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砮》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八。

原文

東坡作《石砮記》云:「《禹貢》荊州貢礪、砥、砮、丹及箘、簵、楛,梁州貢砮、磬。至春秋時,隼集於陳廷,楛矢貫之,石砮長尺有咫,問於孔子,孔子不近取之荊、梁,而遠取之肅慎,則荊、梁之不貢此久矣。顏師古曰:楛木堪為笴,今豳以北皆用之。』以此考之,用楛為矢,至唐猶然,而用石為砮,則自春秋以來莫識矣。」案《晉書挹婁傳》:「有石砮、楛矢,國有山出石,其利入鐵。周武王時,獻其矢、砮。魏景元末亦來貢。晉元帝中興,又貢石砮。後通貢於石虎,虎以夸李壽者也。《唐書黑水靺鞨傳》:其矢,石鏃長二寸。蓋楛遺法,然則東坡所謂春秋以來莫識,恐不考耳。予家有一砮,正長二寸,豈黑水物乎?

譯文

蘇東坡寫的《石砮記》說:「《尚書·禹貢》 記載,荊州向王室進貢礪、砥(磨刀石)、砮(石制的箭鐵)、丹(俗稱硃砂)及箘、簵(兩種善竹)、楛(可做箭杆的木),梁州貢砮、磐(用石或玉雕成的樂器)。到春秋時,猛禽鷹華飛集陳國宮廷被射死;就是槍矢()射穿的,石馨長一尺八寸(咫為古火長度單位,周制八寸),有人向孔子請教。 孔子回答時不就近取荊州、梁州為例,而取遠處的肅慎(古族名,居長白仙北,東濱大海,北互黑龍江中下游,從事狩獵。周初曾以『楛矢石馨」來貢)來說明,那麼,荊、梁二州不貢此物已很久了。唐人顏師古說:「楛木可做箭杆,現在幽(陝西省構邑縣西)以北地方仍然都用它.』憑此話考證,用楛木做箭,到唐代仍舊這樣,但是用石做箭傲,卻從春秋以來沒有人懂得了。」按《晉書·挹婁傳》(挹婁,古族名,源出肅慎,居長白功北、松花江、黑龍江中下游)記載:有石砮、楛矢,國內有座山出產的石頭鋒利得可刺入鐵中;周武王時,挹婁族曾進貢矢、砮;魏元帝景元末年也來進貢。晉元帝中興,又來貢石砮;後來,他們又與後趙王石虎往來,向他進貢石砮,這就是石虎用來向成漢王李壽誇耀的事情。《唐書·黑水靺鞨傳》 (黑水靺鞨,古族名,來源於肅慎,北魏時稱勿吉,隋唐稱勒瀚,分布於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中下游,東至日本海。分七部,黑水(黑龍江)部居最北方記載:他們的箭,裝有石砮有二寸長。看來是在古代製作楛方法的流傳,那麼蘇東坡所說春秋以來沒有人懂得,恐怕是不加考證的過錯。我家有一個石砮,正好二寸長,難道是黑水靺鞨部的產物嗎?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石砮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