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出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秦英出征》,又名:《金水橋》。故事源出:小說《秦英征西》。整理:沈炳占。首演單位:長春市評劇團。首演者:王曼玲等。
劇目介紹
評劇《秦英出征》劇情介紹:
唐代。秦懷玉掛帥征討西遼。行前其子秦英性情剛烈,恐闖禍,對其約法三章,並帶上石鎖,禁於書房。
秦英被禁煩悶萬分浙斷鎖鏈,去金水橋釣魚。恰與太師詹沛下朝,詹三番兩次挑逗,秦英性起,廠拳誤傷要害,詹身死。詹娘娘代父辯冤。時有秦懷玉負傷,程咬金回朝搬兵,力保秦英出征,戴罪立功。詹娘娘棄私仇、顧大體赦放了秦英。太宗賜秦英乾坤寶帶,去邊關解圍。秦英奮勇殺敵,與其父兩軍會合,得勝還朝。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秦英出征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