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河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河縣,隸屬於河北省邢台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東部,面積502平方公里,轄6鎮322個行政村,戶籍人口385717人、常住人口386231人,其中城鎮人口16874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清河縣域經濟發達,特色經濟為羊絨製品,被譽為「中國羊絨之都」,是世界最大的羊絨及羊絨製品集散地,年經銷總量占世界40%、全國60%,總產值逾200億元。[1]清河也是邢台市東部副中心城市,被河北省列入全省首批擴權縣和優先培育的中等城市之一。河北省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縣城」榮譽稱號。

清河縣地處環渤海經濟區中心地帶,北京、天津、濟南、石家莊、鄭州、太原等大城市拱衛輻射內外,區位戰略潛力巨大。清河交通便利,距石家莊正定機場、濟南機場只有150公里路程,距天津港、青島港、黃驊港均在350公里以內;京九鐵路在清河設有二級站;青銀高速公路、邢臨高速公路、308國道和肅臨線、邢清線縱橫穿境,大廣高速在清河西部擦邊而過。

2012年清河縣GDP總量108.61億元,位居河北省各縣57位。

清河縣是張姓的發源地,也是水滸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被國家授予「中國武松文化之鄉」稱號。電視劇《沃土》的故事起源和拍攝地,書籍《金瓶梅》故事起源地。

地理環境

清河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地處黑龍港流域南運河西岸屬邢台地區。東與山東省武城、夏津兩縣隔河相望西與威縣交界北與故城縣、南宮市為鄰南與臨西縣毗連。面積502平方公里,最大縱距28公里,最大橫距27公里。

地貌

清河縣系古黃河、海河等水系泛濫沖積而成,屬沖積平原,地面開闊,地勢較為平坦,西部和北部略高,地面坡降為一萬分之一至二萬分之一。海拔高程為28—31米。地貌分類為:沙丘平地、沙崗地,黃河古道和淺平窪地,小二坡地形,河旁窪地。

氣候

清河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節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氣爽,冬季寒冷少雪。清河縣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23.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7。日照時數以5—6月較多,五月份最多為281.3小時,冬季較少,1月份最少為165.3小時。日照百分率5月份最多為65、7月份最少為47。

太陽輻射年平均總量為121.1千卡/平方厘米。春夏較多,5月最多15.6千卡/平方厘米,冬季最少,12月最少5.6千卡/平方厘米。

氣溫的變化為一峰一谷型,夏高冬低,春秋居中。年平均溫度12.8攝氏度,以6—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6.8攝氏度。12—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3.5攝氏度。

清河縣降水年際變化大,年變化為單峰型,多雨年與少雨年可差5倍,最多年為1030毫米,最少年份為212毫米,歷年平均降水量為505.5毫米。

水文

清河縣為遠山河流沖積,湖積平原,屬第四系鬆散沉積物,總厚度為500-600米,沉積環境多變,沉積物受古河道多次擺動影響,水文水質較為複雜,地下水的分布與古河道有密切的關係,地下水總體由西南向東北。地層是沖積而成,地質多為粉砂粘性土壤,粘土、砂層在垂直方向上互相重迭分布、地下水蘊藏在裂陷和沙層中,屬孔隙水。

清河縣地處黃河古道,歷史上流經縣境河流有漳河、清河,分支有一字河、蔡河、七里河、屯氏河、屯氏別河、張甲河、趙王河等。現存河流有衛運河、清涼江。

土壤

經1979年土壤普查,清河縣縣境內共劃分2個土類:潮土、新城沙土。5個亞類:潮土、鹽化潮土、褐化潮土、風沙土、沙丘。10個土屬;42個土種。

截至2014年,青河縣共有11個土類,以棕鈣土和淡栗鈣土為主,草場面積為143萬公頃,有耕地17萬公頃,農用耕地1.26萬公頃。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清河縣境內全年缺水,由境內降水自產徑流及衛運河、清涼江、清臨渠客水量組成。地上水資源總量平水年為13.75億立方米,偏枯年為6.33億立方米。地上水可利用量,50%保證率年份為2464.9萬立方米,75%保證率年份為3041.2萬立方米。地表徑流,歷年平均降水為27409.2立方米、徑流量1098.9萬立方米,地表徑流深度21.8毫米,徑流量占降水量的40%。地下水資源,50%保證率年份為5890萬立方米,75%保證率年份為5070.4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50%保證率年份為4896.6萬立方米,75%保證率年份為4222.3萬立方米。

2013年,青河縣全年水資源總徑流量為9.9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為8億立方米,水能總量為23萬千瓦。

土地資源

截至2014年,清河縣總土地面積745421.6畝,其中農業用地549030畝,非農業用地196391.6畝。耕地面積525993.6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70.56%。

林業資源

截至2014年,青河縣森林面積達14.15萬公頃,木材總蓄積量為730.5萬立方米。有木本植物110多種,喬木有紅松雲杉冷杉水典柳、胡桃楸、黃菠蘿、楊樹、椴樹柞樹、榆樹、樺樹、色樹、春樹、落葉松、山槐、白牛槭康椴赤楊暴馬子約30多種珍貴樹種。

生物資源

截至2014年,青河縣有珍貴的野生動物幾十種,藥用植物100多種。野生動物有熊、馬鹿、紫貂、猞猁、獐子、水獺、野豬、黃鼬、香鼬、飛龍沙半雞林蛙等珍稀動物。

礦產資源

截至2014年,清河縣有礦種20餘種,探明儲量有的15種,主要有煤、鐵礦石、瓷土、石英石、石灰石等38種礦產。

人口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清河縣戶籍人口385717人、常住人口386231人,其中城鎮人口168740人。

經濟概況

2012年1至6月,清河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6.92億元,同比增長25.3%,增速比前5個月上升2.1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65億元,同比增長34.2%,增速比前5個月上升3.1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1811萬美元,同比下降4.7%,增速比前5個月上升79.5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619元,同比增長10.8%;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達13320元,同比增長11.2%。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74億元, 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9億元,分別增長20.7%和23.2%,增速分別比前5個月上升11.7和7.5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截至2006年,清河縣累計改造中低產田8.5萬畝,植樹410萬株。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順利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全面完成。2005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9億元,是「九五」末的1.5倍,年均遞增9.3%。主要農產品產量均有增長,畜牧業有了較快發展,預計完成產值2.7億元,占農業產值的比重明顯加大。

第二產業

清河縣羊絨是清河的立縣產業,其產值、稅金分別占全縣的65%,產銷量占全國的60%,素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之說。

截至2006年,清河縣擁有梳絨機2萬台,紡紗生產線61條,半精紡紡紗錠5萬錠,電腦橫機500台,手動針織橫機16000餘台,構建起集分梳、制條、紡紗、織衫、織布、製衣為一體的完善產業鏈條,形成了年加工多種動物纖維45000噸、織衫3600萬件、織布500萬米、紡紗6300噸的生產能力,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深加工集散地。

截至2006年,清河與全國最大的毛衫銷售中心浙江濮院合作,開發建設了投資10億元、占地千畝的中國清河羊絨製品市場。市場緊鄰青銀高速、京九鐵路、308國道。已有10多個省、市和地區的320家企業商戶入駐,前來購物旅遊的客流量日均2000多人,市場交易額突破2億元。

2008年全縣加工山羊絨5000噸,占全國的50%。1-8月份,全縣加工各類無毛絨16000噸,同比增長8%,其中,山羊絨3500噸,同比增長13%,綿羊絨12100噸,同比增長7%;深加工發展勢頭強勁,紡紗5000多噸,同比增長30%,織布260萬米,同比增長20%,各類羊絨製品2000多萬件,同比增長60%。

截至2012年,清河縣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清河國際羊絨科技園區」已入駐企業115家,總投資60億元,先後被評為「全國十佳民營科技園區」和「中國羊絨民營科技示範園區」。

2012年1至6月,清河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 60.95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比前5個月上升3.4個百分點;實現增加值14.52億元,同比增長15.7%,增速比前5個月上升3.7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2年1至6月,清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5.39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城鎮實現12.67億元,鄉村實現12.72億元,分別增長14.5%和15.6%。

2012年6月末,清河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04.14億元,比年初增加6.80億元,增長14.9%;其中儲蓄存款80.38億元,比年初增加5.88億元,增長17.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50.24億元,比年初增加7.91億元,增長27.9%。存貸比為48.24%。

交通

清河縣地處環渤海經濟區中心地帶,北京天津濟南石家莊鄭州太原等大城市拱衛輻射內外,區位戰略潛力巨大。清河交通便利,距石家莊機場、濟南機場只有150公里路程,距天津港青島港黃驊港均在350公里以內;京九鐵路在清河設有二級站;青銀高速邢臨高速308國道肅臨線邢清線縱橫穿境,即將修建的大廣高速在清河西部擦邊而過。

歷史文化

清河張氏

清河縣是天下張姓的發源地,張姓是中國三大姓之一,占總數的11.8%,在全球人數逾一億。張氏宗族其得姓地就在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據《元和姓纂》中記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張星,因姓張氏」,現在有「天下張姓出清河」一說。清河郡是張氏祖居之地,歷來人多勢眾。從十六國北朝直至隋唐,以清河張氏最為顯赫。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東漢以後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清河崔氏後長仕北朝,北魏時一度與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大族」。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當時天下有「言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的俗諺,崔姓被當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認為「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

宰相之鄉

從東漢到五代的九百年間,清河至少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如三國時的崔林、北朝時的崔逞、崔宏、唐代的孫處約、張文瓘、傅遊藝、張錫、崔圓、崔群、崔神基、崔龜從、崔慎由、崔彥昭,後梁的張歸霸等。

狀元之鄉

清河縣是邢台市有名的狀元之鄉,僅在唐代就出了九位狀元,包括中國歷史上第一科狀元孫伏伽,兩對兄弟狀元崔昭緯、崔昭矩和崔諤、崔詹,唐代狀元崔峴、崔膠,五代狀元崔光表和武狀元崔圓。

武松文化

清河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這裡世代流傳着諸多有關武松、武大郎、潘金蓮等人物的原生態故事,其故事與傳說遠遠超出了《水滸傳》、《金瓶梅》的描寫和講述,甚至有不少故事大異於以上兩部古典小說的版本。2004年在河北省燕趙歷史名人評選活動中,武松與廉頗、荊軻、張飛、趙雲等人並列「燕趙八英」。2006年,中國民協命名清河縣為「中國武松文化之鄉」。2007年,《清河縣武松、武大郎的傳說》,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語言文化

邢台方言,屬於北方方言區的冀魯次方言區(舊稱「冀魯官話區」)。由於邢台歷史上處於直隸山東交界地帶,且有兩省六縣的「飛地」夾雜其間,地理複雜、風俗特殊,所以邢台的方言具有「源流駁雜、語彙豐富」的特點。邢台雖距北京較近,但與普通話在發音上差別很大,語彙也有一定差別,但語法則差別不大。語音與山東西北部方言接近,某些語彙明顯帶有山西方音。無論中國的語言專家還是自稱「中國通」的「老外」,面對滿口土語、侃侃而談的老農,往往也是「望土興嘆」不知所云。邢台方言和這一帶的文化、風俗就好像一件件出土文物,既「土裡土氣、又高深莫測」。

邢台方言與普通話在語音方面有一定的差異。如它比普通話少了一個舌尖後濁輔音聲母r〔r〕;邢台方言中還多出了一個舌面濁輔音聲母〔〕和一個舌根濁輔音聲母(ng)。如邢台方言把「肉」、「人」讀作〔lu〕、〔l n〕,把「娘」、「牛」讀作i。

出土文物

清河縣出土的重要歷史文物包括:1989年在清河縣杜村出土的商代白石斧子、1987年在清河縣刁樓莊的漢代六博棋盤、1987年在清河縣城關隆興寺舊址出土的宋代南無金華光佛多棱立柱、宋代陰刻花卉紋元寶枕、2006年在清河縣陳二莊村南出土的漢白玉石佛、1987年在清河縣邱家那村出土的唐代孫建墓誌和孫玄則墓誌等。

教育

2014年金秋始,邢台市清河縣開始實施免費高中教育。清河縣率先擴大免費範圍,由該縣縣財政出資免除高中階段學費,成為邢台市首個實現12年制免費教育的縣。「目前就讀高中的人數來看,每年約有3000多名學生受益於這項政策,但相應地縣財政需要多負擔300萬相關費用。

風景名勝

武松公園

武松公園落成於清河縣中心區,始建於1997年5月,占地面積166畝。其鑑古照今的雄渾風格和空靈悠遠的景色意韻,構成了京九線上一道嶄新的風景,使經濟繁榮的地域特色溶入了更加濃郁的文化氣息。規模龐大的仿古式群景建築、園林式風格布局,滲透着大量的歷史知識,逼真地再現了一些文化古蹟和傳說故事。

快活林公園

清河縣快活林旅遊區位於縣城西部王什莊,邢清公路沿線,占地面積九千餘畝,距京九鐵路清河城站三公里,區內景點建設以《水滸》、《清河縣誌》及民間有關本縣英雄武松的傳說為依據,集《威震景陽崗》、《怒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平憤除井霸》、《大鬧飛支浦》、《血濺鴛鴦樓》等故事,展示英雄形象,再現古林風貌。

新世紀廣場

新世紀廣場位於清河國際羊絨科技園區中心位置,占地面積330畝,由清華大學按照國際一流標準進行規劃設計。整個廣場自南向北分為三個區,自2002年8月開工建設以來,已投資2700萬元建成了廣場Ⅰ區、Ⅱ區和Ⅲ區。

清河湖公園

清河湖公園位於城北2公里處,整個園區植花木10萬株,內有23畝水泊人工湖,湖內共有景點30餘處,亭、台、樓、榭、橋、廊、林、苑均按高規格構築。

漢王古墓

在辛集鄉冢子村西30米處有一座大圓形土丘,谷名冢子。冢子周圍原有8座小冢子,並稱清河九冢。8座小冢子已毀壞。根據已被毀壞的8座小冢子的出土文物斷定,此冢子為漢代墓。198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植古墓

於縣城東部2公里處。武公名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人,搬清河縣孔宋莊(現名武家那村)定居.

老城牆

老城牆位於清河縣政府西2.5公里處,即古貝州城東南角內,建於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此城池東西長1000米,南北長750米,呈橢圓形。城牆的里外兩面都是用七層砌,中間用土夯築,上百用1尺厚的灰渣封頂,高3丈,寬2丈,有東、西、南三門、無北門。城內舊衙、廟、城隍廟、戲樓等,金磚硫璃瓦,雕梁畫柱的古建築物,建築藝術較高。1982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崔林三國魏時人,早年他到幽州做刺史。因不會巴結上司,被降職為河間太守。後由於崔林才能出眾,被提升為大鴻臚,負責接待少數民族的使節。黃初七年(226)魏明帝即位,崔林賜爵光祿勛,不久又出任司隸校尉。景初二年(238)崔林被任命為司空。於正始五年(508)離開人世。

崔浩(?-450年),邢台清河人,北魏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官至司徒。崔浩長相如美貌婦人,曾自比張良,深為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所器重,是南北朝時期第一軍事謀略家,史稱」料敵制勝、變化無窮「。作為統一戰爭的謀主,崔浩參與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的軍事決策,輔佐北魏成功敗胡夏、滅北涼、擊柔然,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做出了貢獻。

張文瓘唐代清河人,貞觀年間明經及第,歷任并州參軍、水部員外郎、雲陽縣令、東西台舍人。乾封二年,遷東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遂與李勣同為宰相,俄知左史事。咸亨三年,改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兼大理卿。上元二年,拜侍中。儀鳳三年,反對唐高宗征討新羅,抱病進諫,不久病逝,年七十三,追贈幽州都督,予諡曰懿。父子皆知三品,號稱「萬石張家」。以嘗事孝敬皇帝,詔陪葬恭陵。

張祜(約785—849?),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武松北宋清河(今邢台清河)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北宋義士,原為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大宋宣和遺事》),後被施耐庵據此塑造成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血濺鴛鴦樓後,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曾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武松打虎」的事跡廣為流傳。在征討方臘的戰鬥時,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後班師時武松在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素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之說。

清河縣著名人物有:西漢大儒張禹東漢重臣白馬令李雲,十六國北魏大將張讜南北朝天文歷數學家張恆張子信唐代巾幗學士《女論語》作者宋若莘以及近代著名學者顧隨等諸多名人志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