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建朗 | |
---|---|
出生 |
1956年11月15日 江蘇姜埝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歷史學家 |
知名於 | 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日本慶應大學、島根大學、中央大學及香港大學等海外高校從事學術交流活動;作為中國史學會秘書長及近代史研究所領導曾次出訪澳大利亞、荷蘭、韓國、匈牙利、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
知名作品 |
《大國之路的起點: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 《革命與改良:辛亥答案的再思考》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對外關係》 |
王建朗[1]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歷史系。江蘇姜埝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史學會秘書長、中國抗日戰爭學會副會長。作為訪問學者,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日本慶應大學、島根大學、中央大學及香港大學等海外高校從事學術交流活動;作為中國史學會秘書長及近代史研究所領導曾次出訪澳大利亞、荷蘭、韓國、匈牙利、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簡歷
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9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同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 1999年被評為研究員。專業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外關係史。 2009年評為二級研究員。 2013年11月不再擔任[2]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職務。、 任免信息 2016年12月23日電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推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領導成員,當選為理事。
任免信息
2016年12月23日電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推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領導成員,當選為理事。
研究方向
為近代中外關係史,學術專長為中華民國外交史研究。已出版的主要學術著作有:1、《中國復興樞紐》(合著),北京出版社,1995;2、《抗戰初期的遠東國際關係》,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96;3、《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歷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4、《中華民國史·外交志》(合著),四川出版集團,2006;5、《中國近代通史》第9卷《抗日戰爭》,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自1985-2012年以來,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等期刊發表有關近代中外關係史、中華民國外交史內容的論文50餘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其中,《二戰爆發前國民政府外交綜論》、《新中國成立初年英國關於中國聯合國代表權問題的政策演變》、《衰落期的炮艦與外交-"紫石英"號事件中一些問題的再探討》等,分獲第三屆(2000年)、第四屆(2002年)、第五屆(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
學術專著
1、《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對外關係》(合著),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
2、《中國復興樞紐》(合著),北京出版社,1995
3、《抗戰初期的遠東國際關係》,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96
4、《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歷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5、《中華民國史·外交志》(合著),四川出版集團,2006
6、《中國近代通史》第9卷(合著),江蘇鳳凰出版集團,2007
7、《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外交戰略與對外政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學術論文
1、《抗戰初期國民黨政府軍事戰略述評》,《復旦大學學報》,1985第4期
2、《中國駐印軍與緬北反攻戰》,《軍事歷史研究》,1986第1期
3、《1942-1944年間美國對華軍事戰略的演變》,《中美關係史論文集》Ⅱ,重慶出版社,1988
4、《陶德曼調停中一些問題的再探討》,《中共黨史研究》,1989第4期
5、《抗戰時期中外關係概論》,《民國史與民國檔案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檔案出版社,1988
6、《失敗的外交記錄──抗戰初期日本外交綜述》,《近代史研究》,1992第1期,
7、《艱難的起步:1938年美國對華政策透視》,《抗日戰爭研究》,1992第2期
8、《史迪威、中國通與中國的內政改革》,《史迪威將軍與中國》,重慶出版社,1992
9、《二戰爆發前國民政府外交綜論》,《歷史研究》,1995第4期
10、《破滅的改革之夢:司徒雷登與危機中的國民政府》,《美國研究》,1996第2期
11、《太平洋會議是怎麼回事──關於"遠東慕尼黑"的考察之一》,《抗日戰爭研究》,1996第3期
12、《1941年美日談判美方草案中有無停止援華條款》,《近代史研究》,1997第3期
13、《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歷史考察》,《歷史研究》,1997第5期
14、《試析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英美對日妥協傾向──關於"遠東慕尼黑"的考察之二》, 《抗日戰爭研究》,1998第1期
15、《盧溝橋事件後國民政府的戰和決策》,《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5期
16、《抗日戰爭時期中外關係研究述評》,《抗日戰爭研究》,1999年第3期
17、《50年來的中外關係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18、《新中國成立初年英國關於中國聯合國代表權問題的政策演變》,《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19、《北京政府修約運動簡論──兼述顧維鈞等新一代外交家的崛起》,《顧維鈞與中國外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0、《台灣法律地位的扭曲──英國對台政策及與美國的分歧》,《近代史研究》,2001第1期
21、《衰落期的炮艦與外交:紫石英事件中一些問題的再探討》,《近代史研究》,2001第4期
22、《近代中外關係研究的新視野》,《抗日戰爭研究》,2002第2期
23、《日本與國民政府的"革命外交"》,《歷史研究》,2002第4期
24、《英美戰時廢約政策之異同與協調》,《抗日戰爭研究》,2003第3期
25、《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21世紀中國歷史學展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6、《淺議抗戰時期民主進程中的幾個問題》,《史學月刊》,2004第1期
27、《塵封下的真相:解讀蔣介石親自修改的一組對日議和文件》,《抗日戰爭研究》,2004第2期
28、《歐洲變局與國民政府的因應》,《歷史研究》,2004第4期
29、《北京政府參戰問題再考察》,《近代史研究》,2005第4期
30、《抗戰與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變遷及角色轉變》,《史學月刊》,2005第8期
31、 《大國背後的辛酸--再議〈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載《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
32、《從蔣介石日記看抗戰後期的中英美關係》,《民國檔案》,2008年第4期
33.、《大國意識與大國作為--論抗戰後期的中國國際角色定位與外交努力》,《歷史研究》,2008年第6期。
34.、《信任的流失:從蔣介石日記看抗戰後期的中美關係》,《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期
35.、《試論抗戰後期的新疆內向:基於〈蔣介石日記〉的再探討》,《晉陽學刊》,2011年第1期
36、《遠看民國》(筆談),《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1期
37.《釣魚島三題》,《抗日戰爭研究》,2013年第2期
38.《2009-2011年中國近代史研究綜述》,《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3期。
39.《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版圖構想的演變》,《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編印,2013年版
40. 《淺議二戰後國際秩序設計的幾個特點》,《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6期
41. The return of Xinjiang to Chinese central control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a reappraisal based on Chiang Kai-shek's Diary,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No.2, 2010
文章
1.《大國之路的起點: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光明日報,2010年8月31日。
2.《革命與改良:辛亥答案的再思考》,光明日報2011年10月28日
3.《釣魚島是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人民日報,2013年5月23日
翻譯
1、《毀滅的種子:戰爭與革命中的中華民國》(合譯),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修訂再版。
2、《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4、《清末教案·美國外交文件選譯》(主校),中華書局,2000
學術普及讀物
《中日關係史話》,社科文獻出版社,2001
資料集
《抗戰時期的外交》(合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年
視頻
王建朗:抗戰時期的中國外交滄桑八年——從苦撐待變到擘畫新局【@老太太抹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