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油梨 ,別名鱷梨落葉喬木,高10-15米,胸徑達1-1.5米;

樹冠開展,分枝多而密,莖枝粗壯,多節瘤,常有彎曲現象;

樹皮厚,不規則開裂,具乳汁。

葉長圓形,先端圓或鈍,基部圓或鈍,幼時上面被銹色柔毛,後兩面均無毛,中脈在上面呈凹槽,下面渾圓且十分凸起,側脈30對以上,相互平行,兩面稍凸起,網脈細;葉柄圓形。

花梗被銹色柔毛;花萼裂片披針形,外面被毛;花有香甜味,花冠裂片卵形,全緣。

漿果球形,直徑3-4厘米,可食,味如柿子;

種子卵圓形,黃褐色,具光澤,疤痕側生,長圓形。花期6月,果期10月。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鱷梨 拉丁學名 Persea americana Mill. 別稱 油梨、樟梨、酪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毛茛目
亞目 樟目 樟科 亞科 樟亞科 鱷梨屬
鱷梨族 二名法 Persea americana 分布區域 中美洲、中國的廣東、福建、台灣、雲南及四川等地均有少量栽培。

目錄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耐陰植物。高約10米,樹皮灰綠色 ,縱裂。

葉互生,長橢圓形、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8-20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極尖,基部楔形、極尖至近圓形,革質,上面綠色,下面通常稍蒼白色。

幼時上面疏被下面極密被黃褐色短柔毛,老時上面變無毛下面疏被微柔毛。

羽狀脈,中脈在上面下部凹陷上部平坦,下面明顯凸出,側脈每邊5-7條。

上面微隆起,下面卻十分凸出,橫脈及細脈在上面明顯下面凸出;葉柄長2-5厘米。

腹面略具溝槽,略被短柔毛。聚傘狀圓錐花序長8-14厘米,多數生於小枝的下部。

具梗,總梗長4.5-7厘米,與各級序軸被黃褐色短柔毛;苞片及小苞片線形,長約2毫米,密被黃褐色短柔毛。

花淡綠帶黃色,長5-6毫米,花梗長達6毫米,密被黃褐色短柔毛。

生長習性

鱷梨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僅個別品種可忍受短期0度低溫。

在世界上40°S~40°N有栽培,適宜年均溫度20~25℃,抗寒力因品種不同而異 ,抗寒品種可耐-6℃低溫,抗寒力低的品種遇0℃低溫則乾枯。

需要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根淺,枝條脆弱,不能耐強風,大風影響可導致減產,對土壤適應性較強。

地理分布

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後在加利福尼亞州被普遍種植,因此加利福尼亞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牛油果生產地。

在全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均有種植,但以美國南部、危地馬拉、墨西哥及古巴栽培最多,並形成了墨西哥系(M)、危地馬拉系(G)、西印度系(W)三大種群。

中國的廣東(廣州、汕頭)、海南(海口)、福建(福州、漳州)、廣西(南寧)、台灣、雲南(西雙版納)及四川(西昌)等地都有少量栽培。

栽培技術

每年常規應用氮肥4次以上,通常是撤施,或是經由灌溉系統施。

成年樹幼果期施有機肥每株50公斤,複合肥50克,採收後再施一次,數量加倍。

當葉片分析指明磷、鉀含量低時施用磷、鉀肥。在某些類型土壤上,可以通過施用含鋅的肥料或葉面噴施鋅。

當春天新葉開展時噴施最有效。[1]

當作物生長在鈣質土或氧含量低的土壤上,最有效的方法是將螫合鐵溶液注入根區。

當某些土壤和灌溉水中有氮時,用氮量應降低;

當樹上很少見到有新葉生長並且葉色灰白,或結果多時,則要增施氮肥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鱷梨果實為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含多種維生素、豐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質,鈉、鉀、鎂、鈣等含量也高,營養價值與奶油相當,有"森林奶油"的美譽。

除作生果食用外也可作菜餚和罐頭。

鱷梨還富含鉀、葉酸以及豐富的維生素B6,也含有多種礦質元素(鉀、鈣、鐵、鎂、磷、鈉、鋅、銅、錳、硒等)、食用植物纖維。每100克生鱷梨中,水分占74.3%,含蛋白質2克、脂肪15.3克和碳水化合物7.4克,能提供673.9千焦的熱量,是一種高能低糖水果。

鱷梨脂肪含量很高,其含有大量的酶,有健胃清腸的作用,並具有降低膽固醇和血脂,保護心血管和肝臟系統等重要生理功能。

視頻---牛油果儲存小技巧


 

參考來源