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彥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彥鎮

中文名 :白彥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

白彥鎮位於東經117°33",北緯35°14"。地處平邑縣南部,沂蒙山區西南邊緣,沂河水系溫涼河上游。

地處三市(臨沂市、棗莊市、濟寧市)四縣(平邑縣、山亭區滕州市、鄒城市)交界處,由原白彥、山陰、黃坡三個鄉鎮整體合併而成,系省級中心鎮,東與魏莊鄉、鄭城鎮為鄰,南靠棗莊市,西與濟寧市接壤,北臨流峪鎮,距縣城35公里。境內地貌類型多樣,具有明顯的山區特點,除溫涼河兩岸有部分平原外,多部為山地丘陵地形。

全鎮總面積190.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4688公頃,占總面積的26.6 %。 共有40個行政村,144個自然村(182個村小組)。[1]

交通

境內交通發達,342省道嵐濟(嵐山頭至濟寧)、地龐(地方至龐莊)公路東西貫穿全境,平棗公路在境內跨越南北,車棗公路、白滕公路西南交叉,全鎮交通四通八達,村村實現了三通(通電、通程控電話、通有線電視)。

經濟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盛產聞名全國的"將軍紅"花崗石及角閃岩、石灰石、黃沙等礦產品。

農業以櫻桃、黃煙、花生地瓜、中藥材、瓜菜、畜牧養殖為主導產業。建有全縣面積最大的黃煙生產基地,系山東省萬畝優質花生出口基地、沂蒙櫻桃之鄉。

白彥的經濟社會建設在如火如荼的展開,先後建成白彥鎮高效農業示範基地,位於鎮駐地東南2公里由西石門、東石門、龍灣、大營四個村組成,耕地面積6500畝。現已建成冬暖蔬菜大棚140個,春暖弓式大棚800個,高科技示範大棚一個。對農民增收就業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白彥鎮工業聚集區位於鎮政府東北,規劃占地面積460畝,劃分了中藥材加工產業區、門窗加工製造產業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區三個產業區;此外新農村和社區建設也在井然進行中 。

教育

平邑七中校址在白彥鎮。1960年建成,始招3個初中班,時稱平邑八中。1962年,原七中(在地方)停辦,遂稱七中。1968年,始招高中班。1970年,改稱平邑縣白彥中學。1978年,復稱平邑七中。該校地處山區,距縣城近百里。"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學秩序尚好。同時,響應毛澤東主席的號召,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改變了學校面貌,解決了師生的生活問題,促進了教學工作。"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恢復升學考試制度,師生同心致力教學。1978年,被教育廳定為省重點中學。至1988年,計有642人考入大、中專院校。1982年,全校3個高中畢業班,有113人考入大、中專院校。1988年,該校被載入《中國著名中學》一書。

視頻

大美白彥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