴辭謝。侯嬴說:「我理當隨您一起去,但年邁了力不從心。您行至晉鄙軍中的那一天,我面向北邊自刎,以答謝公子的知遇之恩。」魏無忌於是上路前行了。

作品原文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趙都。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於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卻又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夷門侯生向信陵君獻計:「『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王霸之伐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公子又從侯生計,帶屠者朱亥一起「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吾今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

寫作背景

信陵君竊符救趙這件事,發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當時屬戰國末期,秦國吞併六國日亟,戰爭進行得頻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破趙軍,坑殺趙降卒40萬。秦又乘勝進圍趙國首都邯鄲,企圖一舉滅趙,再進一步吞併韓、魏、楚、燕、齊等國,完成統一中國的計劃。當時的形勢十分緊張,特別是趙國首都被圍甚急,諸侯都被秦國的兵威所懾,不敢援助。魏國是趙國的近鄰,又是姻親之國,所以趙國只得向魏國求援。就魏國來說,唇亡齒寒,救鄰即自救,存趙就是存魏,趙亡魏也將隨之滅亡。信陵君認識了這一點,才不惜冒險犯難,竊符救趙,抗擊秦兵;終於,信陵君挫敗了敵人的圖謀,保障了兩國的安全。 [3]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文章以一連串的生動情節,描寫信陵君與他的門客的事跡,充分表現了信陵君「下士」與「不敢以其富貴驕士」的高尚品格。宴請夷門抱關者侯嬴以及侯嬴為信陵君策劃「竊符救趙」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為中心事件來寫,寫得極為詳盡,也極為精彩。侯生年老家貧,是一個地位卑下的「夷門監者」,在當時的社會中,這樣的人是為世俗所不齒的。然而,信陵君聽說他是個賢者,就「往請,欲厚遺之」,侯生「修身潔行」不肯受。信陵君就專為他「置酒大會賓客」,並親自趕車去迎接他,還為他趕車到屠戶中拜訪朋友朱亥,而侯生見朱亥後,卻「俾倪,故久立與客語」。這時,「從騎皆竊罵侯生」,而「公子色終不變」。到家後,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贊賓客」,並且「為壽侯生前」,待侯生為上賓。這一系列的行動,沒有絲毫勉強。侯生對信陵君多方試探,信陵君表現出來的只是「執轡愈恭」「顏色愈和」「色終不變」。信陵君這種禮賢下士的真誠態度,深深感動了侯生,侯生終於把信陵君當成了知己,願為他謀劃,並為他獻身。

這篇作品的情節是十分生動而感人的,作者對材料的處理頗費匠心,結構很完整,又不平鋪直敘,而是曲折迴環,波浪起伏。如宴請侯生一段,公子為侯生「置酒大會賓客」,當公侯將相已「坐定」後,公子卻親自趕車去迎接地位卑微的「夷門侯生」,情節頓生波折;侯生坐車赴宴途中,又要求「枉車騎過之」去看朱亥,又是一折;在見朱亥後又故意「久立、與其客語」,真有些使人等得心急。再如「竊符救趙」一段中,邯鄲被圍,趙王求救於魏,魏王派晉鄙領兵救趙。然而,秦王又告魏王說:「諸侯有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於是魏王「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使文章再生波折。公子力勸魏王救趙,「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公子無奈,決心「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這等於以卵擊石,人們不能不為公子擔心。公子「行過夷門,見侯生」,「辭決而行」,侯生出人意料地只說:「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情節發展到這裡為之一頓。公子「行數里,心不快」,以為「我豈有所失哉?」於是「復引車還,問侯生」,文章又一波折,這一波折,引出了侯生為公子策劃「竊符救趙」,並推薦朱亥同行。人們預感到情節發展的前景:為了救趙存魏,屢立戰功、受人崇敬的老將軍晉鄙不得不被殺,真是驚心動魄,不能不使人為之心動。

司馬遷的《史記》是忠實於歷史真實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他對信陵君這個歷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滿懷敬意為信陵君作傳的。但作者並沒有把他筆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寫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誤的活生生的人物。當矯殺晉鄙救趙後,趙王「以五城封公子」時,信陵君「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這時有門客勸告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於是他「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當他留趙十年,「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派人請他回國時,他下令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為此事毛公、薛公二人去責備他,「語未及卒」,他「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這些描寫,一方面表現了信陵君的一些弱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他從善如流、勇於改過的精神。這些描寫,無損於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了,而且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思想。

寫作技巧

一、精心處理詳略,對能夠表現人物主要特徵的事件詳加記敘,反之,便加以摒棄或略寫。作者為了突出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詳細地記敘了他禮遇侯生的種種情況,其中自迎侯生一節,記敘尤為詳細。既做了正面描述,也寫了有關人物的反映。對竊符救趙的另一重要人物朱亥也是在這一情節中由侯生介紹出來的。與寫侯生相比,對他只是略寫。至於侯生「為上客」後與信陵君的一般交往,則隻字不提。記竊符救趙這一主要事件,也有詳有略,其中着重寫了侯生獻策:侯生介紹兵符所在;再分析如姬能竊取兵符;再分析如姬一定能為信陵君竊得兵符;末了指出有了兵符,就能奪晉鄙軍救趙。接着又具體寫了侯生推薦朱亥與信陵君同去和朱亥慷慨應命的情節。這些內容之所以詳寫,是因為它不僅是救趙成功的關鍵,更重要的是它充分體地說明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至於竊取兵符以後領兵進擊秦軍的具體軍事行動,因非表現人物才德所必需,只為了介紹事件首尾,便只一筆帶過。

二、用烘托首發表現主要人物的性,寫信陵君的「仁而下士」,除了正面記述他的有關言行,還通過有關人物的反應加以烘托。在記他自迎侯生時,具體寫了侯生毫不謙讓地「直上載公子上坐」,又要信陵君跟他一同去市場訪問屠者朱亥,而且裝出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故久立與其客語」,一面偷偷地觀察信陵君對他的態度。總之,將侯生倨傲的行動、表情及所以如此的心理,都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將它與信陵君的「執轡愈恭」「顏色愈和」「色終不變」相互襯托。寫侯生的傲視王侯,正所以反襯信陵君的禮賢下士。不僅如此,作者還寫了「市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這樣,從側面反映出侯生倨傲的令人難忍,更加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誠和難能可貴。

記「公子引侯生上坐,遍贊賓客」時,又拿出「賓客皆驚」對照來寫,同樣起到烘托的作用。此外,寫魏王不敢出兵救趙所表現的怯懦、自私,反襯信陵君積極救趙所表現的急人之困的「高義」;寫平原君的「不敢自比於人」,是用以烘托信陵君因卻秦救趙而獲得的崇高信譽。

藝術形象

在這篇作品中,司馬遷不僅滿懷喜愛與敬佩之情塑造了信陵君這個人物形象,並以很高的熱情描寫了侯生朱亥等人物。

作品不僅表現了信陵君的禮賢下士,而且還描寫了信陵君急人之難救人之危愛民如子的仁愛思想。信陵君的「仁」是貫穿全篇的。當秦圍邯鄲,趙求救於魏,而魏王畏秦不救時,信陵君「計不獨生而令趙亡」,決心「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當侯生為他策劃「竊符救趙」,估計晉鄙老將軍「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時,信陵君難過地掉下了眼淚;矯殺晉鄙後,他下令:「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信陵君的仁愛。

在作者筆下,侯生也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當他還不深知公子的為人時,故作倨傲,對公子進行了一系列的試探,「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這些似乎不近人情的舉動,都表現了他過人的機智;當他深知公子的為人以後,就與公子真誠相待,為公子策劃「竊符救趙」,表現了他出眾的才智;公子臨行,他推薦朱亥同行,以助公子成功,表現了他考慮問題的周全;最後,他「北鄉自剄」,表現了他「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同時也表現了他對不得已而殺晉鄙的自責,「自剄以附魏國」的義士氣質。

作品對朱亥、毛公、薛公等都採用了略寫的手法。寫朱亥着墨不多,但是一個豪爽、俠義、曠達的人物形象已突現在讀者面前,使人讀後難以忘懷。

就連沒有正面出場的如姬,司馬遷也通過旁人的敘述,從側面為我們塑造出一個有膽有識、見義勇為的「絕代佳人」的藝術形象。正如郭沫若在《虎符》的《寫作緣起》中說的:「司馬遷替我們留傳了一位值得讚美的女性──如姬。凡是稍有歷史常識的人,提到信陵君,沒有不知道如姬的。」如姬為了救趙存魏,也為了報信陵君的知遇之恩,冒死幫助信陵君盜出了兵符,完成了救趙也即自救的偉業。但是,事後如姬的結局如何呢?作品沒有寫。這就給人留下了一個懸念,同時也給了讀者想象與再創造的廣闊天地。

作品除塑造了以上這些正面人物外,還通過「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數請魏王,及賓客辨士說王萬端。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寥寥數句,以簡練的筆觸寫了剛愎自用、忌賢妒能的魏王的形象。[4]

作品評價

名家點評

唐順之

此傳不襲《國策》,是太史公得意之文。

公子為人一段,一篇綱領,而「賢」、「多客」三字又此段之綱領。

二十年,公子卻秦存趙;三十年公子破秦存魏,存趙正所以存魏,存趙後存魏,而燕韓齊楚相繼而獲俱存矣,此天下之大機也,故史公特筆大書安王某年某年,正見公子之系乎天下安危,非淺鮮也。(《精選批點史記》卷三)

徐與喬

平原君,亦趙公子也,傳首,則稱平原君趙勝。《信陵君傳》,不稱信陵君,而曰魏公子。又雲,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異母弟也。既冠以魏,又疊言魏,若曰,無公子,是無魏也,此與傳尾公子死,而秦遂攻魏,系以魏亡,首尾一線相引。凡傳中稱公子一百四十七,無限唱嘆,無限低徊。曰魏王公子,又曰魏安王異母弟,止見公子以異母弟而一心魏王,一身存魏,魏王始也畏其賢能而不任,終也聽秦間而廢棄不用,可嘆也。(《經史辨體》史部《信陵君列傳》)

李晚芳

篇中摹寫其下交貧賤,一種虛衷折節,自在心性中流出。太史公以秀逸之筆,曲曲傳之,不特傳其事,而並傳其神。迄今讀之,猶覺數賢人傾心相得之神,盡心盡策之致,活現紙上,真化工筆也。蓋賢士在泥塗中,不知幾經閱歷,練成滿腹知微知彰之學,本無求於人,非其人,即求之亦不吐也。有抱璞終耳,惟遇當世之賢,中心好之,忘勢而篤岩穴之交,隆禮而敦道德之好,於是不得不以知己許之,許以知己,則為之獻謀,為之捐軀,亦不惜矣。此修身潔行之侯生,不得不為信陵死,匿跡末業之毛薛,不得不為信陵用。為之用者賢,則用之者之賢愈見,故不特當時諸侯重之,即隔代帝王亦重之。高祖所以為之置守冢,而令民四時奉祠不絕也。茅鹿門先生謂,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傳亦太史公得意文,信哉!(《讀史管見》卷二《信陵君列傳》)

湯諧

一篇是救趙抑秦兩大截,起手將線路一一提清,已後一氣貫注。當時秦患已極,六國中公卿將相,惟信陵真能下士,從諫若流,故獨能抑秦。救趙正所以抑秦,而非其始能救趙,則後亦不能抑秦也。文二千五百餘字,而公子字凡一百四十餘,見極盡慨慕之意。其神理處處酣暢,精彩處處煥發,體勢處處密栗,態昧處處郁,機致處處飛舞,節奏處處鏗鏘。初讀之愛其諸美畢兼,領取無盡;讀之既久,更如江心皓月,一片空明。我終不能測其文境之所至矣!(《史記半解·信陵君列傳》)

錢維城

信陵君發一介之使,而諸侯奔命,莫敢後者,仁義著於人心,而威信足以奪之也。且信陵君豈遂能救民伐暴,效湯、武之所為哉?徒不急於功利,有救災恤患不忍人之心而已,威震天下,功業無與並。夫秦虎狼之國,非仁義可治,以欺詐為政二十餘矣,相如一匹夫耳,懷璧睨柱,廷叱之而不敢害,何者?其氣壯而辭直也,況率六國效死之眾,仗大義而征之者哉?故曰,事變異而成功大,秦之強,六國之利也。孟子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齊宣之時,易於湯武,信陵之時,易於齊宣。人有好勇者,多服金石壯燥之藥,必發狂叫號跳擲而死,天方厚其毒而速之死,太史公乃以為實將興之魏,雖得阿衡之佐無益,豈不謬哉!(《茶山文鈔》卷十《讀信陵君傳》) 魯迅(《史記太史公自序》):「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

金聖歎(《讀第五才子書法》):「首尾兩處分別運用了弄引法和獺尾法。所謂「有一段大文字,不好突然便起,且先作一段小文字在前引之。一段大文字後,不好寂然便住,更作餘波演漾之。」

張朴俊:「曲折迴環情思盎然」

社會評價

題寫在信陵君祠內的對聯:

「有史公作傳如生,愛客若君,真令讀者慨慷悲歌不已;

其門館風流未謝,於今視昔,聞誰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5]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約前87年),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6]

視頻

竊符救趙相關視頻

中華歷史故事 14-竊符救趙
閱讀《史記_信陵君竊符救趙》(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