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濟南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濟南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初年置。高帝時稱博陽郡,為齊國支郡,後改名濟南郡。呂后時分齊國之濟南郡置呂國、濟川國。文帝時置濟南郡。治東平陵縣(故城在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北)。武帝時析濟南郡置泰山郡,屬青州刺史部。東漢置濟南國,屢除為郡。魏置濟南國。晉置濟南郡,移治歷城。北魏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遂為州治。隋時罷濟南郡,此後至唐,或為齊郡,或為齊州[1]

郡名起源

秦時於今山東西北置濟北郡。漢元年(前206年),項羽封田安為濟北王,都博陽。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分濟北郡南部置博陽郡,治博陽(即博縣)。又立長子劉肥為齊王,以臨淄、博陽、濟北、膠東等七郡屬齊國。後博陽郡徙治於東平陵,以其地在濟水之南,遂改名為濟南郡。呂后二年(前186年),「立其兄子酈侯呂台為呂王,割齊之濟南郡為呂王奉邑」,置呂國。濟南之名始見於此。

沿革

西漢

呂后七年(前181年),改呂國為濟川國,封詐惠帝子劉太為濟川王。八年(前180年),呂后崩,除濟川國,徙劉太為梁王。漢文帝元年(前179年),濟南郡復歸齊國。十六年,置濟南國,立劉辟光(齊悼惠王肥子)為濟南王。景帝三年(前154年),濟南王辟光、膠西王卬、膠東王雄渠、菑川王賢諸兄弟參與七國之亂,濟南王辟光伏誅,濟南國除為郡。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釐濟南郡南部置泰山郡。此後,濟南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山東省濟南市市區東部、章丘市、濟陽縣、鄒平縣以及淄博市之周村區、淄川區等地。有工官、鐵官。

東漢

王莽時改濟南為樂安。東漢初,為張步所據。漢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耿弇破張步,平定青州。般陽縣入齊郡。十五年(39年)四月,封皇子劉康為濟南公。十七年十月,進爵為王。三十年(54年),「以平原之祝阿、安德、朝陽、平昌、隰陰、重丘六縣益濟南國」。明帝永平中,改朝陽為東朝陽,平昌為西平昌。又以濟南王康圖謀不軌,「削濟南國之祝阿、濕陰、東朝陽、安德、西平昌五縣」入平原郡。重丘縣蓋永平中省並。章帝建初八年(83年),上述五縣還屬濟南。之後再次劃歸平原

約在安帝年閒,濟南國領十縣:東平陵縣、著縣、於陵縣、台縣、菅縣、土鼓縣、梁鄒縣、鄒平縣、東朝陽縣、歷城縣。

安帝延光四年(125年),濟南王香薨,無嗣國除。順帝永建元年(126年),以阜陽侯劉顯為濟南王。桓帝永興元年(153年),濟南王廣薨,無嗣國除。靈帝熹平三年(174年),以河閒王劉利子劉康為濟南王。光和末,曹操為濟南相[2],「國有十餘縣」,應是漢末有所增置。建安十二年(207年),黃巾軍攻占東平陵,殺濟南王贇,其後贇子劉開嗣立。

魏晉

魏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受禪,以濟南王劉開為崇德侯,國除為郡。齊王芳正始七年(246年),徙任城王曹楷為濟南王,置濟南國。轄東平陵、歷城、祝阿、漯陰、著、台、菅、東朝陽、鄒平、梁鄒、土鼓、於陵,共十二縣。魏滅蜀漢後,遷蜀地豪族於濟南郡北部,置濟岷郡。

西晉太康初,濟南國除為郡,改東平陵為平陵,以東朝陽、梁鄒入樂安郡。懷帝永嘉中移治歷城縣。十六國時期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所據。義熙四年(410年),劉裕滅南燕,復歸東晉。

南北朝、隋唐

宋初,濟南郡屬青州,領歷城、朝陽、著、土鼓、逄陵、平陵六縣。元嘉九年(432年),僑置冀州於歷城。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魏將慕容白曜攻占歷城,濟南入北魏。北魏置齊州,轄濟南、東魏、廣川、東平原、東清河等郡。北魏承明元年(476年),以拓跋羅拔為濟南王。太和七年(483年),濟南國除為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濟南郡。大業三年(607年),改齊州為齊郡。唐初復置齊州。天寶五年(746年)改齊郡為濟南郡。乾元元年(758年)仍為齊州。

視頻

濟南郡 相關視頻

《中國百家姓》探訪章丘龍山文化遺址拍攝花絮

參考文獻

  1. 百年以來,歷城區的老照片 ,搜狐,2020-05-12
  2. 平陵古城的前世今生 ,搜狐,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