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北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湖北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原圖鏈接來自 央視網 的圖片

湖北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長江漢水匯流的三角地帶,地理坐標:東經113°44′07˝~113°55′39˝,北緯30°15′10˝~30°24′44˝。總面積17.4萬畝,(11579.1公頃)其中核心區8. 8萬畝、緩衝區1.9萬畝、實驗區6.7萬畝,是江漢平原上最大的一片典型的淡水湖泊沼澤濕地,是淺湖和沼澤濕地草甸相連續的濕地生態系統,也是國內目前珍稀水禽越冬種群較多的濕地之一,生物多樣性豐富,被專家譽為「濕地水禽遺傳基因保存庫」,生態結構完整,功能獨特,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在長江北岸極具典型性。 2002年被列入《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年)》,2011年被列入《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2011-2015年)》,2006年8月經省政府批覆晉升為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013年10月被國際濕地公約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1]

地理環境

保護區地貌上屬於現代沖積性江漢水網平坦平原東緣,漢江河漫灘斜面,長江河漫灘斜面與漢陽丘陵性紅土台地接合部地貌類型單一,除北部部分地區為波狀平原外,其餘皆為低洼平原,組成物質為河湖沉積物。海拔高程在17.5~21m之間,由多個碟形窪地複合構成。由沉湖、王家涉湖、張家大湖、黃絲河、蘆葦場及消泗垸、曲口垸等組成,湖底海拔不到18m,形成江漢平原上最大的典型洪泛水湖泊,也是我國距離特大城市最近的一處重要濕地。沉湖北面黃絲河自西向東,南面東荊河(又稱長河)自西向東在黃陵閘匯合流入長江。枯水期出現大片沼澤草甸,形成淺湖與沼澤草甸相連接的濕地生態系統,且各自成為系統的碟形湖泊,屬於吞吐型、季節性的淺水型湖泊,為越冬水禽提供了優良的棲息環境,尤其是涉禽。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冬冷夏熱,雨熱同季,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土壤分布主要以潮土、水稻土為主,在湖灘有少面積的草甸土分布。

生物資源

據調查,浮游植物8門42科85屬199種(其中藍藻門4科12屬30種,甲藻門4科4屬7種,隱藻門1科1屬3種;金藻門4科5屬8種,黃藻門2科2 屬3種,硅藻門10科7屬54種,裸藻門1科4屬15種,綠藻門16科39屬79種);維管植物74科198屬315種,其中,蕨類植物6科6屬7種;裸子植物(人工栽培)2科5屬5種,被子植物66科187屬303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有水蕨、蓮、野菱3種。浮遊動物3門4綱92種(肉足類16種、纖毛蟲類18種、輪蟲類36種、枝角類16種、橈足類6種);底棲動物3門5綱11目29科73種(環節動物1綱1目2科14種,軟體動物2綱3目8科27種,節肢動物2綱7目19科32種)。魚類6目13科55種;兩棲類1目4科4屬10種;爬行類2目8科22屬28種;鳥類15目38科153種;獸類6目12科23屬2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8種,其中一級8種,全部是鳥類,即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金雕、白尾海雕、白頭鶴、白鶴和大鴇;二級20種,即兩棲類1種:虎紋蛙,鳥類18種:卷羽鵜鶘、白琵鷺、白額雁、鴛鴦、 小天鵝、鳶、蒼鷹、白尾鷂、鵲鷂、白頭鷂、烏雕、游隼、燕隼、紅隼、灰鶴、褐翅鴉鵑、紅角鴞和雕鴞,獸類1種:河麂。沉湖自然保護區建立前後,在保護和研究東方白鸛等珍稀濕地水禽資源、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方面發揮了作用[2]

視頻

湖北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沉湖國際要濕地介紹短片
沉湖濕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