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瀉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瀉湖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潟湖

舊稱;瀉湖

含義;海岸帶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水域

分類;海岸類和珊瑚類、淡化類、咸化類

功能;防洪,保護海岸,天然養殖場

著名地;戈佐內海、科勒潟湖、杭州西湖

在海的邊緣地區,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絕或周期性隔絕,從而引起水介質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體性質的潟湖。能起隔離作用的可以是障壁島、沙壩、沙灘、沙丘、鮞灘等。潟湖最大特點是鹽度不正常,在潮濕地區因河水大量注入而發生淡化,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因強烈蒸發而發生咸化;尤其在小潮差條件下,這種鹽度變化可相當大。因此,可分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兩個亞相。當鹽度>3.5%時為咸化潟湖,<3.5%時為淡化潟湖,它們在沉積物成分、生物特徵等方面均有顯著的不同。[1]

分類

潟湖(xì hú)(誤稱瀉湖由於潟字少見並被不少人認為是繁體字,其實不然):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帶泥沙的橫向運動常可形成離岸壩-潟湖地貌組合。當波浪向岸運動,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積,形成高出海水面的離岸壩,壩體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半封閉或封閉式的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沖開堤壩,形成潮汐通道。漲潮流帶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內側形成潮汐三角洲。潟湖沉積是由入潟湖河流、海岸沉積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質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質夾砂礫石物質組成,往往有黑色有機質粘土與貝殼碎屑等沉積物。

海岸與濱岸壩之間,有水道與外海相通的淺水區。

濱岸壩是由波浪堆積而成的砂壩或礫石壩,或是珊瑚礁壩,相應地分為兩種類型:海岸潟湖和珊瑚潟(xì)湖。

潟湖形成後由於與水體連通性的差異,導致其水體鹽度出現差異,據此可分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

海岸類

海岸潟湖位於濱岸壩與海岸之間,水域狹長而不規則;海岸潟湖按鹽度可分為半鹹水、鹹水和極鹹水三種。半鹹水潟湖接受較多的徑流。

極鹹水潟湖形成在蒸發量超過海水流入量之處。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馬德雷湖(Laguna Madre)、黑海的西瓦什湖(Sivash Lagoon)鹽度分別達到65~132%。

在此條件下可以有鹽沉澱。

在湖底地形剖面上,位於濱岸壩後方的海岸潟湖通常是細粒沉積帶,湖底剖面隨時間而逐漸淤高,只在接近潮流入口處有較深的溝。

珊瑚潟湖的湖底,可因鈣質沉積而變平坦,或存在死、活珊瑚的礁墩。

珊瑚類

珊瑚潟湖由環狀珊瑚礁環繞或由壩狀珊瑚礁相隔而成,水域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狀。

海岸潟湖分布廣,估計約占全世界海岸線的13%,多形成於潮差較小或中等、波浪能量較低或中等、有豐富沉積物足以形成起保護作用的濱岸壩之處。

珊瑚潟湖的分布局限於具備珊瑚生長條件的熱帶開闊海域,主要見於距赤道南北緯25°以內。

珊瑚潟湖從小環礁湖到直徑2.5~100公里的大環礁湖均有。深度很少超過20米,有許多更淺。濱岸壩潟湖特點是長,在美國東海岸斷續長達1500公里。澳大利亞南部的吉普斯蘭(Gippsland)潟湖群形成在長約149公里的濱岸壩後方。

湖深1~6米。潟湖湖水的循環受潮流入口寬度、潮差和附近陸地徑流注入量的影響。吹入潟湖的大風也有影響,可吹高湖面,停息時則使湖水外洩。

湖水流速在橫穿濱岸壩的水道中最大,吉普斯蘭潟湖入口處潮流流速達3海里/小時,在河流洪水入海時可增大到7海里/小時。在珊瑚環礁潟湖中,徑流很少或沒有,只在潮流很大時引起海水的進出。

在水溫與鹽度方面,珊瑚潟湖的湖水與外海上層海水相同。海岸潟湖的水溫與鹽度因氣候變化大而變動較大。

由於水淺,水溫接近氣溫,冬季比外海低,夏季比外海高。鹽度則隨進入潟湖和徑流量與潮流量之比而變化。

潟湖區的植物取決於當地的氣候與湖水鹽度。熱帶潟湖中紅樹林繁盛,溫帶潟湖中常生長鹽沼植物。

植物的種屬取決於植物的耐鹽度和湖底條件。

鹽度較小的湖區發育蘆葦沼澤,鹽度接近外海時生長鹽生植物。海岸潟湖中的動物多為生長在軟泥或沙中的牡蠣等軟體動物。

珊瑚潟湖中的動物多為造礁動物,海岸潟湖在下沉區、穩定區和上升區都可形成,只要岸坡比涌浪所需的平衡剖面低平、物質豐富,足以形成濱岸壩。

海岸潟湖中由於持續的沉積作用、河流泥沙的注入、植物作用和鹹水的絮凝作用,沉積速率比外海大得多。德克薩斯州潟湖中的沉積速率平均為每百年1米。

暴風或海嘯可暫時抬高海面、衝破濱岸壩或越頂而過,對潟湖產生重大影響,短時間改變其輪廓,引起侵蝕和堆積。

珊瑚潟湖較能抵抗暴風浪的襲擊。潟湖的發育隨時間而變化。達爾文的環礁下沉成因說經鑽探證明是正確的。

當珊瑚在下沉的基底上能維持適當的生長水準,環礁就能繼續形成潟湖,而湖底由於有來自礁上的珊瑚或鈣質沉積而維持其深度。

海岸潟湖也受冰期後海面上升的影響。海面上升太快時,濱岸壩島將被淹沒,導致潟湖消失。

淡化類

由於障壁砂壩影響,致使潟湖水體與廣海的水體的連通性受阻,潟湖有淡水注入,且注入量大於蒸發量,導致潟湖的鹽度降低。

沉積物以暗色粉砂和粘土為主,可見鐵、錳結核,硫化物,二氧化硅等自生礦物。淡化潟湖具有特有的苔蘚蟲灰岩,缺乏底棲生物化石。以水平層理和水平波狀層理為主。

收藏中華震旦角石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展覽上,一塊曾經由黃庭堅收藏的珍貴化石當之無愧成為「鎮展之寶「。它是一塊距今4.6億年的「中華震旦角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保留了黃庭堅的真跡。長度達到19厘米、寬11.4厘米、高度2.5厘米,表面很光滑。左側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詩:南崖新婦石,霹靂壓筍出。勺水潤其根,成竹知何日。並署名「庭堅「,下方還有章。該詩文是黃庭堅早期之作。而化石很可能是黃庭堅在1079年,也就是被罷免國子監教授之後其前往江西太和縣任知縣期間所得。這塊「中華震旦角石「並不算大,但由於刻有黃庭堅的詩文,它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塊被人類所收藏的化石標本。

咸化類

由於障壁砂壩影響,致使潟湖水體與外海的水體的連通性受阻,潟湖無有淡水注入或淡水注入量小於蒸發量,導致潟湖的鹽度升高。沉積物以化學類和細粒碎屑為主,並有鹽度演化和石膏化的砂質粘土沉積物,尤以膏岩蒸發岩為特徵。缺少狹鹽性海生動物化石。當鹽度超過5%時,大型生物滅絕。一般為水平層理,或塑性變形層理。

潟湖可宣洩區域排水,因而很少發生水災。

保護海岸

由於外有沙洲的阻擋可防止颱風暴潮侵蝕沖刷海岸。

天然養殖場

潟湖是魚、蝦、貝和螃蟹的孕育場,也是鄰近漁民的天然養殖場。

人工港

由於潟湖外側往往有沙洲作為防波堤,其內風平浪靜,因此有時可以改建為人工港(例如中國的高雄港)。

寫法辨正

常有人把「潟湖(xì hú)」誤作「瀉湖(xiè hú)」。其實「潟」字和簡體或繁體的「瀉」字,讀音、意義都不同,「潟」字並不是「瀉」的繁體字。根據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漢語推薦使用規範名詞為潟湖,瀉湖是其曾用名。也就是說,如果將「潟」字寫成「瀉」,是使用了不規範的、應淘汰的舊式提法;而寫成「瀉」的繁體寫法,則是不僅使用了不規範的、應淘汰的舊式提法,而且是在書面表達中濫用或誤用繁體字了。

「潟」,音細(xì),含義是指海邊鹹水浸漬的土地,也稱鹹鹵地。潟湖就是指那些位於海邊鹹鹵地帶的湖泊。而如果用「瀉湖」二字代表海邊鹹鹵地帶的海跡湖,既不是英文的音譯,也不能從字面意思上說明這種海跡湖的任何特點;若作為「潟湖」的簡體字寫法,顯然也說不通。「潟」(xì)這個字少見於現代漢語,是鹵咸地之意。由於較常見於日語(如日本地名新澙),且與「瀉」字的繁體寫法相似,不少人以為是繁體漢字,其實不然。不過,習慣上對潟湖稱謂的混淆由來已久,甚至有些專業背景的人也弄混了。潟湖作為一個地理名詞,它是指由離岸沙洲與海岸間部分被沙洲攔阻的海水水域。潟湖內之水最初為純海水,而內外海水可借離岸沙州間的潮口互相流通,由於離岸沙洲屏障了波浪涌動,因此潮流所挾帶泥沙逐漸沉積於潟湖內。久而久之,潟湖海灣與大海隔開,甚至可能繼續演化成淡水湖,比如著名的杭州西湖原來就是個潟湖。

歷史上,「潟湖」一詞曾一度被寫為「瀉湖」(如1983年版《現代漢語詞典》1276頁),但已重新規範為「潟湖」(見1996年版《現代漢語詞典》1354頁),在該版本《現代漢語詞典》1395頁的「瀉湖」詞條中寫道:「瀉湖,潟湖的舊稱。」

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1997年更名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早已審定公布,將誤用多年的瀉湖(xiè hú)正名為潟湖(xì hú),在該機構公布的《地理學名詞》等文獻中可以查到相關表述。此外,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網站的術語查詢

中,可以發現「潟湖」可以看到該術語隸屬於:1)地質學→地質學總論、2)地理學→地貌學;「漢語推薦使用規範名詞」為潟湖;「相關術語」中介紹,曾稱瀉湖;「英文等價術語」為lagoon 。而查詢「瀉湖」則顯示「漢語推薦使用規範名詞」為潟湖,潟湖曾稱瀉湖。至此,這個由形近字引起的術語混亂在官方正式表述中得到了糾正。

參考來源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美人魚的瀉湖

參考資料

  1. 什麼是潟湖?求簡單歸類一下 ,360問答 , 2015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