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火星生命(英語:Life on Mars)是指有關火星的生命。火星生命經常出現在群眾娛樂中,如火星人。由於火星與地球自然環境相似,且火星氣候嚴寒,缺乏板塊構造,無大陸漂移現象,因此地質幾乎沒有改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火星表面擁有35億年歷史,因此很有可能保存生物形成前的狀態。這些均引起了研究生命起源的學者對火星的興趣。

2014年1月24日,NASA宣布正在探測火星的好奇號機遇號將轉向尋找古代生命存在的證據。包括自營生物、化能生物或微生物、古代水域、湖積平原、在火星上尋找證明火星適居性、古生物化石,以及有機碳的證據是目前NASA的主要目標之一。

2018年6月7日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好奇號探測車在火星的古老湖床的岩石里,發現有機物質[1]。這可能對尋找生命給出重要線索。

目錄

早期的推測

火星兩極的冰帽早在17世紀中就已經被注意到。威廉·赫歇爾在18世紀末證實了冰帽的大小隨着季節而擴張或收縮。到了19世紀中,天文學家也發現了火星其他與地球類似的特性,包括一個火星日的長度幾乎與地球上的一天接近。還有火星的轉軸傾角與地球接近,代表火星也有四季變化[2],不過因為一個火星年長度幾乎是地球年兩倍,季節長度也是兩倍。這些觀察使人開始猜測火星上的暗色區域或許是,光亮的區域或許是陸地。因此很自然地人們開始想像火星適宜居住。

1854年,William Whewell,這位以發明英文「科學家」一詞著名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院士,提出火星可能有水,陸地及生命的理論。因為望遠鏡觀測到火星上的運河,19世紀末冒出極多火星上有生命的猜測。這些像運河的地貌後來被證實只是光影造成錯覺。即使如此,1895年美國天文學家帕西瓦爾·羅威爾出版了「火星」一書,後來更在1906年出版了「火星與運河」一書,認為火星上的運河是一個早已消失的文明的傑作。這個概念後來被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士在1897年寫成小說世界大戰,內容描述外星人因為火星逐漸乾燥而侵略地球的故事。

火星大氣的光譜分析始於1894年,當時美國天文學家William Wallace Campbell發現火星大氣既無水也無氧氣。1909年,因為當年是自1877以來火星最接近地球的時候,加上性能更佳的望遠鏡,火星運河的假說被證明是錯的。

視頻

火星生命 相關視頻

火星生命被帶回並培養,沒想到長大後竟如此恐怖
火星上詭異的現象 有生命存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