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洋中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部,省道寧古線貫穿境內,土地面積153.3平方公里,轄33個行政村,7974戶,33107人。鎮所在地海拔340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是蕉城區西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是以生態農業及加工為主,集商貿、旅遊休閒為一體的宜居城鎮,素有「蕉城好西鄉」的美譽。

2019年1月,洋中鎮被認定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

目錄

鄉鎮概況

洋中鎮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距寧德市中心蕉城區僅25公里,距漳灣集裝箱碼頭僅40公里,而隨着寧古路新線金涵至石後隧道的建成,將極大縮短至蕉城的距離。

洋中鎮資源豐富,高嶺土品位高、儲量大;全鎮茶園面積達8000多畝,是榮獲國優產品「天山綠茶」主產地;全鎮擁有草場近3萬畝,是建設畜牧業基地的優良場所。氣候資源是洋中的「拳頭」優勢,全鎮有10多個村座落在海拔700米的區域,是發展反季節食用菌、蔬菜的理想場所,天湖村就因全省最早發展反季節蔬菜而聲名遠播。

洋中還是一個文化古鎮,是丞相周導、國師周斌的故里,人才輩出,被譽為「文獻之里」[2]

承載歷史負荷的洋中鎮,搶抓着新世紀的機遇,「浮排」之地必展龍游萬里的風采,在不斷地開拓進取中重振「好西鄉」的雄風。.

歷史沿革

因在宋元屬寧德縣青田鄉,明代分屬青田鄉二十二都、二十五都、二十三都。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為寧德縣五個區的第三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為洋中鄉。解放初期為第四區,1955年改為洋中區,1958年改設洋中人民公社,1961年復立洋中區,1966年改稱洋中鎮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銷洋中人民公社建制,成立洋中鄉,1988年,改為鎮建制。

1997年,面積165.8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洋中、北洋、東山、上坎、蓮下、鳳田、青潭、寶岩、前路、莒溪、天湖、山阜、留田、南坪、際頭洋、章後、邑堡、芹嶼、林坂、陳洋、藤村、坎下、溪富、溪源、梧洋、方家山、利洋、嵋嶼、鍾洋、九道、田地、井坪32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洋中、北洋、東山、上坎、蓮下、鳳田、青潭、寶岩、前路、莒溪、天湖、山阜、留田、南坪、際頭洋、章後、邑堡、芹嶼、林坂、陳洋、藤村、坎下、溪富、溪源、梧洋、方家山、利洋、嵋嶼、鍾洋、九道、田地、井坪等33個行政村,287個村民小組,283個自然村。

洋中鎮人民政府駐洋中村國師路13號。電話區號0593,郵政編碼352113,距市區20左右千米。

視頻

洋中鎮 相關視頻

空中新蕉城——洋中鎮
尤溪縣洋中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