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陽東周王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洛陽東周王城即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所建王城的遺址。由平王至景王加上後來的赧王,先後有二十五王在此執政達五百餘年之久。

王城最初指最高統治者(王)所居之城,在周代是專有名詞,特指周天子在洛河以北、澗河兩岸興築的都城。

考古發掘

東周王城的規模、布局和演變,歷代文獻多有記載。但因年代久遠,昔日壯觀的景象如今已蕩然無存。19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為尋找東周王城的蹤跡,根據文獻記載,在今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澗河兩岸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並在澗河東岸的小屯村發現了漢河南縣城遺址。因漢河南縣城與東周王城之間存在着沿襲關係,於是考古工作者就以漢河南縣城城址為基點,很快在其外圍找到了沉睡地下兩千多年的東周王城遺址。進而摸清了東周王城的具體位置、布局和範圍。以後又多次在此區域有重要發現,特別是在王城東部發現了大型車馬坑[1]和大型墓葬,揭開了東周王城陵區之謎,為了解東周王城的全貌提供了新的珍貴資料。

2013年3月,洛陽東周王城之名,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

歷史沿革

1953年,在洛陽東周王城東北城角外鐵道北的燒溝村發掘了59座戰國墓,多數是豎穴墓,十餘座是洞室墓。

1954年,為配合洛陽市的城市建設,找到並確定洛陽東周王城的具體位置,以便於城市的規劃,中央文化部組織考古人員進駐洛陽開始對洛陽東周王城進行勘察工作。同年,在配合中州路修建工程的考古發掘中於西工段發掘的260座東周墓。這批墓葬絕大多數是大、中、小型的長方形豎穴墓,只有極少數屬於晚期的洞室墓。

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在漢屯路(紗廠路至解放路段)鑽探出四座呈「甲」字形的東周墓,即洛陽西郊M1、M2、M3、M4。並發掘了M1。

1958年,經過數年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在洛河以北的澗河兩岸找到洛陽東周王城城址。

此後又經過洛陽的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考古發掘,對洛陽東周王城的城市布局已有了一個較清晰的認識。 洛陽東周王城所在的位置、城圈基本上呈長方形、宮殿區位於城址的西南部。

1974年,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發掘了四座「甲」字形墓中的M4。和M1兩座都是積石積炭墓,埋葬的特點和金村大墓比較一致,都為「甲」字形積石積炭墓。許多學者考證金村大墓應為周敬王避王子朝之亂之後的周王陵墓。那麼這四座大墓規模大、級別高,應為王、侯級的墓葬。

1984年,在洛陽東周王城內的東南部,即中州渠以南612工地,在6萬方米範圍內發掘東周墓葬500餘座,除2座車馬坑以外,均屬中小型豎穴墓。

2001年,洛陽東周王城車馬坑廣場修建時發掘的200多座東周墓和十幾座車馬坑,其中「天子駕六」車馬坑就是此次考古發掘所獲得的成果。同年,在洛陽市第二十七中學校園內發掘了一座「十」字形大墓,一座「甲」字形大墓,均為王、侯級的陵墓。

2002年,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九都路與體育場路交叉口東北部的洛陽東周王城東牆外約30米、洛陽市第二十七中學院內又發現1座車坑、1座馬坑及3座大墓。3座大墓呈東西向排列,其中2座「中」字形墓位於「亞」字形墓的西邊。

2004年,發掘了洛陽瞿家屯的大型夯土基址。該處夯土基址位於洛陽東周王城南城牆外。

2013年7-12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澗西區舊城改造銅鑼灣廣場洛陽理工學院附屬中學以及洛陽中邁瞿家屯城中村改造項目建設過程中,發掘了兩段洛陽東周王城西城牆[2]和一段南城牆遺址。

視頻

洛陽東周王城 相關視頻

探訪洛陽東周王城遺址公園
洛陽王城公園建1955年,占地1080畝,全國第一座遺址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