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境內,面積約986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200平方公里,包括天壇山、封門口、黃河三峽三個園區,是一座以地質構造、地質工程景觀為主,生態和人文景觀相映成輝的綜合型地質公園[1]

2005年10月16日,被推薦為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王屋山-黛眉山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位置境域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太行山南麓,跨越黃河兩岸,分布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和新安縣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01′10″-112°31′50″,北緯34°57′00″-35°16′45″。總面積約為986平方千米,核心區的面積約為273平方千米。

其中,王屋山,位於濟源市西北40千米處,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黛眉山,位於新安縣北部的峪里鄉,北臨黃河與山西垣曲相望,西隔金陵澗水與荊紫山為界,南群嶺諸峰遠眺崤山,有相對高度差別不大的16座山峰,依次為梳妝檯、南天門、鍾峰、望相逢、月老峰、抱犢峰、鳳凰嶺、燕子峰、金壇峰、睡仙峰、息壤峰、千佛山、萬佛山、大獨立峰、小獨立峰、元帥寨。

主要景點

天壇山

天壇山園區位於公園北部的王屋山主峰地帶,面積257平方千米,分為天壇山和小溝背兩個景區。大致以封門口斷層為界與中部低山丘陵區分開。主峰天壇峰,海拔高度1715米。天壇山前寒武系構造剖面、小溝背古裂谷背景下形成的西陽河群古火山岩,小溝背古裂谷充填背景下形成的小溝背組河流相殘坡積相沉積礫岩,天壇山雲夢山組地層剖面。[4]是以反映華北陸塊早期演化歷史的地質遺蹟景觀為主,以地質地貌景觀為輔,以生態和人文相互輝映的綜合型地質公園園區。天壇山的構造剖面,東陽河的古火山岩,小溝背的標準地層剖面,共同構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地質史書,一座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景區位於洛陽市新安縣北部,距洛陽60千米,鄭州180千米,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龍潭大峽谷是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2]的核心景區,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神州奇峽」和「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

龍潭大峽谷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岩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千米,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雲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岩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國內外罕見。

景區的六大自然謎團: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蝴蝶泉、仙人足跡;天碑位於龍潭大峽谷,高達百餘米,由崩塌作用形成,昂首挺立,直至蒼穹。

七大幽潭瀑布: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陰陽潭、蘆葦潭;

八大自然奇觀: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瓮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谷、喜鵲迎賓、銀鏈掛天。

小溝背景區

小溝背景區,位於濟源市西北部晉豫交界的邵原鎮境內,處於太行山南端和中條山東端交匯點,屬典型的火山岩構造為主的自然風景區。西與山西省垣曲縣接壤,南傍小浪底黃河三峽與古都洛陽隔河相望,北依太行原始森林與山西省陽城縣為鄰。從濟洛(陽)、濟焦(作)高速公路至濟源,再轉濟邵高等級公路可達,距濟源市區55千米。

小溝背風景區為中山地貌,處於華北地區唯一遺存的原始森林腹地,由銀河谷地、鰲背山、待落嶺三部分構成,總面積50平方千米,自然景觀奇特,文化內涵豐富,着名景觀60多處,既是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精華所在,又被評為「中國女媧神話之鄉」。在王屋山由海變山過程中,小溝背形成了罕見的火山熔岩上覆蓋海相沉積岩的地質奇觀,滿溝的五色石千姿百態點綴其間,大的如樓宇,小的似鳥卵,被形象地稱為「彩石谷」。主要景點有堆石洞、七疊瀑、鳳凰台、青龍瀑、龍槽鳳池、銀河峽、伏羲台、通天河、女媧廟、太極石、四象石、金蟾望月石等。萬頃松海鰲背山,海拔1929米,是整個景區的最高點,雄踞群峰之冠,頂部為沉積砂岩,遠望酷似一隻無足神龜橫空出世。待落嶺海拔1700米,頂部平整,俗稱「四十五里跑馬棧」。

九里溝瀑布

九里溝景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王屋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15千米的思禮鄉境內。景區東連五龍口遊覽區,西和王屋景區接壤,北同山西蟒河遊覽區毗鄰,總面積120平方千米,重要景點80餘處。是一處風景名勝集中、文化底蘊閃爍、仙道意境藏真的遊覽勝地。九里溝景區以典型奇異的山水風光為主體,並點綴古老的道教文化。重要景點有延壽台、盧仝茶社、九里飛瀑、獼猴保護區、禪堂古寺、金爐頂、東王母洞、奔月天橋、侍郎寨、水洪池避暑勝地、仙人橋、天仙洞天然大溶洞、冰瀑奇觀等。

黃河三峽

黃河三峽景區總面積約40平方千米,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4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熱點景區、中原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黃河三峽景區既有南國山水的柔媚與婉約,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與陽剛,三條峽谷各具特色。景區不僅高峽平湖、港灣交錯、奇峰林立、洞龕眾多,而且還有「鯀山禹斧」的黃河文化、「京娘化鳳」的美麗傳說、「洞天福地」的祈福文化、「犀牛望月」的風水寶地等一系列君王勝跡,被譽為「黃河三峽,皇家山水」,堪稱「中原第一高峽平湖」。

人文景觀

陽台宮

陽台宮,着名道院。在王屋山腳下愚公村的西側,是王屋山旅遊線路的起點。建築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勢,由低到高,錯落有致。陽台宮現存的主體建築三清殿和玉皇閣為明正德年間重修。主體建築上的幾十對石刻柱子,使這座宗教聖地成為石刻藝術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滾的雲龍、朝鳳的百鳥、鬧梅的喜鵲、牧羊的蘇武、過海的八仙、戰蚩尤的黃帝等。陽台宮內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其中的一株七葉菩提樹,樹圍近3米,高14米,傳為唐代所留。陽台宮初創於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唐玄宗令司馬承禎創建道院,又令胞妹玉真公主來此修道,王屋山遂成道教名山。李白《上陽台》詩帖,為唯一傳世手跡。院內古柏、樹齡均在千年以上,七葉樹為玉真公主所植。

銀杏樹

千年銀杏樹也叫白果樹,為中國五大銀杏樹之一,有「中國植物活化石」之美稱。它為西漢時期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樹高457米,樹圍945米,被當地人稱作「七摟八拐棍」。

迎恩宮

迎恩宮始建於唐開元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五年間重修。因唐親王駕臨,山民迎恩而得名。迎恩宮北枕垂珠峰,側傍低水崖,周圍山林繁茂,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交相輝映。迎恩宮現存古建築8座,為二進院落。玉皇殿為無梁殿建築,全國罕見。

濟瀆廟

濟瀆廟又名清源祠,位於濟源市廟街,占地8.6萬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初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唐、宋、明、清都進行過擴建和重修,建築群落宏大,內涵豐富,堪稱天下第一水神廟。自隋朝到清代,一直是封建帝王祭水之聖殿。廟中的漢代「將軍柏」距今已1800餘年。

奉仙觀

奉仙觀,位於濟源市荊梁北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唐代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宋金時期,全真道士賀蘭棲真入住奉仙觀講經,受宋真宗賞賜,遂對奉仙觀大規模增建和修繕。廟中三清殿是河南省現存古建築中木結構純度最高、歷史文化價值最大的文化遺存之一。觀內「太上老君石像碑」為中國唐代道家碑碣之冠,其拓片曾在日本展出。

盤古寺

盤古寺位於濟源市城北12千米處於太行山南麓的盤古口,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佛教寺院創建於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寺典雅玲瓏的四合院,現存古建築均系清代建築。寺前有御碑亭,有乾隆皇帝親書的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及韓愈的七言詩;西北有明初所建的五層密檐式舍利磚塔,東北500米處的石茶壺上,有乾隆親書的《盤古考證》及「名山勝跡」四個大字的摩崖石刻

視頻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行萬里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