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程華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程華明
出生 1917年12月10日
國籍 中國
籍貫 湖北大冶縣
母校 浙江大學機械系
職業 發動機製造技術和管理專家
研究領域 噴氣發動機的試製、改型和生產

程華明[1][2],航空發動機專家。廣東香山(今中山)人。194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系。1945年赴延安。曾任晉察冀軍區兵站部汽車修理廠副廠長。建國後,歷任北京汽車修配廠廠長,解放軍總後勤部車輛管理部工廠管理處副處長,瀋陽航空發動機修理廠副廠長,[[瀋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總工程師,瀋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公司經理、高級工程師,中國航空學會第一屆理事和第二、三屆常務理事。參與領導籌建了我國噴氣發動機製造廠。曾主持多種噴氣發動機的試製、改型和生產。

人物簡介

程華明,發動機製造技術和管理專家。組織領導了我國第一種仿蘇噴氣發動機的試製和成批生產,以後又陸續領導了四種仿蘇噴氣發動機的試製和成批生產,不斷以新的航空發動機供應我國空軍建設的需要。還致力於成批生產機種的改進和改型。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提高發動機的性能的工作。熱心支持國內研究部門對噴氣發動機的自行設計和製造技術的研究開拓,在工廠內組建冷、熱工藝,電子等試驗室,跟蹤國外先進技術,開展自己的研究試驗,從而培養鍛煉了一支有攻關能力的科技隊伍。為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生產、研製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經歷

程華明,原名程羽翔,籍貫廣東中山縣(現中山市),1917年12月10日出生於湖北大冶縣。當時他父親供職於漢冶萍公司機車修理廠,常隨父親到工廠看火車頭修理,自幼引起對機械的興趣。1931-1935年隨大哥遷居青島上中學,日本侵略軍挑起「九·一八」事件,占領了東北三省,又咄咄逼人要進一步侵略華北,深重的國難,燃起了青年學生程華明的民族覺醒和學科學、學工程將來報效祖國的思想。1935年考入浙江大學電機系。「盧溝橋事變」後,大片國土淪陷。浙大遷到建德。這時他再也按捺不住要參加抗日戰爭的激情,不能安心讀書。

1937 年11月參加了浙江省諸嵊新寧游擊總隊。幾個月後他看清這個隊伍不是一支真心抗日的隊伍,非常失望。轉而對機械化部隊產生幻想。1938年8月考入陸軍機械化學校技術學員隊,學坦克和汽車修理。在技術學員隊學習時,得到地下黨員李升震,章文晉(原名宏道)幫助,讀了許多進步書報,鄒韜奮的《萍蹤寄語》,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對他思想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特別是毛澤東論持久戰》等著作和《新華日報》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報道,使他下定決心要抗日救國就要走共產黨的道路。 從機械化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任汽車隊長,和章文晉、李升震一同工作。1942年,回遵義浙大繼續學業,改讀機械系,1944年畢業。

1945年5月,經章文晉、榮高棠介紹,在重慶十八集團軍辦事處參加革命,駕駛載重汽車送幹部去延安。日本投降後被分配到晉察冀軍區,在張家口晉察冀軍區兵站部任汽車修理廠副廠長。從此走上用自己的工程技術知識為革命戰爭服務的道路。解放戰爭時期,在農村非常困難的條件下(河北省唐縣蔣家溝村),他用從張家口繳獲遷出的機床建立起汽車修理廠,設計製造了一座煤氣發生爐,用汽車引擎發電,使修理廠能有電用,從來沒有見過電燈的農村用上了電燈,土煤窯井下也能用電燈照明。解放軍的加農炮,因為沒有高壓充氣泵無法修復,找到他想辦法,他指導大家用一台為汽車輪胎打氣的電動泵,分幾次逐級加壓的辦法,修復了這批加農炮。石家莊解放時,他隨軍進石家莊,在那裡建起了汽車修理廠,並於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天津解放時隨軍進天津,任天津汽車修配廠接管軍代表,很快地使這個廠恢復生產,為支援解放戰爭服務。

1949年,任北京華北軍區汽車修配廠廠長時,在原聯勤汽車修理廠的基礎上,發動群眾,以德國「迅達」摩托車為藍本,製造軍用摩托車,經年余努力,製成了「井崗山」牌軍用摩托車,並生產了千餘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為革命戰爭的需要服務,磨鍊出他不怕困難、不為條件差而束手的性格,他渴求新知識,崇尚自力更生。

建設航空

1953年,組織上為了建設航空工業,從各方面調集幹部,他也由總後勤部調到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航空局),派到瀋陽國營111廠任副廠長,主管生產技術工作。這對他是完全陌生的行業,當時國內也沒有多少人懂得噴氣發動機這門新技術。他努力鑽研,向蘇聯專家學習,向廣大群眾學習,又到北京航空學院短期進修,逐漸掌握了這門知識。按航空工業「由修理過渡到製造」的要求,由111廠分出了國營410廠,1956年,被調到410廠任總工程師,1979年任黎明公司經理,到1985年離休,程華明在航空工業領域共工作了33年,其中在總工程師崗位23年,主管生產技術工作。

蘇聯專家幫助下,主持了我國第一種噴氣發動機渦噴5(ВК1Ф)試製工作。1956年6月按國家計劃提前一年零四個月試製成功,隨即轉入成批生產。以後又主持了渦噴5-甲(ВК-1A)、渦噴6(PД-9Б)、渦噴7(P11-Ф-300)三種發動機的試製。後兩種發動機試製時,蘇聯專家已撤退,完全由自己獨立進行試製。整個試製工作包括試製計劃,組織指導技術人員和工人的技術培訓,進行大量的生產準備,生產線的建立和技術難點攻關等。渦噴6試製時正值1960年後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民經濟十分困難。西方國家對我們嚴密封鎖,蘇聯政府撤退了全部專家,停止了一切援助。在「左」的影響下試製工作不紮實,許多技術問題沒有過關,原材料還不能完全自給,困難重重,造成兩年多生產不出一台合格的發動機。在廠黨委領導下,程華明組織全廠職工硬是勒緊褲腰帶,夜以繼日地對渦噴6發動機一張張圖紙、一份份工藝規程認真複查、消化;對已製成的零件一件件測量檢驗;對一道道工序,認真定工藝、定工裝、定人員、定設備,重新試製。高溫陶瓷需要高質量的氧化鉻,國內沒有,就用鉻酐在高溫爐里自己焙燒。蘇聯不給渦輪盤大鍛件,就在長春汽車廠的支持下,用10噸模鍛錘鍛成渦輪盤毛坯。就這樣一個個硬骨頭都啃下來了,闖過了一道道技術難關,1961 年10月,渦噴6終於達到優質過關,重新生產出廠。裝用渦噴6發動機的殲6飛機打下了侵犯我國東南沿海的U-2高空偵察機,在部隊贏得了信譽。在渦噴6試製挫折的教訓下,渦噴7的試製進行得比較紮實、順利,按國家計劃提前完成了任務。上述這些機種在試製成功後都投入了成批生產,不斷以新的發動機供應空、海軍建設和援外任務的需要。

程華明沒有停留在仿製的水平上,組織力量進行改進改型。主持了渦噴5和渦噴6兩種發動機的延壽改進,首先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部隊調查了解使用中暴露的薄弱環節,結合廠內試驗暴露的故障,進行結構設計、材料選用和生產工藝的改進。採用料漿滲鋁技術解決了渦輪 盤鏽蝕,調整渦輪葉片榫齒和渦輪盤榫槽齒距使載荷均勻,排除了渦輪盤榫齒裂紋故障。對火焰筒採用氣膜冷卻代替原有的散熱筋冷卻,排除了火焰筒裂紋掉塊故障。在生產過程中控制壓縮機葉片振動頻率,排除了三級壓氣機葉片斷裂故障等許多措施。使兩種發動機的第一次翻修前使用壽命都延長了一倍。

程華明還主持了渦噴6和渦噴7兩種發動機的改型研製。對渦噴6發動機採取了增大壓氣機進口直徑6毫米,進口增加可調整流葉片,重新設計了第一級壓氣機葉片使進氣量增加2.8公斤/秒;改變了渦輪葉片用料,提高渦輪前溫度50℃;改變加力燃燒室噴嘴結構;採取了以上措施後,研製成功渦噴6的改進型渦噴6-甲發動機,推力提高了15%。後又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歌同志的沙丘駐渦理論重新設計了火焰穩定器,使加力狀態工作更可靠,批生產合格率更高,該發動機配裝的強5飛機,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渦噴6-甲發動機1988年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與606所、621所和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合作,對渦噴7發動機採用空心精鑄渦輪葉片,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提高渦輪前溫度100℃;重新設計了加力燃燒室燃油系統,採用分圈分壓供油等措施研製成功渦噴7的改進型渦噴7-甲發動機,該發動機配裝的殲8飛機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渦噴7-甲發動機1988年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研究開發

在工作中極力支持國內科研部門自行設計的多種航空噴氣式發動機的研究和製造工作,支持噴氣式發動機研究和製造技術的開拓與發展,並主持了我國自行設計的多種噴氣式發動機的製造工作。程華明指導工程技術人員跟蹤國外先進發動機製造技術,開展冷熱工藝和電子技術等多方面的研究試驗。在廠內組建了冷加工、冶金工藝、電子、工具等試驗室,形成了工廠的製造技術研究、開發、攻關能力。先後研製成功葉片電解工藝及設備,1964年獲國家發明獎;半精鍛高速鍛錘,1979年獲部科技成果三等獎;葉片冷滾軋機床,1987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並建成渦輪葉片電解加工生產線,壓氣機葉片冷滾軋生產線;製成電子束焊機,激光打孔機等機床。試驗掌握了殼型精密鑄造、料漿滲鋁、等離子噴塗、保護氣氛爐中釺焊、真空釺焊等。這些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都用於批生產,改進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些試驗室從1964年至1986年共取得國家級發明獎6項,國家級成果獎46項,省部級成果獎97項,共取得149項各種研究成果,這些成果都實際用於生產,從長遠看,還有更重要的意義。由於有了這些試驗室,為科技人員和工人提供了進行研究試驗的條件,又解決了生產中的大量課題,使這些試驗室發揮了作用,鍛煉培養了理論聯繫實際,面向生產、面向基層、埋頭苦幹,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科技隊伍。

為了適應和平時期軍品任務下降的形勢,程華明自1979年擔任黎明發動機製造公司經理開始,較早地着手進行產品結構、生產線組織的調整,開發民品生產。組織力量以渦噴6發動機為燃氣發生器研製成4050~4700千瓦帶餘熱鍋爐,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燃氣輪機熱電聯供電站,獲國家經委石油設備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燃氣輪機熱電聯供電站首先用於大慶油田發電和注水,後又推廣應用於中原、勝利等油田,收到了建設周期短、費用低、運行效率高的效果,緩解了油田缺電的燃眉之急。公司開發了鋁型材擠壓、鋁門窗製造的產品,1982年承制了武漢市青川飯店的鋁門窗,成為國內能提供高層建築鋁門窗的工廠,改變了只能由國外承包的局面。公司還開發了摩托車、車用柴油機增壓器等產品的生產,使工廠在軍品任務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仍保持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獲得榮譽

程華明1985年離休,現仍受聘為航空工業總公司重點新機研製顧問組顧問。對我國自行設計研製新噴氣發動機仍興致盎然,積極參與。 程華明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遼寧省第四、五屆委員會常委;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遼寧省航空學會副理事長。先後榮獲瀋陽市勞動模範,航空工業部先進工作者,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稱號。 1991年4月17日,作為10名為發展航空工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專家之一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頒發的航空金獎。

履歷表

  • 1917年12月10日,生於湖北省大冶縣。
  • 1935-1937年,杭州浙江大學電機系學習。
  • 1937-1938年,參加浙江省諸嵊新寧游擊總隊。
  • 1938-1939年,考入陸軍機械化學校技術學員隊,學習汽車及坦克修理。
  • 1939-1942年,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任汽車隊長。
  • 1942-1944年,在遵義浙江大學機械系學習。
  • 1944-1945年,昆明中央機器廠任機鍛組工務員。
  • 1945-1948年,在重慶十八集團軍辦事處參加革命,駕駛汽車去延安。
  • 1948-1949年,任天津市軍管會摩托接管處副處長,接管天津汽車修配廠的軍代表。
  • 1949-1950年,任華北軍區北京汽車修配廠廠長。
  • 1952-1953年,在北京任總後車輛管理部工廠管理處副處長。
  • 1953-1956年,任瀋陽111廠副廠長。
  • 1956——1979年,任瀋陽410廠、黎明發動機製造公司總工程師。
  • 1979-1982年,任黎明發動機製造公司經理。
  • 1982-1985年,任黎明發動機製造公司顧問。
  • 1985年,離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