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煤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煤船,是一種主要用於運輸煤炭的乾貨船。一般的干散貨船除了運煤,也可以運輸礦石、穀物等類似的干散貨[1]

十九世紀中期開始,世界各國海軍的蒸汽動力軍艦逐漸增多,軍用煤船的地位日趨重要。二十世紀初煤油混燒鍋爐得到普及,直至重油專燒鍋爐的廣泛使用,軍用煤船的地位開始下降。然而煤炭在國民經濟中依然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煤船在民用領域仍有廣泛的運用。

概述

早在風帆時代,便有了運輸煤礦石的船隻誕生(如努力號三桅帆船)。早期煤船僅為木造帆船,隨着技術進步而逐步採用蒸汽機乃至柴油內燃機。1960年代以來,大型散貨船的噸位不斷攀升,從一、兩萬噸的貨船,到4萬噸左右的大靈便型散貨船,再到6萬噸級別的巴拿馬型貨船。80年代,日本就已經廣泛運用載重噸位10萬乃至20萬噸的船舶。

火力發電廠和煉鋼需要大量的煤炭供應。2006-2007年,日本商船三井公司陸續為北陸電力株式會社的火力發電廠建成花房號(Hanabusa)等5艘7萬7247噸的煤船;2007年為中部電力株式會社建造的碧海號(Aomi)煤炭專運船(日語:石炭専航船)。

除了上述大型運煤船外,自身無動力、運輸煤炭的躉船也可以叫做煤船。英語中這一類躉船則稱呼為Coal Hulk,與可以自航的煤船Collier不同。

裝運

煤炭作為散貨,會在船艙內滾動;同時作為乾貨,不像液態運輸物那樣容易流動,而是經常會堆積在一側。早期的煤船船艙中仍按照普通的帆船那樣設置支柱,這種支柱會擋住煤炭,導致重量分布不均勻,從而釀成災難。另外,早期的煤炭用戶並不歡迎破碎的小煤塊和煤粉,但是裝載煤炭時總是不可避免地搞碎不少大塊的原煤,產生出很多碎煤塊來。一般而言,煙煤特別容易破碎,而鍋爐煤則質地最好,不易碎裂。早期煤炭是用駁船從煤礦運到碼頭,再從碼頭裝上煤船,這種做法進一步增加了破碎的煤炭的數量。商船主往往要僱人從舷窗一側掏走碎煤塊,再補上相應的大煤塊;由此產生的損耗,使得當時的煤船習慣上都要準備兩張運單,一張記錄着從發貨到收貨的真實數量,另一張則記着客戶實際簽收的數量。

富含黃鐵礦的煤炭遇到水會升溫甚至自燃,故此煤炭一般都需要乾燥存放。然而不少煤炭也含有天然氣,會逐漸散發到空氣中,囤積在密閉的船艙內,導致爆炸的危險。為此煤船需要加裝通風設施,一頭進風另一頭出風,帶走船艙內的可燃氣體[2]

煤炭中的含硫化合物容易對鋼材船體造成腐蝕。周圍溫度越高、海水滲入越多,腐蝕的速度就越快。因此船艙內要覆蓋高強度的塗料,而且要極力避免海水滲入。

視頻

煤船 相關視頻

拉煤船是如何裝煤和卸貨的,這個視頻解開我多年的疑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