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牡丹江市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牡丹江市圖書館成立於1953年7月,前身是松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文化館圖書室。

牡丹江市圖書館地處牡丹江畔,館舍面積12000平方米,2005年12月31日正式面向讀者服務,設有外借部、閱覽部、少兒部、計算機中心、辦證檢索處、信息部、采編部、行政辦、業務辦九大部門以及多功能報告廳、電影放映廳等十六個對外服務窗口,全部採用微機管理,開展日常借閱、解答諮詢、課題服務等項目。擁有藏書32萬冊,發展持證讀者6000餘人,年接待讀者22萬人次[1]。是一座集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為一體的現代圖書館。

歷史沿革

牡丹江市圖書館的前身是松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文化館圖書室,最早可追溯到1941年偽滿時牡丹江市民眾教育館,日本投降後,全部藏書和設備悉歸牡丹江市人民文化館。

1948年牡丹江市人民文化館成立,館內設圖書室,有管理員1人,藏書15000冊。

1953年全國進入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時期[2],當時牡丹江市區人口達15萬人,為滿足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省、市政府決定把圖書室做為獨立建制分離出來,7月正式成立了牡丹江市圖書館,當時館舍面積135平方米,有60個讀者席位。李樹堂兼任館長,有編制人員5名,1954年曹洪彬被正式任命為圖書館專職館長。

1957年搬遷至太平路1號,館舍面積667平方米,有130個讀者席位。人員增至10人,下設采編、借閱和輔導三個小組。

1960年開始設立基藏書庫,保證藏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1963年為貫徹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開展為科研生產服務的情報工作,深入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林業科學研究所等10餘所單位,開展送書上門、定題跟項等服務,當年取得大豆良種培育等科研成果13項。

1979年成立了科技服務部,1979年至1982年間取得科研成果81項,其中28項在省科研生產服務成果展覽會上獲獎。

文化大革命期間,市館曾先後併入牡丹江地區毛澤東思想宣傳站和牡丹江地區文化站,直到1972年恢復建制。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業務機構擴展為采編部、社科借閱處、科技借閱處、研究輔導部和後勤五個組,建立健全了崗位責任制、押金辦證等11項規章制度,普通圖書採用《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分類,線裝書採用《四庫法》分類,擁有藏書113545冊,部分實現開架借閱。

1982年黨的十二大把圖書館事業做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館成為省職稱評定的試點單位,當年評出館員4人,助理館員4人,管理員8人。5月開始閉館,新建館舍。

1985年1月,成立牡丹江市圖書館學會,制定了《牡丹江市圖書館學會章程(草案)》,設有理事會和學術委員會,負責全市圖書館的協作、協調以及學術研究的組織工作。

1987年1月20日,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館舍面積7100平方米,編制62人,機構設有采編部、科技部、社科部、少兒部、輔導部、參考諮詢部、秘書科、業務辦八個部門。

1992年9月,牡市圖書館經市文化局等有關部門批准,利用館職工集資再擴建面積1000平方米,使館舍總面積增加為8200平方米。

2000年,異地建新館。

視頻

牡丹江市圖書館 相關視頻

牡丹江市圖書館恢復業務
牡丹江市圖書館世界讀書日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