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淡海輕軌

圖片來自piliapp

淡海輕軌,是台灣新北市營運中的輕軌路線,路線編碼為V,路線代表色為朱紅色,是新北捷運的一部分,分有綠山線藍海線及三芝延伸線等3條路線。淡海輕軌最早於1992年提出,現採高架、平面混合型式建置,路線主要行經新北市淡水區,並計劃延伸至三芝區

由綠山線及藍海線部分路段組成的淡海輕軌第一階段路網主體工程於2014年11月23日開工,其中綠山線於2018年12月23日通車,藍海線一期則於2020年11月15日通車;由藍海線二期為主的第二階段路網則於2018年啟動興建、預計於2023年完工。另三芝延伸線則仍在規畫階段。淡海輕軌曾委由高雄捷運公司維修與經營3年(2017年-2020年)[1][2][3],而維修仍由高雄捷運負責至今。

目錄

簡介

淡海輕軌是繼高雄捷運環狀輕軌後台灣第二座輕軌運輸系統,為臺灣北部第一條輕軌系統。

由於淡水地區的外國旅客眾多,以及國內的新住民人口增加,淡海輕軌的售票機規劃設置中文英文日文韓文馬來文印尼文越南文泰文德文法文等10國語音。配合目前電子票證環境蓬勃發展及旅客用卡習慣改變,刷卡機也可支援多達8種電子票證,因應未來需求。

歷史

配合淡海新市鎮計畫,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於1992年11月完成《淡海輕軌可行性研究報告》,否決了自台北捷運淡水線淡水站高運量大眾捷運系統延伸的構想,而建議以中運量大眾捷運系統型式紅樹林站將捷運延伸至淡海地區。1999年6月11日,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首度將以中運量大眾捷運系統延伸的構想函送中華民國交通部審查;然而,交通部於2002年5月27日函覆指出「以目前政府財政狀況,對編列龐大經費興建供給導向捷運系統之迫切性,尚待研議。建議短期內以加強運用公車接駁營運方式,以密集提供新市鎮與淡水捷運站之旅運服務為優先考量。」而未核定該線的興建。

直至2005年淡海輕軌的規畫作業才重新展開。2005年6月22日,中華民國內政部以「研商淡海新市鎮輕軌捷運系統規劃建設事宜」為主旨召開會議,會議做成以輕軌運輸系統型式重新推動淡海輕軌的決議,獲得行政院指示全案「依大眾捷運法辦理」,隨後委託交通部的協助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於2006年指定編列800萬的預算補助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辦理淡海輕軌的可行性研究作業,最後於2007年10月完成淡海輕軌可行性研究,由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報請行政院核定,而後獲得行政院於2010年6月8日核定。

在可行性研究核定的過程中,行政院曾多次函示提出意見,包括建議使用不同系統建設且興建型式不定下與原方案間的優劣、淡海輕軌未來的營運機關為何及認為淡海新市鎮的開發應配合同時完成等,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則一一答覆認為輕軌運輸系統的方案仍屬最優選項、新北市政府已同意擔任營運主管機關自負盈虧、內政部已進行淡海新市鎮後續開發整體發展計畫研擬等。

在行政院核定可行性研究後,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隨即於同年展開淡海線的環境影響評估及綜合規畫作業,於2012年12月7日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備查環境影響說明書、2013年2月25日獲行政院核定綜合規畫。而其中淡海輕軌的正式名稱也自2007年12月的「淡海輕軌延伸線」,於2012年12月11日再度更名為「淡海輕軌運輸系統」。

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於淡海輕軌的綜合規畫中,就各方面的需求與民意重新檢核了淡海輕軌的線型與場、站設置。

在綠山線部分,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在綜合規畫中將其分為「捷運紅樹林站至國泰橋(綠I)」、「國泰橋至淡海新市鎮(綠II)」及、「淡海新市鎮(綠III)」等3個路段進行探討。其中綠I路段就淡海輕軌紅樹林站的設置提出了將紅樹林站設於台北捷運淡水線軌道上方的A案及設於淡水線紅樹林站機車停車場上方的B案,在就建造費用、工程困難度的評比下最後決定採B案;綠II路段就規畫路線提出了行經芝投公路的A案及不行經芝投公路的B案,在就建造費用、工程困難度、建物拆遷、都市計畫配合的考量下最後決定採B案;綠III就建造型式的選擇提出了部分高架的A案及全線高架的B案,在就建造費用、工程困難度、用地徵收、景觀環境衝擊的權衡下最後決定採A案。

在藍海線部分,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在綜合規畫中將其分為「捷運淡水站至淡江大橋(藍I)」、「淡江大橋至淡海新市鎮(藍II)」2個路段進行探討。其中藍I路段就是否行經淡水老街提出了以單股型式行經淡水老街並繞行中山路的A案及不行經淡水老街,分別以平面單股型式雙向行經中山路的B案、以高架單股型式雙向行經中山路的C案及以高架雙股型式雙向行經中山路的D案,最後在就建造費用、工程困難度、用地徵收、建物拆遷、都市計畫配合、運輸功能與效益及景觀環境衝擊的交叉評比下最後決定採A案;基於民意的反對,藍II路段則在不考慮可行性研究階段方案的路線方面提出行經公司田溪西側的A案及行經淡海路的B案,在就用地徵收、都市計畫配合、景觀環境衝擊及地面交通衝擊的考慮下最後決定採B案。

除此之外,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也在綜合規畫階段以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成果為基礎,調整場站的設置。考慮民意及人口數據等於綠山線增設竿蓁林站淡金鄧公站新市一路站;根據路線方案的調整於藍海線增設沙崙站台北海洋大學站;配合機廠土地開發在增設崁頂站的同時將淡海新市鎮站南移。經過綜合規劃的調整,淡海輕軌的總經費自原先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新台幣118.7億增長為153.06億[4]

在行政院核定綜合規畫後,目前淡海輕軌的第一期路網的主體工程已經於2014年11月23日正式開工,2017年新北市政府與中鋼公司簽約將淡海輕軌委由高雄捷運公司代維修與經營3年,綠山線部分於2018年12月23日通車、12月24日開始試營運

2019年2月1日起正式收費,2月1日至4月30日票價全面降新臺幣5元,基本票價由原新臺幣20元減至新臺幣15元起跳,乘客使用電子票證將再享8折優惠,雙北1280定期票均可使用,營運時間也延長從上午6時到晚上12時。淡海輕軌從2月1日起開始收費,與淡海輕軌串聯的淡水公車路線,同步從2月1日起推出60分鐘內搭乘淡水地區公車與輕軌雙向轉乘優惠,全票優惠新臺幣8元,學生票優惠新臺幣6元,年長者、身心障礙者及孩童優惠新臺幣4元。

2019年3月4日,淡海輕軌開放民眾攜帶自行車搭乘,而自行車單程票價是新臺幣50元,4月30號以前可享新臺幣40元的優惠,並且採人車合併收費,一票到底,不過僅能停放在第二節和第四節車廂的「多功能停放區」,每區限停放2輛自行車,旅客也必須以「車不離身」方式停放。

淡海輕軌在2019年4月4日起至4月7日4天連假期間,提供全國12歲以下兒童免費搭乘,還可獲得特製每天在紅樹林站限量發送2000張的幾米貼紙,1天1款送完為止;新北市兒童憑新北兒童卡還可加碼領取1張特製版貼紙。

2020年11月15日,藍海線第一期路網(濱海沙崙-漁人碼頭)正式通車,新增三站共2.21公里,行車營運路線從紅樹林站至淡水漁人碼頭站計8.4公里[5]

2021年1月31日,新北捷運宣布,為了鼓勵更多民眾體驗行動支付,同時歡慶系統導入滿周年,2月1日起至2月28日止,民眾使用Line Pay Money 跟 MasterCard信用卡,包含綁定Apple Pay、Google Pay與Samsung Pay 等行動支付搭乘淡海輕軌,可享票價0元優惠。[6]

公共藝術

綠山線(紅樹林站-崁頂站)月台皆設有與國際知名插畫家幾米合作量身訂做之「閉上眼睛一下下」系列作品,以小女孩搭乘輕軌列車後的幻想為主題,於淡海輕軌每一站月台候車空間與擋風雨玻璃、主題列車、淡水行政中心公車站設有雕塑或插畫。增添民眾候車樂趣,更提昇淡海輕軌整體價值;從淡海新市鎮大眾運輸通勤工具,變成自身即是一觀光景點。

藍海線第一階段(台北海洋大學站-淡水漁人碼頭站)因路線行經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跡,三站站體及擋風玻璃皆設有融入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意象之浮雕、雕塑及插畫。

運行模式

預定的運行模式分為三種,藍海線第一階段完工時期,分為綠1線與綠2線兩種運行模式;藍海線第二階段完工的時期,分為綠1線、綠2線及藍線三種運行模式。

綠1線

為綠山線全線,列車自V01紅樹林至V11崁頂。

綠2線

為綠山線前半及藍海線後半的路線,列車自V01紅樹林至V09濱海沙崙,接續V28台北海洋大學、V27沙崙、V26漁人碼頭為止。

藍線

為藍海線前半的路線,列車自V21淡水至V26漁人碼頭(月台位於中正路上)。

路線

已獲得行政院核定的淡海輕軌,第一期路網主要分為綠山線藍海線兩條路線,全長9.55公里,設置共14站;第二期路網則為藍海線的延伸,長4.44公里,設置6站。綠山線的總長7.4公里,設置7座高架車站及4座平面車站;藍海線與綠山線1.21公里共線,第一、二期總長7.86公里,不含共線段設置9座平面車站。

而除了綠山線及藍海線兩線,淡海輕軌還有往北延伸至三芝區三芝線及往西延伸至八里區八里線的未來規畫。

綠山線

綠山線起自台北捷運紅樹林站北側的機車停車場上方,一路以高架型式沿台2乙線淡金公路、金龍橋、濱海路建置,並在中山北路後降為平面,自沙崙路轉往新市六路路口為端點。

藍海線

藍海線起自台2乙線中山路與淡水老街中正路的分隔島,分別循兩路以單股方式建置,並於中正路與文化路交會處併為雙股,一路沿台2乙線西行至觀海路右轉淡海路跨公司田溪,續沿濱海路到濱海沙崙路口,與綠山線銜接共軌。

藍海線中的V26淡水漁人碼頭站、V27沙崙站、V28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為第一期施工路網,於2020年11月15日通車。

藍海線第二期路網包含藍海線淡水站(V21)至淡水漁人碼頭站(V26),因原定行駛老街規劃遭到反對,改走河岸路線,預計於2021年動工,2025年完工[7]

三芝延伸線(尚在規劃階段)

三芝線規畫以綠山線沙崙路及新市六路路口為起點佈設,往北延伸至淡海新市鎮第1期第3區及第2期第1區,路線建置於計畫道路為主。未來若確定興建三芝線,將於路線末端設置駐車廠以調度車輛。

參考文獻

  1. 輕軌委外經營 議員抨陳菊管新北捷運. TVBS. 2017-06-08 [2017-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3). 
  2. 鍾孟軒. 節省成本 淡海輕軌由高捷營運三年. 新頭殼. 2017-06-08 [2017-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8). 
  3. 議員關切淡海輕軌 朱立倫:將成立捷運公司接手營運. 新北市政府新聞局. [2017-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4. 路線說明.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5. 王志誠、周貞伶. 淡海輕軌第一期藍海線通車. 台灣新生報. 2020-11-15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Chinese (Taiwan)). 
  6. 記者王峻昌.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1-31/531390. 新頭殼newtalk. 新頭殼newtalk. [2021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Chinese (Taiwan)).  外部鏈接存在於|title= (幫助)
  7. 吳亮賢. 輕軌藍海線第二期改走河岸 捷運局:最快2025年完工. 聯合報. 2020-11-15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