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突變第三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突變第三型
圖片來自xuite

突變第三型》是約翰·卡本特執導、比爾·蘭開斯特編劇的1982年美國科幻恐怖片,根據1938年約翰·W·坎貝爾的中篇小說《怪形》改編,講述美國科考隊在南極洲遇到寄生外星生命「怪形」,能同化並模仿其他有機體的故事。[1]

科考隊各人無法相互信任,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是怪形變化而來,他們逐漸變得偏執並發生衝突,逐個被怪形吞噬。寇特·羅素領銜飾演科考隊直升機駕駛員麥克,其他演員包括威福·伯明萊TK·卡特大衛·科列儂凱斯·大衛理查德·戴薩特查爾斯·哈拉漢、彼得·馬洛尼、理查德·馬蘇爾唐納德·莫法特喬爾·波利斯托馬斯·沃特斯

電影製作的帷幕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已拉開,計劃比1951年的《怪人》更忠實於原著。《怪形》的導演和編劇換了一撥又一撥,每人都對劇情呈現提出自有構想。主體拍攝從1981年8月開始,約花12星期完成,取景地點包括洛杉磯、阿拉斯加州朱諾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斯圖爾特。全片1500萬美元預算中有一成由羅伯·博汀製作怪物特效,他的團隊將各種化學品、食品、橡膠和機械零件結合,創作出能化身任何形態的外星生命。

影片於1982年上映,起初評價很不理想,「簡直垃圾」、「可悲到無以復加」等負面評論鋪天蓋地,《神奇影院》雜誌甚至批評這是史上最令人憎惡的電影。許多評論既稱讚電影的特效成就,又批評鏡頭看上去令人反胃,還有些評論認為片中人物刻畫失當。電影的院線放映共進賬1960萬美元,觀眾不買賬的主要原因包括:《E.T.外星人》等電影的強力競爭,該片以樂觀態度看待外星人來訪;1982年的科幻或奇幻電影市場已經飽和;許多觀眾剛剛經歷經濟衰退,對本片的虛無主義基調非常反感。

雖然票房失利,但《怪形》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通過錄像帶出租和電視播映贏得大批觀眾。隨着時代的發展,評論界已將本片重新評估為史上少有的科幻和恐怖片傑作,成為邪典經典。許多電影人聲稱《怪形》對他們頗具影響,影片也已改編成電視節目和電子遊戲。本片催生的跨媒體作品包括:電影上映同年的小說;佛羅里達環球影城的鬼屋旅遊景點、圖版遊戲,漫畫版續作,同名遊戲,以及2011年的同名前傳電影。2020年,業界公布重拍《怪形》的計劃。

劇情

美國位於南極洲的科研考察站突然闖入雪橇犬,後面是挪威人駕直升機追殺,但飛機卻被意外炸毀,飛行員用手中步槍開火併朝美國人大喊,美國人根本聽不懂,考察站主任加里開槍自衛將他打死。美方直升機駕駛員麥克和科波醫生前去挪威人的基地調查,發現那裡已燒成一片廢墟,還有許多冰凍的屍體。兩人還發現嚴重燒傷但仍然形似人體的的畸形屍體,將之帶回科考站,生物學家布萊爾的驗屍結果表明屍體內有正常人體器官。

克拉克將雪橇犬放到狗窩,但他離開後該犬馬上變形將科考站其他犬只吞噬。狗發出慘叫引來眾人,查爾茲用火焰噴射器將變異生命體燒死。布萊爾再度驗屍,發現這種生物能夠完美模仿其他有機體。美國人利用挪威人基地找到的數據發現大型挖掘場,其中包含還有部分深埋地下的外星飛船,從現場看已經被人類挖開少許。諾里斯估計外星飛船已被掩埋至少十萬年,布萊爾擔心這種生命體可以在短短數年內吞噬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精神狀態已經有些偏執。美國人於是在科考站實施控制措施,減少各人被外形生命體同化的風險。

從挪威人基地帶回的「屍體」突然復活並將獨處的本寧斯同化,但過程尚未完成就被溫道斯發現,麥克又用火將部分變成本寧斯模樣的怪物燒死。布萊爾破壞所有運輸工具,殺死剩下的狗並摧毀無線電,以防有人想要逃走。其他人將他關在工具棚。科波醫生建議抽取眾人血液,比對未受污染的存血,但卻發現血庫已被摧毀,大家對加里失去信心,麥克開始承擔領導人的職責。

麥克、溫道斯和納爾斯發現福克斯燒焦的屍體,推測他是害怕同化而自盡。溫道斯返回基地,麥克和納爾斯去檢查麥克的窩棚,納爾斯在窩棚發現麥克破裂的衣服,覺得他肯定已被同化,於是馬上在暴風雪中拋下麥克跑回基地。眾人就是否讓麥克進來爭論不休,但他設法闖進屋內,用炸藥將其他人困住,諾里斯在此期間似乎發作心臟病。

科波正準備為諾里斯去顫,但後者的胸口突然裂開,形成巨大的嘴咬掉科波的手臂,科波喪命後,麥克用火槍點燃變成諾里斯的怪物,但怪物的頭分裂開來逃跑。克拉克從背後用刀刺向麥克,麥克不得不殺死他自衛。他推斷剛剛怪物的頭能夠與軀體分離逃走,說明它的每個部分都是獨立生命體,有求生本能。他隨後為眾人取血樣,並用加熱的金屬絲測試。帕爾默的血遇熱後突然跳起來,他暴露後變形並感染溫道斯,麥克只能將兩者都燒死。

查爾茲在一旁保持警惕,其他人去檢查關在工具棚的布萊爾,但卻發現他已經逃跑,還一直在用零件組裝小型飛行器。幾人返回時發現查爾茲不知所蹤,發電機也被摧毀。麥克估計怪物打算返回休眠狀態,等待救援隊送上門。麥克、加里和納爾斯決定引爆整個科考站,炸死怪物。但就在他們安裝炸藥時,布萊爾出現並殺死加里,納爾斯也不知所蹤。布萊爾變身成巨大的怪獸並摧毀雷管,但麥克用炸藥棒成功引爆,基地灰飛煙滅。

科考站仍在焚燒,麥克坐在旁邊休息,查爾茲此時出現,自稱在追蹤布萊爾時遇上風暴迷路。兩人筋疲力盡,而且凍死只是時間問題,他們承認事到如今,不信任對方也沒有什麼意義,然後一起喝剩下的威士忌。

發展

20世紀70年代中期,製片人大衛·福斯特與勞倫斯·圖爾曼向環球影業提議將約翰·W·坎貝爾1938年的中篇小說《怪形》改編成電影。該書曾改編成克里斯蒂安·奈比執導,霍華·霍克斯製作的1951年電影《怪人》,但該片情節與小說差異很大,福斯特和圖爾曼希望新項目更忠實原著。編劇賀爾·巴伍德馬修·羅賓斯擁有將原著改編成電影的版權,但兩人對製作新片不感興趣,將版權轉讓給環球影業。威爾伯·斯塔克曾於1976年從三名華爾街金融人士手中買下23部雷電華電影作品的重拍版權,其中就包括《怪人》,三人不知這些版權還能做什麼用,斯塔克的交易條件是一旦拍攝新片,收益將與他們分成。環球影業又從斯塔克手中買下重拍版權,交易條件包括在所有印刷宣傳品、海報、電視廣告及公司新聞材料中都將他列為執行製片人

製片人斯圖爾特·科恩是約翰·卡本特的朋友,他於1976年首度邀請卡本特參與本項目,然而卡本特此時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獨立電影,環球影業決定由公司已經簽約的《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年)導演陶比·胡柏負責。但是,胡柏和編劇搭檔金·漢克爾的構想終究無法讓製片人滿意。此後導演和編劇換過一撥又一撥,其中還包括約翰·蘭迪斯,但都未能突破設想階段,環球影業因此暫時擱置項目。不過,1979年雷利·史考特大獲成功的科幻恐怖片《異形》又令《怪形》脫離冬眠期,同時砍殺電影月光光心慌慌》(1978年)的大賣也令卡本特加入項目希望大增。

卡本特覺得霍克斯1951年製作的改編電影難以超越,只不過片中怪物塑造還大有可為,所以不大願意接手。科恩建議他看看原著,卡本特感覺書中外星生物模仿其他有機體的構想令人毛骨悚然,這種特點產生的問題和聯想也非常值得探討。他覺得原著同阿加莎·克里斯蒂1939年的神秘小說《一個都不留》異曲同工,《怪形》的故事對他來說很「及時」,換言之,卡本特自認能像50年代初的霍克斯那樣,讓電影跟上時代步伐。卡本特很喜歡《怪人》,曾在《月光光心慌慌》中向該片致敬,項目開拍前還曾反覆觀看。拍攝《月光光心慌慌》時首度與卡本特合作的迪恩·康迪加入新片,《怪形》也是兩人第一次參與主要電影公司的大成本項目。

編劇和劇組人員確定後,導演突然又因擔心百代影業馬上會開拍《霹靂教頭》差點退出,他一直對接拍該片很感興趣。環球影業的製片人一度考慮請導演華特·希爾山姆·畢京柏邁克爾·里奇接手,但《霹靂教頭》發展遠不及卡本特以為的那樣迅速,所以他依然留在《怪形》項目。

環球影業起初定下一千萬美元預算額度,其中二十萬用於「怪物特效」,這在當時已經創下製片商為怪物電影特效投入金額的新紀錄。電影計劃在98天內拍完,但拍攝計劃需要搭建的外景和內景很多,環球影業製片廠估計即便不考慮後期宣傳等開支,電影也需要至少1700萬美元才能拍成,單原版劇本中本寧斯之死涉及的大型裝置這一項估計就要花掉150萬美元。分鏡和美術設計完成後,劇組估計怪物特效至少需要75萬美元,環球影業高管與化妝特效設計師羅伯·博汀手下許多工作人員面談後同意。助理製片人拉里·佛朗哥負責確保電影不超支,他把拍攝計劃周期砍掉三分之一,下令修改本寧斯死亡的情節減少開支,還取消多個外景拍攝計劃。

科恩提議將已經摧毀的美國營地再利用,拍攝挪威營地鏡頭,這又省下25萬美元。1981年8月電影開拍時,《怪形》的預算是1140萬美元,加上間接費用達到1400萬美元。怪物效果最終超支,總額150萬美元,部分鏡頭只能取消,如納爾斯與「盒形怪形」對峙的橋段。製作接近尾聲時,卡本特不得不親自向環球高管內德·坦恩申請十萬美元,用於製作簡化版的布萊爾怪形。電影的攝製成本共計1240萬美元,加上其他間接成本,總額達到1500萬美元。

票房

《怪形》於1982年6月25日在美國發行,第一個周末共在840家電影院收入310萬美元,平均每家3699美元,在周末票房榜上排第八,落後上映第四周的超自然恐怖片《鬼哭神號》(410萬美元),領先動作片《未來先鋒》。上映三周後,電影跌出票房榜前十,最終1500萬美元預算換來1960萬美元票房,在1982年票房榜上僅排第42,雖算不上票房炸彈,但也絕對不算成功。

文化史學家和評論家從本片上映時就開始分析電影無法吸引觀眾的原因。卡本特在1999年接受採訪時稱,1982年美國正逢經濟衰退,觀眾還不能接受《怪形》虛無而壓抑的視角。電影上映時,叫好又叫座的《E.T.外星人》剛發行兩周,以更加樂觀的角度看待外星人來訪,適合全家人一起觀賞。該片票房高達6.19億美元,是《怪形》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卡本特也稱《E.T.外星人》與他執導的電影完全相反。《怪形》和科幻電影銀翼殺手》在同一天上映,該片首周末營收610萬美元,僅次於《E.T.外星人》位居第二,最終總票房3380萬美元,當時也屬票房口碑一敗塗地的作品。還有觀點認為,1982年的科幻和奇幻電影已經過度飽和,如《野蠻人柯南》(1.3億美元)、《鬼哭神號》(1.217億美元)、《瘋狂的麥克斯2》(3450萬美元)、《星際旅行II:可汗怒吼》(9700萬美元)和《電子世界爭霸戰》(3300萬美元)。部分文章認為環球影業的營銷手段不力,完全無法同這年暑期其他大片的宣傳手段競爭。

《怪形》的電影分極為R級,所以未滿17歲觀眾只能在成人陪同下進場,這也是影片票房不佳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鬼哭神號》為PG級,能夠滿足合家欣賞的要求,小觀眾也能單獨進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