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湖南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範圍包括湘江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主庫區和洪泛淹沒區,入庫河流龍蔭港、黃泥港、大源江及其周邊的洪泛平原區、部分水稻田和山地。最北端至湘江河道洣水入江口,最南端至湘江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庫區衡山縣與衡陽市珠暉區交界處,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2°41′36″~112°51′49″,北緯26°58′33″~27°11′20″之間,總面積2849.8公頃。

目錄

公園概況

湖南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以下稱濕地公園),是指經國家林業局批准,以保護萱洲濕地生態系統、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為目的,可供開展濕地保護[1]、恢復、宣傳、教育、科研、監測、生態旅遊等活動的特定區域。

濕地公園範圍包括湘江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主庫區和洪泛淹沒區,入庫河流龍蔭港、黃泥港、大源江及其周邊的洪泛平原區、部分水稻田和山地。最北端至湘江河道洣水入江口,最南端至湘江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庫區衡山縣與衡陽市珠暉區交界處,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2°41′36″~112°51′49″,北緯26°58′33″~27°11′20″之間,總面積2849.8公頃。

管理機構

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負責濕地公園的試點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其工作職責為:保護萱洲濕地公園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促進其保護和合理利用,推進該區域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負責濕地公園管理、保護及資源調查與監測;負責規劃區內建設、開發和經營活動的監督;負責區內野生動植物保護和防疫;負責濕地知識科普和交流合作;負責區內生態修復、基礎設施等建設與管理;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林業、漁業、環境保護及綠化工作。

建設原則

湖南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原則:堅持「全面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 的方針,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措施為輔」為理念,突出濕地的自然生態特徵和地域景觀特色,從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保護生物棲息地、防止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衰退的基本要求出發,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濕地生態特徵,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推進區域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資源情況

濕地生態系統屬於水域生態系統。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陸生兩種種類組成,其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物種遷移與演變活躍,具有較高的生態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物生產力。經過監測,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

(1)鳥類資源

目前,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發現各種鳥類85種。 濕地鳥類種數占全國鳥類種數的 6.39%,占湖南省的19.45%。2016年10月27日首次在湘江流域監測發現國家I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據調查,公園內有白琵鷺、青腳鷸等國家II級保護物種有8種,中日候鳥保護物種26種,中澳候鳥保護物種8種,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物種46種。人們經常可以見到的鳥類有、小白鷺、大白鷺、蒼鷺、牛背鷺、夜鷺、池鷺、小鷿鷈、黑水雞、普通翠鳥、斑魚狗、紅腳苦惡鳥、八哥、絲光掠鳥、斑嘴鴨、綠頭鴨等等。

(2)魚類資源

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現已監測到魚類有42種,隸屬於4目12科,魚類種類占全國魚類種類的1.28%,占湖南省魚類種類的23.07%。其中,有8種為中國所特有,3種為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物種。除了青、草、鰱、鱅四大家魚以外,常見的魚類有鯉魚鯽魚、赤眼鱒、馬口魚、黃鱔、泥鰍等等。

(3)植物資源

萱洲濕地公園及周邊地區植物種類較多,濕地植物豐富。區內有種子植物 828 種,其中裸子植物9 種,被子植物819 種。屬於濕地植物有258 種,濕地植物中,裸子植物1 種,被子植物257 種。除去栽培種,濕地公園內共有土着種子植物750 種; 其中濕地植物有241 種。濕地公園內的濕地植物分別為我國濕地種子植物總種數的17.01%;為湖南省濕地種子植物總種數的52.76%。比較常見的濕地植物有楓楊、烏桕[2]、野大豆(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荷花、菖蒲、蘆竹、水芹、水蔥、野菱、狐尾藻、黑藻、苦草等等。

除了豐富的鳥類、魚類、植物資源以外,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的底細動物、浮游生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也很多,充分體現了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良好的濕地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萱洲濕地,意義重大。

視頻

湖南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 相關視頻

湖南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