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潘橋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潘橋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潘橋鄉

所屬地區:湖南省婁底市冷水江市

潘橋鄉(已撤銷),隸屬湖南省婁底市冷水江市,地處冷水江市南部,介於東經111°26』15″—111°31』54」,北緯27°37』35」—27°41』50」之間,東隔資水與毛易鎮相望,東南與禾青鎮接壤,南與三尖鎮相鄰,西抵新化縣石衝口鎮,北靠冷水江市區,總面積26平方千米。2011年末,潘橋鄉轄區總人口15916人。 1961年,劃歸潘橋公社。1982年9月,公社改鄉。 截至2015年9月,潘橋鄉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橋頭村。 2015年11月23日,撤銷潘橋鄉,將原潘橋鄉的硐上、稅塘、長沖、苗田、銅鐘、茂山、石山、橋頭、洪雲、建新10個建制村併入禾青鎮;將原潘橋鄉的義方、渣洋、老屋、九井4個建制村併入布溪街道。 2011年,潘橋鄉財政總收入997萬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780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0萬元,增值稅400萬元,企業所得稅12萬元,個人所得稅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6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38元。 [1]

位置境域

潘橋鄉地處冷水江市南部,介於東經111°26』15″—111°31』54」,北緯27°37』35」—27°41』50」之間,東隔資水與毛易鎮相望,東南與禾青鎮接壤,南與三尖鎮相鄰,西抵新化縣石衝口鎮,北靠冷水江市區,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千米,總面積2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23平方千米,占88.5%;水域3平方千米,占11.5%。

地形地貌

潘橋鄉地勢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塘寒嶺,海拔402米,最低點位於浪水灘,海拔162米。

氣候

潘橋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無霜期較長。多年平均氣溫16.8℃,1月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10.9℃(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39.9℃(2003年8月2日)。最低月均氣溫1.3℃(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0.6℃(1971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3.4℃,最大日較差20.8℃(1992年10月31日)。生長期年平均294天,無霜期年平均280天,最長達309天,最短為22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405.9小時,年總輻射98.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49天(一般為1月20日至次年1月3曰)。年平均降水量1446.1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214.5天,最多達246天(1997年),最少為147天(1978年)。極端年最大雨量2126.9毫米(199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001.1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至8月,6月最多。

水文

潘橋鄉有資水繞境而過,河段長6千米,流經建新、九井、渣洋、郭家等村。河道稅塘溪屬資水支流,發源於硐上村,流經稅塘、長沖、苗田、石山、橋頭、建新、義方等村,從九井村注入資水。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全長15千米,年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徑流總量0.4億立方米,年排澇量0.2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潘橋鄉的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旱災、火災、山體滑坡等。洪水災害年平均發生2—3次,主要發生在5月至7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6年6月30日,硐上水庫溢洪道垮塌,造成下游8個村上千畝農田被淹。

自然資源

潘橋鄉境內探明地下礦藏主要有石墨、石灰石等,石墨的地質儲存量10萬噸;自然資源森林資源為主,竹木可利用量為810萬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潘橋鄉轄區總人口1591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16人,城鎮化率18%;總人口中,男性7639人,占48%,女性8277人,占52%。14歲以下2546人,占16%;15—64歲8755人,占55%;65歲以上4615人,占29%。2011年,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長率-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12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