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處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處機:甘肅臨洮人,1969年12月(農曆)出生,現任中共渭源縣委委員、常委、縣政府副縣長。

王處機,男,漢族,甘肅臨洮人,1969年12月(農曆)出生,1989年3月參加工作,199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陸軍指揮學院軍事指揮專業本科畢業,軍事學學士學位,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法學碩士學位。

現任中共渭源縣委委員、常委、縣政府副縣長。[1]

霸陵橋:灞陵橋坐落在渭源縣清源河上,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一座古典純木結構臥式懸臂拱橋,全長40米,跨度29.5米,高15. 4米,寬4. 8米,底部以並排10根粗壯圓木並列11組,為定西地區的旅遊標誌。

個人履歷

1989年3月至1991年9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47集團軍步兵第56師166團任戰士報道員;

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陸軍指揮學院學習軍事指揮專業;

1993年7月至1994年6月,在陸軍第47集團軍步兵第56師166團2連任排長;

1994年6月至1995年6月,在陸軍第47集團軍步兵第56師政治部宣傳科任新聞幹事;

1995年6月至1997年7月,在陸軍第47集團軍步兵第56師166團一營機炮連任副連長;

1997年7月至1998年11月,在陸軍第47集團軍步兵第56師167團衛生隊任政治指導員;

1998年11月至2002年3月,在甘肅省武威軍分區政治部宣傳科任幹事;

2002年3月至2002年12月,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民武裝部任政工科長;

2002年12月至2005年3月,在甘肅省軍區政治部幹部處任正營職幹事;

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在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武裝部任副部長;

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甘肅省文史研究館業務處任副處長;[2]

2008年9月至今,任中共渭源縣委委員、常委、縣政府副縣長。[3]

渭源縣簡介

渭源縣隸屬於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位於甘肅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縣城距省會蘭州市174公里,距隴海鐵路隴西站5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4°02′~104°49′,北緯33°26′~35°07′,全縣總面積2065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渭源縣轄8鎮、8鄉,共3個社區、217個行政村,153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17萬人,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藏族滿族蒙古族,占總人口的1%以下。

2011年,渭源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61171萬元,較2010年增長12.8%,有「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之稱。

據《禹貢》載:天下分為九州,渭源處古雍州之地。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隴西郡轄九縣,渭源為隴西郡管轄。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隴西郡分置首陽縣,因境內有商末周初伯夷叔齊避居採薇之首陽山而得名。

西魏文帝大統十七年(551年)改首陽縣為渭源縣,兼置渭源郡,縣治由原首陽縣遷至今渭源縣城東北老龍亭。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廢除郡制,渭源縣屬渭州,隸屬秦州總管府。

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秦鳳路安撫使王昭築渭源堡,後降縣渭堡,稱渭源堡。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渭源堡為渭源縣,屬陝西行中省鞏昌路臨洮府,府治狄道。

清初,沿用明治,由陝西省分設甘肅省,渭源縣屬甘肅臨洮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