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隴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隴德
出生 1947年1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大學教授
知名於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 衛生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
知名作品 《相約健康社區行巡講精粹》



王隴德 (Wang Long De),男,漢族,1947年1月生於甘肅蘭州市,原籍河南開封。1969年畢業於蘭州大學醫學部;1982年畢業於中國醫學科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1980年作為交換學者,赴美國紐約市大學西奈山醫學院進修兩年。1982年歸國後,一直從事衛生行政管理工作,歷任甘肅省衛生廳副處長、副廳長和廳長,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任國家衛生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王隴德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現為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隴德現還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會長、世界衛生組織結核病控制技術和策略專家組成員、UNAIDS亞太地區艾滋病控制和發展領導論壇指導委員、衛生部"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組"首席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專家等職。

科研成果

王隴德長期在公共衛生領域從事行政管理、流行病學和公眾健康促進專業研究工作。他提出並領導組建了全國醫療機構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提高了我國傳染病控制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有效應對了近年發生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研究提出了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血吸蟲病控制新策略,並組織試點成功,此策略可解決我國湖區血吸蟲病反覆感染、無法徹底控制的難題,已在全國推廣;推進慢性病防控策略向"預防為主"轉移,提出並組織實施了全國"腦中風篩查及防控工程"。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Lancet》、《AIDS》、《中華醫學雜誌》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多部專著。

他還曾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優秀留學回國人員"(1990年),"全國衛生防疫防治工作先進個人"(1993年)、"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貢獻獎"(2008年)等榮譽。人物經歷

1969年畢業於原蘭州醫學院(蘭州大學醫學院)醫療系;

1978年就讀於中國醫學科學院, 研究生畢業並獲醫學碩士學位;

1980年作為交換學者,赴美國紐約市大學西奈山醫學院進修兩年;

1982年歸國後,開始從事衛生行政管理工作。歷任甘肅省衛生廳副處長、副廳長、廳長;

1995年調任國家衛生部副部長;

1998年至2007年任衛生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2013年3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

獲獎

他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2005年),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2009年)、二等獎1項(2008年)。2007年,因其在中國艾滋病和結核病控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獲得了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頒發的"應對艾滋病傑出領導和持續貢獻"獎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結核病控制"高川"獎。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缺血性腦卒中防治的新策略與新技術及推廣應用[2]

人物成就

王隴德同志長期擔任衛生行政領導職務,一直在公共衛生領域從事行政管理、流行病學和公眾健康促進專業研究工作,有着豐富的衛生行政管理實踐經驗和很深的學術造詣。自1981年以來,先後在中外著名醫學雜誌上發表管理文章和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過多部專業論著。2007年,因其在中國艾滋病防治和結核病防治領域中作出的突出貢獻,獲得了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頒發的"應對艾滋病傑出領導和持續貢獻"獎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2007年度結核病控制"高川"獎。他親自參與策劃、組織並編寫的《相約健康社區巡講精粹》叢書於2005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王隴德教授還多次在中央黨校,國家機關、部隊作健康知識講座,深受歡迎。 2008年3月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

平日生活

6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院士在第五屆世界養生大會的會場一出現,就引起了場內一片驚嘆聲:"王院士好年輕啊"、"看上去起碼比實際年齡小十歲"…… "我的旅行箱裡一直放着拉力器,無論到哪裡出差我都帶着它,用它鍛煉,這個習慣已經保持十年了。"王隴德這個答案贏得了全場掌聲。

王隴德院士介紹,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每天運動,在家看電視、聽音樂時練啞鈴,而出差就帶上輕便的拉力器。拉力器除了可雙手臂拉伸,還可手腳並用,通過變換拉伸方向,鍛煉手臂三角肌和胸肌,效果絕不亞於啞鈴。他每天練1小時左右。 啞鈴、拉力器的主要功能是鍛煉肌肉。王隴德直言:"儘管60多了,我的手臂三角肌、胸肌一點也不亞於很多年輕人。" 王隴德說:很多人都說我吃着鈣片呢,怎麼還骨質疏鬆啊?其實撞擊運動才能防止骨質疏鬆,通過運動撞擊才能把血鈣調到骨骼上去,否則吃再多的鈣也沒效果。王隴德推薦的撞擊運 動是模擬跳繩。"我都是晚飯後兩小時跳,一邊看電視一邊做,看着看着就做完了,一點也不枯燥。" 王隴德還介紹說,他先吃水果後吃飯,飯前空腹吃吸收最好。美國癌症學會做過研究,進食水果少的人患肺癌幾率最高,經常進食水果患慢性病的幾率則大大降低。 奶鈣最好吸收。他每天早上 喝200毫升牛奶,午飯和晚飯後各喝一小盒100毫升的酸奶。他每頓飯後都會漱口,因為食物殘渣能引起牙周炎,牙周炎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