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君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君側

成語: 清君側

拼音: qīng jūn cè

成語出處

《公羊傳 定公十三年》:「此逐君側之惡人。」唐 李商隱《有感》詩:「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新唐書 仇士良傳》:「如奸臣難制,誓以死清君側。」

成語釋義

指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壞人。

成語示例

若變起,足下以一軍敵彼二軍,保護聖主,復大權,清君側,肅宮廷,指揮若定,不世之業也。梁啓超《戊戌政變記 譚嗣同傳》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清除君主身旁的壞人。

英語翻譯

rid the emperor of "evil" ministers <clear the court>[1]

盤點歷史上的清君側

和平方式的清君側

和平方式的清君側,就是利用文字或是口頭來進諫,向君主表達其身邊有哪些人是奸佞小人,請求君主清除之。在中國歷史記錄里,這種形式是最多的。歷史上都有許許多多正直的官員會上奏章向皇帝檢舉奸佞小人利用權勢為非作歹、迫害良民,用奏章和口頭進諫來攻擊君主身邊的近臣,當然會引起君主身邊權勢近臣的反擊,造成政治上若干的激盪。 歷史上利用文字或語言來批評君主身邊小人的最著名兩個時期,一個是在東漢,東漢的士大夫們常批判君主身邊的宦官,尤其東漢中葉宦官干政的時間最長,他們干政後把持政治,把政治風氣都敗壞了。於是當時士大夫們就對這些小人進行強烈批判,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清議」,結果宦官們起而反擊,把士大夫囚禁起來,造成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 第二個較著名的時期是大明:大明同樣的,君主身邊圍繞着宦官,宦官為非作歹,且還設立特務機構,使許多士大夫實在是看不過去,起而攻擊批評宦官。當然這些士大夫們也同樣遭遇政治迫害。

武力手段的清君側

大漢:功臣集團剷除呂氏 另一種清君側的方式是用非和平的方式,換句話說,即是用武力清君側。歷史上這種用武力清君側的例子,看起來是比用言論清君側少了很多。史上比較有名的用武力來清君側之例子,如:西漢高帝去世時,惠帝繼位,由呂后在背後執掌朝政。惠帝逝,呂后作主,先後立兩個少帝,朝政實際上由呂后操控。呂后大量進用外戚,即呂氏家族──比較著名的是呂產呂祿,所以朝政被外戚把持。當時的君主是漢少帝,其身邊實際上都是外戚呂氏。 此外當時朝廷上另外一個大勢力,即是「功臣集團」,這些功臣們害怕自己的勢力會喪失,又怕呂氏會篡奪劉家的天下。於是功臣集團聯合起來用武力剷除了呂氏,把呂家這些外戚們都殺盡,這便是以武力的方式來清除君側。

大唐:清君側獲得多次成功 在大唐,以武力來清君側的例子較多。如在唐高宗去世後,中宗繼位,武則天在幕後干預政權、掌控朝政,唐朝的宗親王室們心中都感到恐懼,怕武太后會對他們不利。於是,琅玡王等皇族王爺們便起來想以武力的方式剷除武則天勢力,結果卻很快被武則天用武力平定而失敗了,這次用武力來清君側沒有成功。武則天稱帝後,非常信任兩個男妾: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這兩人大權獨攬,做盡壞事。朝廷大臣們對武則天身邊這二人非常不滿,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趁武則天重病臥床時,帶軍隊進宮殺掉張易之兩兄弟,武則天也無可奈何,宣布退位。這是歷史上又一次用武力成功的清君側。 武則天死後,唐中宗,中宗非常寵愛其皇后韋氏,但韋皇后卻想效法武則天,成為第二個女皇帝,於是韋皇后圖謀按武則天的老路一步步走下去。武則天做皇帝的步驟,第一步是做皇后、第二步是做太后、第三步做皇帝,所以韋後也想如法炮製。但中宗身體尚十分健康,韋皇后用毒藥毒死中宗,另立了一個少帝李重茂。少帝當然不能問政,朝政實際上操在韋太后手裡。韋後遂重用自己女兒安樂公主與韋家外戚,以及武則天的侄兒(也是外戚),朝政非常之亂。此時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日後的唐玄宗),在某天晚上發動政變,帶領軍隊進宮,將韋太后、安樂公主等人都殺掉,這又是一次用武力來清君側而獲得成功的行動。 另一次用武力來清君側是唐玄宗天寶十年以後,此時是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當宰相,朝政也非常腐敗。在邊疆地區手握軍權的節度使安祿山與楊國忠是政治上的死對頭,兩人皆在唐玄宗面前爭寵。楊國忠在唐玄宗身邊,可以天天面見皇帝,可是安祿山卻難得才進京一次,故非常害怕楊國忠向皇帝進讒言來害他。所以在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就以「討伐奸臣楊國忠」的名義,從幽州(也就是今日北京)起兵,這就是歷史上所謂「安史之亂」的開始。但安祿山起兵的時候並不是說自己要篡位,而是說他要「清君側」。這次安祿山起兵是唐朝歷史上一次重大軍事事變,從此以後唐朝由盛轉衰。

大明:明成祖靠清君側治世 用武力來清君側最成功的例子發生在明朝。明太祖在位時,為防範功臣們作亂篡位,便將幾個兒子都封為王,且各有領地各擁軍隊。明太祖認為用自己的兒子當屏藩,可以保衛在中央的皇帝,讓功臣們不敢輕舉妄動。 但當明太祖死後,其孫子惠帝繼位,當時因惠帝尚年幼,眼見擁有重兵都是各地藩王們,又不聽自己的話,所以明惠帝身邊的幾個大臣如黃子澄等,遂勸惠帝要「削藩」,惠帝聽從他們的意見從事削藩。這件事情立刻引來當時鎮守北方的燕王反抗,燕王首先起兵,打出的名號即是「清君側」。燕王軍隊進入南京,那些被燕王指為奸臣的大臣被殺,惠帝也因戰亂失蹤不知去向。燕王在南京登基為帝,而後做了天子,是為明成祖,這大概是歷史上最成功的用武力來清君側之例子。[2]

國外的「清君側」

日本明治十年,爆發了打着「清君側」旗號的西南戰爭。這場戰爭很有意思,日本下層武士沒有飯吃,西鄉隆盛要求帶武士們去攻打韓國搶糧票,可是維新政府以現在實力不行,要忍一忍為理由,拒絕了西鄉隆盛。其實,日本政府要建立現代化制度,必須收拾仰仗舊制度生存的下層武士,你西鄉隆盛要帶領下層武士出去打仗,那不是添亂麼。最後西鄉隆盛以「清君側」的口號起兵,要打敗維新新政府裡面的叛徒,經過一場大戰,西鄉隆盛失敗自盡。

同樣都是學習中國,日本的「清君側」失敗了,非洲的「清君側」卻成功了。2017年11月15日,津巴布韋執政黨稱其領導人穆加貝已被軍方控制,軟禁在家。軍方的聲明就是典型的「清君側」:清除穆總統身邊的犯罪分子,不讓他們繼續傷害津巴布韋。在穆統治期間,津巴布韋變成非洲最落後國家之一,失業率高達80%,通脹率更是驚人,1000億面值的紙幣就是最好的證明。[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