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鷹二號岸艦導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鷹二號岸艦導彈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海鷹二號岸艦導彈(HY-2),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研製服役的飛航式戰術岸艦導彈武器系統。海鷹二號導彈武器系統由導彈、機動式(或固定式)發射陣地設備和技術陣地設備三部分組成[1]。外貿出口型號名稱C-201。北約代號C-SS-3 「Saccade」(掃視)。

設計

1965年4月,第三機械工業部320廠(南昌飛機製造廠)以正在仿製中的射程40千米的上游一號為基礎,開始研製延長射程的海鷹一號反艦導彈。由於320廠的方案被認為相對保守,射程只有70千米,雖然能更快形成產品但並不能完全滿足海軍作戰要求。幾乎同時,飛航導彈研究院(即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三研究院)另提出了一個方案,國防科工委會同海軍審查後決定在海鷹一號岸艦導彈研製的同時上馬該方案,彈上成品部件與系統設備儘量與「海鷹一號」通用。1965年被列為國家立項,1966年命名為海鷹二號岸艦導彈。 

彈體進一步加長了0.88米,採用承力式箱體設計,增加了燃料儲量,有效射程延長到95千米。這有利於把岸防導彈部署在陸地縱深,用海岸觀通站或航空機載對海警戒雷達來指示敵艦目標,提高了岸艦導彈的生存力與作戰力。同時還研製了配套的更大推力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延長液體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提高了自動駕駛儀的中段導航精度性能,配套的地面設備也需要重新研製。1967年9月29日首發飛行試驗成功。至1970年3月設計定型,試驗取得7射6中、11射10中的成績。海鷹二號制導方式是「自控」加「自導」,發射時導彈在助推器推動下爬高到400米,巡航飛行時高度100-300米[2],末端突防飛行高度為8米。

由於320廠要承擔艦載上游一號/海鷹一號的生產,1969年2月決定在瀋陽139廠擴建建立生產線。由于海鷹二號研製進展順利,幾乎與海鷹一號同時完成定型試驗,而且更滿足中國海軍要求,海鷹一號岸艦型就被海鷹二號取代列裝,轉為主要裝備051型驅逐艦,所以後來海鷹一號更多是作為艦艦導彈出現的。由于海鷹二號導彈的長度太大,即使當時中國海軍最大的作戰艦艇051型驅逐艦裝不下其發射裝置,無法上艦,因此海鷹二號只作為岸防導彈裝備。在1975年開始改型研製裝載於轟-6轟炸機鷹擊六號空艦導彈

視頻

海鷹二號岸艦導彈 相關視頻

帶你走進中國岸艦導彈部隊的歷史變遷
史上最輕的超音速戰機!空重僅3.1噸,南昌飛機製造廠設計生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